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德鲁克

  • 高级FPGA设计 结构、实现和优化

      高级FPGA设计结构、实现和优化   作者:(美)克里兹著,孟宪元译;出版社:机械工程出版社   学FPGA不一定需要开发板,自己学会modelsim仿真、写testbench,用PC机仿真就能有不少长进。这些都看完,剩下的就靠做项目自己领悟,再加上高手指点。   《高级FPGA设计:结构、实现也优化》以FPGA设计为主题,覆盖了实践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并提供了经验指导。在某些方面,《高级FPGA设计:结构、实现也优化》能够取代有限的工业经历,免去读者学习的困难。这种先进的、实用的方法,成为此书的特色。

    标签: FPGA

    上传时间: 2013-11-01

    上传用户:zhaiyanzhong

  • PLC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检测

      摘要: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PLC(即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领域内得到十分广泛地应用。PLC是一种基于数字计算机技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电子控制装置,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存储用户指令,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输出,完成一系列逻辑、顺序、定时、记数、运算等确定的功能,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生产过程。本文介绍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编写的一个五层电梯的控制系统,检验电梯PLC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践证明,PLC可遍程控制器和MCGS组态软件结合有利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电梯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垂直运输工具。多层厂房和多层仓库需要有货梯;高层住宅需要有住宅梯;百货大楼和宾馆需要有客梯,自动扶梯等。在现代社会,电梯已像汽车、轮船一样,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据统计,美国每天乘电梯的人次多于乘载其它交通工具的人数。当今世界,电梯的使用量已成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追溯电梯这种升降设备的历史,据说它起源于公元前236年的古希腊。当时有个叫阿基米德的人设计出--人力驱动的卷筒式卷扬机。1858年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客梯,在美国出现,继而有在英国出现水压梯。1889年美国的奥梯斯电梯公司首先使用电动机作为电梯动力,这才出现名副其实的电梯,并使电梯趋于实用化。1900年还出现了第一台自动扶梯。1949年出现了群控电梯,首批4~6台群控电梯在纽约的联合国大厦被使用。1955年出现了小型计算机(真空管)控制电梯。1962年美国出现了速度达8米/秒的超高速电梯。1963年一些先进工业国只成了无触点半导体逻辑控制电梯。1967年可控硅应用于电梯,使电梯的拖动系统筒化,性能提高。1971年集成电路被应用于电梯。第二年又出现了数控电梯。1976年微处理机开始用于电梯,使电梯的电气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电梯简介   1.1电梯的基本分类   1.1.1按用途分类   ⑴ 乘客电梯:为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主用与宾馆,饭店,办公楼,大型商店等客流量大的场合。这类电梯为了提高运送效率,其运行速度比较快,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轿厢的尺寸和结构形式多为宽度大于深度,使乘客能畅通地进出。而且安全设施齐全,装潢美观。

    标签: PLC 电梯控制系统 检测

    上传时间: 2013-11-18

    上传用户:yuanyuan123

  • 基于FPGA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帧同步头检测设计

     为实现设备中存在的低速数据光纤通信的同步复接/ 分接,提出一种基于FPGA 的帧同步头信号提取检测方案,其中帧头由7 位巴克码1110010 组成,在数据的接收端首先从复接数据中提取时钟信号,进而检测帧同步信号,为数字分接提供起始信号,以实现数据的同步分接。实验表明,此方案成功地在光纤通信系统的接收端检测到帧同步信号,从而实现了数据的正确分接。

    标签: FPGA 光纤通信系统 帧同步 检测

    上传时间: 2013-10-17

    上传用户:q123321

  • 2012年各大移动公司笔试题集

    2008-10-18日重庆移动成都地区笔试题 1 2008年10月16日北京移动在线测试题 5 yybear整理 重庆移动的资料 52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52 笔试规则 52 面试规则 52 招聘方向及岗位: 55 招聘地点及数量(309人,去年360人) 55 职业发展 5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CMCC ) 5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重庆公司”) 69 中国移动笔试题集 71 应聘指南 75 百度08-9-24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笔试题 81 腾讯08-10-11聘(成都重庆地区)笔试题 85 中兴-软件研发2008-10-28成都笔试题 89 2012移动笔试题集

    标签: 2012 移动 笔试题

    上传时间: 2014-12-29

    上传用户:x4587

  •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PID控制器的研究与仿真

    文中将BP神经网络的原理应用于参数辨识过程,结合传统的 PID控制算法,形成一种改进型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该算法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系统参数模型,能够跟踪被控对象的变化,取得较高的辨识精度。针对BP神经网络对权系初始值敏感的缺点,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系数。通过BP算法修正BP网络自身权系数,实现PID参数的在线调整。仿真结果显示了该算法收敛速度快、精度高、鲁棒性强、稳定性好,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标签: PID BP神经网络 算法 控制器

    上传时间: 2013-10-08

    上传用户:cxl274287265

  • 基于IP无线网络FGS视频传输的多乘积码方案

    研究基于IP 无线网络中精细粒度可伸缩性( FGS) 视频的传输。基于包交换的IP 无线网络通常由两段链路组成: 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为了处理这种混合网络中不同类型数据包的丢失情况, 对FGS 视频增强层数据运用了一个具有比特平面间不平等差错保护(BPUEP) 的多乘积码前向纠错(MPFEC) 方案进行信道编码。对FGS 增强层每一个比特平面(BP) , 在传输层, 采用里德—索罗蒙码(RS) 提供比特平面间的保护; 而在链路层, 则运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串联率兼容穿孔卷积码(RCPC) 提供数据包内保护。还提出了一个率失真优化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码率配置方案, 仿真结果显示出该方案在提高接收端视频质量方面的优势。

    标签: FGS 无线网络 乘积码 方案

    上传时间: 2013-11-14

    上传用户:1234567890qqq

  • 改进SRC算法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稀疏表示分类算法(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Classification,SRC)在人脸数据库上有很高的识别性能。然而,对于姿态变化,SRC的识别效果并不理想。针对SRC算法不能解决测试样本与训练样本存在偏移误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SRC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将每一类的训练样本单独作为训练字典,利用迭代校正和基于金字塔分层机构的运动偏移估计方法得到最终的偏移量,最后对校正后的测试样本使用SRC算法实现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有偏移误差的人脸图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及识别率。

    标签: SRC 算法 人脸识别 中的应用

    上传时间: 2013-11-15

    上传用户:haiya2000

  • 基于AVR的嵌入式温湿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主要讲的是基于AVR的嵌入式温湿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整个宇宙当中,温度无处不存在。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也无论是在炽热的太阳上还是在阴冷的冥王星上,这一切无不由于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存在着温度的差别。   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湿度表示气体中的水蒸汽含量,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表示方法。绝对湿度是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一般其单位是克/立方米,绝对湿度的最大限度是饱和状态下的最高湿度;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

    标签: AVR 嵌入式 温湿度采集系统

    上传时间: 2013-10-28

    上传用户:13215175592

  • 德普达DBT-Q2009对MBI6024的支持

    其他控制模式: a、16bit/65536 级灰度模式,暂未开放10bit/1024 级灰度模式; b、每帧都会发送逐点校正数据和配置寄存器数据; c、配置寄存器1(CF1)使能奇偶校验,防止MBI6024 进入未知状态; d、配置寄存器2(CF2)设定“CKI 逾时时间”为“95~172 CKI 周期”;

    标签: DBT-Q 2009 6024 MBI

    上传时间: 2013-11-11

    上传用户:xingyuewubian

  •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

    自适应波束形成是智能天线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是通过一些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获得天线阵列的最佳权重,并最终最后调整主瓣专注于所需信号的到达方向,以及抑制干扰信号,通过这些方式,天线可以有效接收所需信号。在实际应用中,收敛性,复杂性和鲁棒性的速度是在选择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本文聚焦于最小均方(LMS)算法和样本矩阵求逆(SMI)的算法,分析了它们的性能,并在Matlab的帮助下将这两个算法应用于自适应波束形成。

    标签: 自适应波束 法的研究

    上传时间: 2013-11-23

    上传用户:ArmKing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