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加热炉混合模糊控制的方案。该方案采用了“短周期”预测炉温的模糊控制策略,将模糊控制和PID 控制结合在一起,利用协调因子的在线自整定来确定重油流量,实现了空燃比的自寻优模糊控制。该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6-25
上传用户:牧羊人8920
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由于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分性,使得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信息丰富,精度较高,低成本,见效快,从而在矿藏勘探、钻井和海洋勘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接收仪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射功率的增大,数字模型计算正反演的应用,解释水平的提高,瞬变电磁法可解决的地质问题不断扩大,几乎涉及了物探工作的各个领域:矿产勘探,构造探测,水文与工程、地质调查,环境调查与监测以及考古等。近年来,在找水、市政工程、土壤盐碱化和污染调查、浅层石油构造填图,以及矿井突水预测等领域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瞬变电磁法探测系统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接收机用作在噪声中提取由发射机发射的一次场信号在地下导体中感应出的二次场信息,其信息反映了地下导体的电阻率差异,通过对该信息数据的处理了解探测目标的特性从而达到探测的目的。 瞬变电磁信号具有早期信号幅度大、衰减快,而中晚期信号幅度小、衰减慢的大动态范围的特点。因此,必须设计出能适应这种瞬时变化快、动态范围大数据信号要求的高性能数据采集系统。同时,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的工作环境大都是在野外,因此,为适应野外工作的需要,数据采集卡尤其要有较低的功耗。 本论文在总结其他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提高采样速率和采样精度、采用分段放大技术避免放大饱和和实现对小信号的有效识别、改用ARM作为核心处理器实现对接收机的有效控制、改进USB2.0的实际传输速度、改用自适应滤波法等噪声抑制方法组合实现抗干扰和噪声滤除设计,成功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基于ARM和USB2.0的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低成本的特点,已成功应用于瞬变电磁探测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极大的满足了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的需要。同时,该系统对于其他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传时间: 2013-06-21
上传用户:txfyddz
T-Kernel作为一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由于实时性和开源性,在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ARM是一款比较好的微处理器,T-Kernel在ARM上的应用研究基本上是空白,所以结合两者进行研究促进T-Kernel在国内嵌入式领域的发展。同时,T-Kernel内部调度机制存在着优先级反转缺陷,优先级反向使得高优先级任务的执行时间无法预测,增加了实时系统的不确定性。早期的解决协议较好地解决了优先级反转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自身不足之处。 针对T-Kernel存在的缺陷,在深入研究相关协议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优先级继承协议。该协议设置超时保护机制,避免任务在获取信号量时长时间的阻塞,结合Havender提出的“有序资源使用法”防止死锁发生,给出该协议的分析过程,并把该协议结合到T-Kernel中。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研究开发平台;针对硬件设备,研究引导程序的执行原理,实现系统的引导程序;构建T-Kennel内核;移植内核到开发板;最后对T-Kernel的启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T-Kernel在ARM上的移植研究,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提供了一种开发流程,同时对于T-Kernel的启动过程的分析,为以后的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一个接口;对于T-Kernel存在的优先级反转问题的解决,可以改进T-Kernel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同时为实时系统的性能改进提供了参考。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hangdafreya
H.264作为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相比上一代视频编码标准MPEG2,在相同画质下,平均节约64﹪的码流。该标准仅设定了码流的语法结构和解码器结构,实现灵活性极大,其规定了三个档次,每个档次支持一组特定的编码功能,并支持一类特定的应用,因此。H.264的编码器的设计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而不同。 H.264虽然具有优异的压缩性能,但是其复杂度却比一般编码器高的多。本文对H.264进行了编码复杂度分析,并统计了整个软件编码中计算量的分布。H.264中采用了率失真优化算法,提高了帧内预测编码的效率。在该算法下进行帧内预测时,为了得到一个宏块的预测模式,需要进行592次率失真代价计算。因此为了降低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改进了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实践证明,在PSNR值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该算法相比原算法,帧内编码时间平均节约60﹪以上,对编码的实时性有较大帮助。 为了实现实时编码,考虑到FPGA的高效运算速度和使用灵活性,本文还研究了H.264编码器基本档次的FPGA实现。首先研究了H.264编码器硬件实现架构,并对影响编码速度,且具有硬件实现优越性的几个重要部分进行了算法研究和FPGA.实现。本文主要研究了H.264编码器中整数DCT变换、量化、Zig-Zag扫描、CAVLC编码以及反量化、逆整数DCT变换等部分。分别对这些模块进行了综合和时序仿真,并将验证后通过的系统模块下载到Xilinx virtex-Ⅱ Pro的FPGA中,进行了在线测试,验证了该系统对输入的残差数据实时压缩编码的功能。 本文对H.264编码器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的改进,算法实现简单,对软件编码的实时性有很大帮助。本文对在单片FPGA上实现H.264编码器做出了探索性尝试,这对H.264编码器芯片的设计有着积极的借鉴性。
上传时间: 2013-05-25
上传用户:refent
光伏发电阵列是一种随机的非线性、多变量对象,平稳且高效地进行最优光能捕获(MPPT)是光伏并网前级控制系统的关键。文中以光伏阵列仿真模型为基础,以模型输出的PV曲线作为调节光伏阵列工作电压的依据,提出了最大功率点曲线拟合+PID的控制模型。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光伏阵列的效率,较好的解决了传统恒压法效率低、扰动法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上传时间: 2013-11-02
上传用户:tianyi996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精度与速度的需求,提出使用交替梯度算法改进径向基函数(RBF) 神经网络, 对天津市电网进行负荷预测。改进的算法与传统梯度下降算法相比,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预测精度。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可行性。
上传时间: 2013-10-31
上传用户:waixingren
针对船舶电力系统脆性研究,从脆性致因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入手,建立包含脆性环境和系统结构4 层分析模型。主要分析其下层模型结构,将脆性环境通过脆性事件分解为若干基本脆性根源,用德菲尔法-最大熵原理建立以脆性根源为基础的脆性风险模型,分析预测船舶电力系统的脆性过程。最后以某一个船舶电力系统为例,对在随机的某一年的脆性过程进行了分析,找到船舶电力系统崩溃的主脆性根源,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说明对于有效的防止船舶电力系统的崩溃,分析其脆性风险,应对其主要的脆性根源进行相应的控制。
上传时间: 2013-11-09
上传用户:ryb
本文应用目前较为流行的神经网络方法对电力系统短期负荷进行预报,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了解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报的现状,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方法。 2.深入学习神经网络及其相关知识,设计出用共轭梯度算法改进的BP网络,并将它应用于负荷预报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相比普通的BP网络,不但预报精度大大提高,而且学习时间也缩短许多。 3.学习小波理论,尝试将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小波神经网络,并将其用于负荷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提出一种新型神经网络,即RAN网。它是一种能根据输入数据的复杂程度而自动添加或删除其隐层神经元的神经网络,尝试将其用于负荷预报,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将三种方案进行了比较。
上传时间: 2013-11-20
上传用户:cccole0605
为了改善风电场发电的稳定性,抑制风电引起的电压波动与闪变,提高含风电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简要介绍风电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风电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及稳定性等问题,阐述了基于能量调度技术的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基于模糊理论"最大-最小"算法的调度系统控制器和系统其它主要部分的模型及仿真结果。控制器根据负荷用电量预测信息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不仅能有效抑制并网后电网的电能波动也能优化风电的发电质量。MATLAB仿真结果表明,风电储能系统能量调度策略和控制器是有效的,该系统能够有效减小风电场并网功率的波动。
上传时间: 2013-10-10
上传用户:my_cc
为了预报电力系统负荷,采用GRNN(广义回归网络)的方法,通过GRNN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建立电力系统负荷预报网络模型,用MATLAB7.0仿真,达到了预测的目的。利用GRNN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准确率高,避免了BP网络预测同样的数据库,算法冗长,网络预测结果不稳定的缺点,GRNN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报精度。
上传时间: 2014-01-12
上传用户:zhangyigen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