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研究风力发电机在一定的电网电压跌落故障下的动态响应,以单台1.5 MW 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为研究对象,设计了Crowbar电路,通过构建电网电压跌落仿真模型,分别对机端电压、电流、转子电流、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直流侧电压、电磁转矩在故障期间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探讨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为进一步研究低电压穿越标准下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研制兆瓦级变频器打下基础。测量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式能使DFIG在电压跌落故障下实现不间断运行,有效提高了DFIG风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上传时间: 2013-11-11
上传用户:jasonheung
基于HHNEC 0.35um BCD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峰值电流模升压转换器的动态斜坡补偿电路。该电路能够跟随输入输出信号变化,相应给出适当的补偿量,从而避免了常规斜坡补偿所带来的系统带载能力低及瞬态响应慢等问题。经Cadence Spectre验证,该电路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上传时间: 2013-10-11
上传用户:ysystc699
电流型PWM整流器因其良好的功率因数和直流电流源特性,可望在某些场合取代产生大量谐波的二极管或晶闸管相控整流装置,但是由于其本身的强耦合非线性特性,使得变流器常采用复杂的直接电流控制策略,从而使控制器的设计非常复杂。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d-q坐标系的间接电流控制方法,在电网电压平衡情况下,通过解耦控制,能获得线性的动态响应。
上传时间: 2014-12-24
上传用户:asaqq
针对恒定电压法在最大功率跟踪过程中所出现的精度差、受环境影响大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电压的变电压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并给出实现方案。对于分布式光伏系统该方法能够在日照度、温度、负载变化的情况下有效的实现实际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控制、减少系统能量的损耗。实验使用DSP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并对温度、日照度、反向饱和电流进行补偿。结果证明该方法在日照度、温度、负载变化的情况下工作可靠、响应速度较迅速,并能够有效的改善输出动态特性。
上传时间: 2013-11-03
上传用户:wli25203
为了实现对Buck变换器直流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优化变换器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滑模面控制的控制策略,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推导了变换器滑模面的存在条件。通过仿真实验表明,采用双滑模面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的Buck变换器具有滑模控制快速响应、鲁棒性强等特点。
上传时间: 2013-11-20
上传用户:回电话#
LTC®3838 是一款双输出、两相降压型控制器,其采用一种受控恒定导通时间、谷值电流模式架构,可提供快速负载阶跃响应、高开关频率和低占空比能力。开关频率范围为 200kHz 至 2MHz,其锁相环可在稳态操作期间保持固定频率,并可同步至一个外部时钟
上传时间: 2013-11-09
上传用户:uuuuuuu
利用RC高通电路的思想,针对LDO提出了一种新的瞬态增强电路结构。该电路设计有效地加快了LDO的瞬态响应速度,而且瞬态增强电路工作的过程中,系统的功耗并没有增加。此LDO芯片设计采用SMIC公司的0.18 μm CMOS混合信号工艺。仿真结果表明:整个LDO是静态电流为3.2 μA;相位裕度保持在90.19°以上;在电源电压为1.8 V,输出电压为1.3 V的情况下,当负载电流在10 ns内由100 mA降到50 mA时,其建立时间由原来的和28 μs减少到8 μs;而在负载电流为100 mA的条件下,电源电压在10 ns内,由1.8 V跳变到2.3 V时,输出电压的建立时间由47 μs降低为15 μs。
上传时间: 2013-12-20
上传用户:niumeng16
高频磁放大器稳压电源具有诸多的优点,响应快,抗过载,抗干扰
上传时间: 2013-10-27
上传用户:jinyao
DETSC/0.4系列可控硅无功补偿装置是一种动态跟踪补偿的新型电子式无触点可控硅电容投切装置,利用大功率晶闸管组成低压双向可控硅交流无触点开关,可实现对多级电容器组的快速过零投切。在TSC装置电容器支路中串联适当的电感,可有效防止谐波放大、吸收部分谐波电流,起到谐波抑制的作用。同时该系列装置采用三相独立的控制技术有效解决了三相不平衡冲击负荷补偿的技术难题 ,装置响应时间小于20 ms,实现功率因数补偿至0.9以上的目的。是无功补偿领域中的升级换代产品。主要适用于工矿企业、石油、汽车、造船、发电厂、变电站、钢铁、冶金、化工、建筑、通信医院机场等负荷频繁变化的场所。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love_stanford
针对电能质量扰动的在线识别,提出一种基于dq变换和S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方法。首先根据扰动信号电压有效值的分布特性将扰动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电压暂降、暂升和中断;第二类为振荡暂态、电压尖峰、电压缺口和谐波。利用dq变换有效值波形特征对第一类扰动进行识别;然后对第二类扰动进行S变换,通过变换后S矩阵的频谱标准差和工频幅值变化进行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率高、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且抗噪声能力强。
上传时间: 2014-01-12
上传用户:sdq_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