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clude<stdio.h> # include<math.h> # define N 3 main(){ float NF2(float *x,float *y); float A[N][N]={{10,-1,-2},{-1,10,-2},{-1,-1,5}}; float b[N]={7.2,8.3,4.2},sum=0; float x[N]= {0,0,0},y[N]={0},x0[N]={}; int i,j,n=0; for(i=0;i<N;i++) { x[i]=x0[i]; } for(n=0;;n++){ //计算下一个值 for(i=0;i<N;i++){ sum=0; for(j=0;j<N;j++){ if(j!=i){ sum=sum+A[i][j]*x[j]; } } y[i]=(1/A[i][i])*(b[i]-sum); //sum=0; } //判断误差大小 if(NF2(x,y)>0.01){ for(i=0;i<N;i++){ x[i]=y[i]; } } else break; } printf("经过%d次雅可比迭代解出方程组的解:\n",n+1); for(i=0;i<N;i++){ printf("%f ",y[i]); } } //求两个向量差的二范数函数 float NF2(float *x,float *y){ int i; float z,sum1=0; for(i=0;i<N;i++){ sum1=sum1+pow(y[i]-x[i],2); } z=sqrt(sum1); return z; }
上传时间: 2019-10-13
上传用户:大萌萌撒
IDAQ-8098 控温模块是专为精确控温应用而设计的,采用多 CPU 方案实现采集和 PID 控制分开工 作,采用 Modbus 通信协议,通过 RS-485 通信接口下载控温参数,并实时监测被控温区实时温度、控温 状态和数字量输入输出状态,还可以控制控温的启停等功能。启动控温后,模块能够按照设定的控温参数 自动工作,无须其他设备干预,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控制系统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IDAQ-8098 控温模块完全实现系统的温度采集和控制,有效减少了技术部门在该功能上的开发和调试 时间,使产品能够快速占领市场。 ◆ 多 CPU 工作方式,采集热电偶信号和 PID 控制完全分开协同式工作 ◆ 控温方式:增量 PID 加模糊控制,自适应 PID 控制(保存自适应的最佳参数供下次使用) ◆ 8 个控温通道各自独立 PID 控制,对应于 8 个通道的热电偶输入 ◆ PID 采样周期可达 500ms ◆ 控温精度最高能达到±0.5℃ ◆ 五种脉宽输出指示五种控温状态(不控温、加热、恒温、预警和报警) ◆ 可通过 RS-485 串口远程监视工作状态 ◆ 可和 PLC 挂接通讯,组合成最完美最经济最可靠的 IO 控制和被控温区温度控制系统◆ 有效分辨率:16 位 ◆ 通道:8 路差分 ◆ 输入类型:输入类型:热电偶,PT100,0~20mA,0-10V,-20-+20mV,-78-+78mV,-312-+312mV,0-5000mV ◆ 热电偶类型与温度范围: J -200 ~ 1200℃ K -200 ~ 1370℃ T -200 ~ 400℃ E -200 ~ 1000℃ R -50 ~ 1760℃ S -50 ~ 1760℃ B 0 ~ 1820℃ PT100 温度范围:-200 ~ 660℃ ◆ 隔离电压:3000Vdc ◆ 故障与过压保护:最大承受电压±35V ◆ 采样速率:20 采样点/ 秒(总共) ◆ 输入阻抗:20M ◆ 精度:±0.1%( 电压输入) ◆ 零漂移:±3uV/℃
标签: PID温控模块
上传时间: 2021-12-09
上传用户:
PCB联盟网-科普知识--《电子封装材料与工艺》 学习笔记 54页本人主要从事 IC 封装化学材料(电子胶水)工作,为更好的理解 IC 封装产业的动态和技术,自学了《电子封装材料 与工艺》,貌似一本不错的教材,在此总结出一些个人的学习笔记和大家分享。此笔记原发在本人的“电子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查看一起探讨第一章 集成电路芯片的发展与制造 1、原子结构:原子是由高度密集的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围绕它在一定轨道(或能级)上旋 转的荷负电的电子组成(Neils Bohr 于 1913 年提出)。当原子彼此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交互作用 的形成所谓的化学键,化学键可以分成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氢键或金属键; 2、真空管(电子管): a.真空管问世于 1883 年 Edison(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时,1903 年英格兰的 J.A.Fleming 发现了真 空管类似极管的作用。在爱迪生的真空管里,灯丝为阴极、金属板为阳极; b.当电子管含有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时,这种电路被称为二极管,1906 年美国发明家 Lee DeForest 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加入了一个栅极(一个精细的金属丝网),此为最早的三极管,另外更 多的电极如以致栅极和帘栅极也可以密封在电子管中,以扩大电子管的功能; c.真空管尽管广泛应用于工业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有很多缺点,包括体积大,产生的热量大、容 易烧坏而需要频繁地更换,固态器件的进展消除了真空管的缺点,真空管开始从许多电子产品的使 用中退出; 3、半导体理论: a.在 IC 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典型半导体材料有元素半导体硅、鍺、硒,半导体化合物有砷化镓(GaAs)、 磷砷化镓(GaAsP)、磷化铟(InP); b.二极管(一个 p-n 结),当结上为正向偏压时可以导通电流,当反向偏压时则电流停止; c.结型双极晶体管: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p-n 结组合成一个器件,导致了之!
上传时间: 2022-02-06
上传用户:
用三点法实现机器人三维位置测量的研究摘 要 :提 出 了一 种 微 小 爬 壁 机 器 人 三 维 位 置 测 量 的新 方 法 。笔 者 通 过 深 入 分 析 研 究各 种 位 置 测 控 方 法 与 系 统 ,提 出采 用单 目视 觉方 法 中的 聚 焦法 ,以 CCD作 为 传 感 器 ,用 三 点 法 实现 对 机 器 人 的 三 维 位 置 测 量 。 验 证性 实验 结果表 明 ,本研 究提 出的测 量原 理和 系统是 正 确 可行 的 。 关键词 :机 器人 ;位置 测量 ;CCD传 感 器 ;单 目视 觉 ;摄 像 机 标 定 中 图分 类 号 :TP242.6 文 献 标 识 码 :B Abstract:A new 3D position measurementmethod Ofa wall—climbing micro robothas been researched.Researc— hing on the various position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method,theauthorhasputforwardanewprojecttomeas— ure the 3D position of the robot,in which the focusing method with singlecamera and CCD sensorhasbeen used to getthe position information.The elementary experiment has verified the principle and the system. Key words:robot;position detection;CCD sensor;single camera vision;camera caiibration 位置测量技 术是智 能机 器人 的关键 技术 ,是各 种 机器人控 制系统 中极 为重 要 的环节 ,也 是 国内外研 究 的热点所 在。 按 照测试 系统 与被 测机 器 人 的关 系 ,可 以将位 置 测量技术 分为接触 式和非接触式 两大类 。接触 式测量 系统 由于在测 量过程 中或多或少地 对机器人施 加 了载 荷 ,因而仅适用于静 态 位置测 量 。而动 态 位 置测量 系 统 主要分 5类 :①激光跟踪 系统 ;@ CCD交 互测量 收 稿 日期 :2001—07—03 基 金项 目:国家 863高科技 研 究 资助 项 目(9804-06);教 育 部 高 等 学校 骨干教 师 资助 计 3t,j项 目 作者 简 介 :张 智海 (1973一 ),男 ,工 学硕 士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智 能 机 器人 测 控 技 术 。 系统 ;③ 超声波 测量 系统 ;④ PSD(positionsensitivede— vice)位 置 测 量 系统 ;⑤ 带 有 接 近觉 传 感 器 的 测量 系 统 。位置测量 还可 以从另一个分类 角度划分为主动式 测量和被动 式测 量 。主动式测 量主要可 以分为结 构光方法和激光 自动聚焦法两类 。被 动式测量 主要 可 以分为双 目视 觉 、三 目视觉 、单 目视觉 等方法 。 对 比以上各种方法 的 优缺 点 ,针对 笔者 研制 的微 小爬壁机器人 的空 间三 维位 置 测量 的要 求 ,测量 系统 必须满足尺 寸小 、分 辨率 高 、稳定 性 和可 靠性 好 、时 间 响应快等特 点 ,提 出了采用 单 目视觉方法 中的聚焦法 , 选用 CCD作 为传感器 ,用 三点法实现对机器人 的三维 位置测量 ,并用 Matlab和 V
标签: 机器人
上传时间: 2022-02-12
上传用户:
基于传感器和模糊规则的机器人在动态障碍环境中的智能运动控制基于传感器和模糊规则的机器人在动态障碍环境中的智能运动控制 oIlI~0(、r> 王 敏 金·波斯科 黄心汉 ,O、l、L (华i 面面辜写j幕.武汉,43074) \I。L上、o 捌要: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和模糊规则的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方法 .该方法运用了基于调和函数分析的人 工势能 场原 理 .采用模糊规则 可减少推导势能函数所 必须的计算 ,同时给机器人伺服 系统发 出指令 ,使它能够 自动 地寻找通向目标的路径.提出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而且能对 n自由度机械手的整个手臂实现最碰.建立 在非线性机器人动力学之上的整 个闭环系统和模糊控制器 的稳定性 由李雅普诺 夫原理 保证 .仿真结 果证明 了该方 法 的有效性 ,通 过比较分析显示 出文 中所提 出的最障算法的优越性 . 美t词:基于传感器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模糊规则;人工势能场;动态避障;机器人操作手 1 叫哑oducd0n R。boIsarewjdelyusedfor诅sb inchasma~ia]b柚· 血 , spot : ng, spray Ijl岫 1g, mech卸icaland elec咖 icas搴enlb1y,ma al埘 IIovaland wa时 cut· ring 咖 . ofsuch tasks_堋 llldea pri|柚ary ptd 眦 of 她 ar0botto e oncpositiontoanother withoutbur叩inginto anyobstacles. s 曲km,de. notedasthefDbotm ∞ pJan,liDgp∞ 舶1,hasbeen the倒 娜bj0ct锄l哪gIeseat℃ll∞ . Every method o0血∞rI1ing 如b0tmotionplanninghas itsownadv∞ngesandapplicationdoma~ asweftasits di戤ldvaIIta麟 and constr~dnts. Therefore it would be ratherdifficulteithertoc0Ⅱ】paremethodsorton~ vate thechoio~ofan dl0‘iupon othP~s. 0州 d眦 :1999—07—29;Revised~ :2000一∞ 一丝 In conU~astto many n~ hods,rob
上传时间: 2022-02-15
上传用户:
费恩曼(R.P.Feynman)1918年生于布鲁克林区,1942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洛斯阿拉莫斯,尽管当时他还很年轻,但已在曼哈顿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他在康奈尔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任教。1965年,因他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工作和朝永振一郎及施温格(J.Schwinger)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费因曼博士获得诺贝尔奖是由于成功地解决了量子电动力学理论问题,他也创立了说是液氦中起流动性现象的数学理论。此后,他和盖尔曼(M.Gell-Mann)在B衰变等弱相互作用领域内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在夸克理论的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提出了他的高能质子碰撞过程的部分子模型。除了这些成就之外,费恩曼博士将新的基本计算技术及记号法引时物理学,首先是无处不在的费恩曼图,在近代科学历史中,它比任何其他数学形式描述都更大地改变了对基本物理过程形成概念及进行计算的方法。费恩曼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在他区得的许多奖项中,他对1972年获得的奥斯特教学奖章特别感到自豪。在1963年第一次出版的《费恩曼物理学讲义》被《科学叛国人》杂志的一位评论员描写为“咬不动但富于营养并且津津有味。25年后它仍是教师和最好的初学学生的指导书”。为了使外行的公众增加对物理学的了解,费恩曼博士写了《物理定律和量子电动力学的性质:光和物质的奇特理论》。他还是许多高级出版物的作者,这些都成为研究人员和学生的经典参考书和教科书。费恩曼是一个活跃的公众人物。他在挑战者号调查委员会里的工作是从所周知的,特别是他的著名的O型环对寒冷的敏感性的演示,这是一个优美的实验,除了一杯冰水以外其他什么也不需要。费恩曼博士1960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课程促进会中的工作却很少人知道,他在会上抨击了教材的平庸。仅仅罗列费恩曼的科学和教育成就并没有恰当抓信这个人的本质。即使是他 最最技术性的出版物的读者都知识道,费恩曼活跃的多面的人格在他所有的工作中都闪闪发光。除了作为物理学家,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下他变成不同的人物:有进是无线电修理工,有时是锁具收藏家,艺术家、舞蹈家、邦戈(bongo)鼓手,甚至玛雅象形文字的解释者。对他的世界人们永远好奇,他是一个典型的经验主义者。费恩曼于1998年2月15日在洛杉矶逝世。
标签: 物理学
上传时间: 2022-04-24
上传用户:得之我幸78
VIP专区-嵌入式/单片机编程源码精选合集系列(120)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ARM的一个GPIO口的应用 它使能一个口 驱动灯亮.2. bit led2=P2^5 // led2对应接在P2.5脚 sbit led3=P2^6 // led3对应接在P2.6脚 sbit led4=P2^7 // led4对应接在P2.7脚.3. EA = 1 //开总中断 ET0 = 1 //允许定时器0中断 TMOD = 1 //定时器工作方式选择 TL0 = 0x06 TH0 = 0xf8 //定时器赋予初值 .4. 嵌入式实验代码非常适合全面学习ARMS3C2440,有20多个练习代码.5. 基于C8051F340单片机的串行flash芯片SST25VF016B的应用,配合一般的串口调试程序即可完成对板上器件的读写操作..6. 飞思卡尔MC9S12DG128的PORTP7中断试验.7. 微细间距QFP器件手工焊接指南,希望对大家有用.8. 金鹏OCMJ8*10D的触摸屏驱动程序.9. CODE for embedded C ,hand coding version.10. konqueror3 embedded版本, KDE环境下的当家浏览器的嵌入式版本源码包..11. 三菱PLC编写用与点焊机上的PLC程序,另包括完整电气原理图..12. 24CXXX存储数码管 24C02读写(c) 24C02读写(汇编).13. 电机控制类 步进电机正反转控制 步进电机调速控制.14. 个人设计的基于VHDL的数字电子日历 在MAX+PLUSH软件平台上编译、仿真.15. 超声波倒车雷达的设计程序 利用SPCE061A单片机实现超声波倒车雷达的测量计算方法。程序中采用软件校正.16. PATTERNS FOR TIME-TRIGGERED EMBEDDED SYSTEMS by Michael J. Pont This code is copyright (c) 200.17. EP9315 开发板手册 cirrus logic(思睿逻辑)公司在2005年推出的一款ARM920T.18. 译本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的电子书,值得大家参考..19. 1302是用来输出北京时间的,18b20用来检测温度,输出在ds1302上显示,有仿真文件.20. 可将其需要的文件转换成数组,主要应用在嵌入式或单片机编程中将要分析的文件生成一个数组参加程序编译.21. 这是关于TDOA_AOA得一篇混合定位算法,有助于研究算发的人学习和使用..22. 51串口通讯程序.23. 一个开源的Modbus协议栈.24. 能够详细测量正负温度的且小数点后四位的测温系统.25. 一本关于嵌入式系统实时概念的著作.26. C语言写的Ibutton的读写文件,硬件资料 AT89s51+at24c02,编译通过,可以使用.27. arm的原理图设计.28. 本书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可重用的理念与实现.29. 德州仪器的关于cc2430评估模块的原理图及PCB资料.30. CC2430DB Reference Design TI的cc2430开发板设计资料.31. 嵌入式MCU可靠性接口及在车载定位系统中的应用.32. au1200下的boot代码.33.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设计与优化.34. 友善之臂---QQ2440V3原理图.35. zigbee协议栈.36. 国外自制频率计,很全,有原理图,有源代码,有说明..37. ECOS2.0的源码.38. trf7960开发板原理图,是TI公司的.39. c8051f的多机通信程序 在c语言环境下.40. 祥细介绍液晶显示器原理祥细介绍液晶显示器原理.
标签: 通信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VIP专区-嵌入式/单片机编程源码精选合集系列(161)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温度监视器.2. 通过按键在3位一体的数码管上显示数字.3. 在IAR 环境下.4. pruotues仿真教程 pruotues仿真教程 pruotues仿真教程.5.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好书.6. i2c总线的verilog代码.7. 1、实验目的 掌握编写一般GUI程序的基本步骤.8. 红色飓风原理图.9. G代码生成软件.10. msp430F437三相电表DEMO(编译器 IAR 3.42A).11. 键盘程序:基于cpld开发环境的4*4键盘程序.12. ADS下开发的A/D转换器AD7892及LCD显示程序.13. mcs51单片机键盘扫描程序.14. 给出了一种基于$3C2410嵌入式SoC的网络视频会议终端的实现方案.15. 在仿真软件protues7.1上仿真arm7的GUI的代码和protues的工程文件。是学习arm的一个好东西.16. c51的原理图啊.17. 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完整程序.18. 中兴MG815+CDMA模块USB转接原理图及PCB图(基于CP2102的USB TO RS232转接原理.19. Michael J. Pont 的嵌入式系统编程讲座1.20. PIC 的ip 有用的着的拿去看看吧 对于开发pci总线会有很大帮助的.21. AT91RM9260PMC程序,程序和ATMEL9260EK开发板配套.22. Embedded VC++ 4 Programmer s Guide.23. ylp2410的bootloader源码.24. McCraw-Hill - Wap A Beginner s Guide Ebook-fly.25. 能够实现步进电机的正转反转.26. 很好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飓风板的原理图.27. 文章的内容是有关嵌入式编程用到的工具-MAKE的中文手册..28. 飞思卡尔智能车摄像头的完整程序.29. STM32的程序.30. 基于PLC控制交流变频调速电梯系统的研究的一篇pdf格式说明文档。.31. This a GUI that manages DSP analysis functions for wav-files (e.g., speech signals). Two functions (.32.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王田苗 北航出版社.33. 嵌入式开发中用于自制JTAG的dll文件.34. 黑色经典系列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典型模块.35. 51系列的软件包,有i2c驱动,各种芯片的介绍.36. 此程序是在AVR单片机atmega169P处理器的程序.37. 关于手机BOOTLADER相关.38. 华中机床的plc程序.39. 键盘的源码的程序.40. 是北京智心工作室的基于MPC8280设计的核心板使用手册.
标签: 微带天线
上传时间: 2013-06-14
上传用户:eeworm
GBT2423.51-200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ke 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pdf 535KB2019-03-29 13:34 GBT2423.50-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y 恒定湿热主要用于元件的加速试验.pdf 319KB2019-03-29 13:34 GBT2423.49-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e 振动--正弦拍频法.pdf 832KB2019-03-29 13:34 GBT2423.48-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f 振动--时间历程法.pdf 708KB2019-03-29 13:34 GBT2423.47-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g 声振.pdf 773KB2019-03-29 13:34 GBT2423.46-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f:撞击摆锤.pdf 423KB2019-03-29 13:34 GBT2423.45-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bdm:气候顺序.pdf 418KB2019-03-29 13:34 GBT2423.44-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g 撞击弹簧锤.pdf 356KB2019-03-29 13:34 GBT2423.43-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元件、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冲击,碰撞,振动,和稳态加速度,等动力学试验中的安装要求和导则.pdf 496KB2019-03-29 13:34 GBT2423.42-1995 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低温低气压振动(正弦)综合试验方法.pdf 246KB2019-03-29 13:34 GBT2423.41-199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风压试验方法.pdf 213KB2019-03-29 13:34 GBT2423.40-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x 未饱和高压蒸汽恒定湿热.pdf 532KB2019-03-29 13:34 GBT2423.39-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e 弹跳试验方法.pdf 331KB2019-03-29 13:34 GBT2423.38-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r 水试验方法.pdf 357KB2019-03-29 13:34 GBT2423.37-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l砂尘试验方法.pdf 236KB2019-03-29 13:34 GBT2423.36-198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bfc 散热和非散热样品的高温振动(正弦)综合试验方法.pdf 273KB2019-03-29 13:34 GBT2423.35-198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fc 散热和非散热试验样品的低温振动(正弦)综合试验方法.pdf 270KB2019-03-29 13:34 GBT2423.34-198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d 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pdf 290KB2019-03-29 13:34 GBT2423.33-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ca 高浓度二氧化硫试验方法.pdf 146KB2019-03-29 13:34 GBT2423.32-198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润湿称量法可焊性试验方法.pdf 172KB2019-03-29 13:34 GBT2423.31-198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倾斜和摇摆试验方法.pdf 143KB2019-03-29 13:34 GBT2423.30-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xa 和导则在清洗剂中浸渍.pdf 104KB2019-03-29 13:34 GBT2423.29-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 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pdf 421KB2019-03-29 13:34 GBT2423.28-19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t 锡焊试验方法.pdf 697KB2019-03-29 13:34 GBT2423.27-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md 低温低气压湿热连续综合试验方法.pdf 128KB2019-03-29 13:34 GBT2423.26-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bm 高温低气压综合试验.pdf 211KB2019-03-29 13:34 GBT2423.25-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m 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pdf 202KB2019-03-29 13:34 GBT2423.24-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sa 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pdf 176KB2019-03-29 13:34 GBT2423.23-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q 密封.pdf 1.2M2019-03-29 13:34 GBT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 温度变化.pdf 302KB2019-03-29 13:34 GBT2423.21-199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m 低气压试验方法.pdf 107KB2019-03-29 13:34 GBT2423.20-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d 接触点和连接件的硫化氢试验方法.pdf 140KB2019-03-29 13:34 GBT2423.19-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c 接触点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方法.pdf 145KB2019-03-29 13:34 GBT2423.18-200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试验kb 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pdf 163KB2019-03-29 13:34 GBT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 盐雾试验方法.pdf 105KB2019-03-29 13:34 GBT2423.16-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pdf 531KB2019-03-29 13:34 GBT2423.1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ga和导则稳态加速度.pdf 297KB2019-03-29 13:34 GBT2423.14-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c宽频带随机振动低再现性.pdf 444KB2019-03-29 13:34 GBT2423.13-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b宽频带随机振动中再现性.pdf 805KB2019-03-29 13:34 GBT2423.12-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a宽频带随机振动--高再现性.pdf 842KB2019-03-29 13:34 GBT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宽频带随机振动--一般要求 .pdf 635KB2019-03-29 13:34 GBT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pdf 1M2019-03-29 13:34 GBT2423.09-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pdf 149KB2019-03-29 13:34 GBT2423.0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pdf 301KB2019-03-29 13:34 GBT2423.07-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c和导则倾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pdf 237KB2019-03-29 13:34 GBT2423.0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pdf 545KB2019-03-29 13:34 GBT2423.0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pdf 892KB2019-03-29 13:34 GBT2423.0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pdf 192KB2019-03-29 13:34 GBT2423.0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pdf 124KB2019-03-29 13:34 GBT2423.0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pdf 744KB2019-03-29 13:34 GBT2423.0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pdf 499KB2019-03-29 13:34 GB2421-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总则.pdf
上传时间: 2013-06-08
上传用户:eeworm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监控系统也不断向着新的发展方向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与发展。进而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出现以及人们对降低监控系统成本和提高可靠性的迫切需求,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将成为新的研发热点。 本文的目的是把嵌入式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构造一个性能稳定且具有较强处理能力的数字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以嵌入式Linux系统平台作为服务器端,服务器程序在其上以后台方式运行,等待监控系统环境中的客户机使用浏览器向其发送访问请求,实现在局域网乃至Internet网上对摄像头的远程控制。 文中把系统设计分为三大部分:系统硬件设计、嵌入式Linux在硬件平台的实现和系统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部分首先提出了整个硬件系统的实现方案,接着详细介绍了S3C2410处理器与存储器、以太网控制器芯片以及USB和串口的接口电路设计;第二部分详细叙述了嵌入式Linux在本系统硬件平台的移植实现及应用程序的开发特点,重点讲述了本系统平台上Linux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的设计过程;系统软件部分首先介绍了USB接口摄像头驱动在嵌入式Linux下的实现,重点讲述了Video4Linux下视频采集的实现,接着论述了如何实现图像的JPEG压缩,最后针对基于B/S模式的网络通信系统结构,详细阐述了网络通信的具体实现过程和方法。 最后在办公室局域网通过对系统测试,显示了系统运行结果,实现了利用局域网或Internet网对远程环境进行监控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3-07-04
上传用户:lg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