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理学 第二版作 者: 胡安,章维益 编内容简介 《固体物理学(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根据作者多年来在南京大学讲授固体物理的讲稿整理而成的。《固体物理学(第2版)》力求在传统固体物理的理论框架下,穿插一些新的进展内容,尽量不涉及高等量子力学和复杂的数学处理,做到物理图像清晰,内容融会贯通。本次修订在保持第一版的结构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双交换、布洛赫电子平均速度的推导、铁磁体外场磁化过程等内容,统一了全书的数学符号和公式表达并更换了部分插图。《固体物理学(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固体物理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师生及社会读者参考。目录第一章 晶体的结构及其对称性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第三章 晶格动力学和晶体的热学性质第四章 能带论第五章 金属电子论第六章 半导体电子论第七章 固体磁性第八章 超导电性
标签: 固体物理学
上传时间: 2021-12-23
上传用户:
PCB联盟网-科普知识--《电子封装材料与工艺》 学习笔记 54页本人主要从事 IC 封装化学材料(电子胶水)工作,为更好的理解 IC 封装产业的动态和技术,自学了《电子封装材料 与工艺》,貌似一本不错的教材,在此总结出一些个人的学习笔记和大家分享。此笔记原发在本人的“电子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查看一起探讨第一章 集成电路芯片的发展与制造 1、原子结构:原子是由高度密集的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围绕它在一定轨道(或能级)上旋 转的荷负电的电子组成(Neils Bohr 于 1913 年提出)。当原子彼此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交互作用 的形成所谓的化学键,化学键可以分成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氢键或金属键; 2、真空管(电子管): a.真空管问世于 1883 年 Edison(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时,1903 年英格兰的 J.A.Fleming 发现了真 空管类似极管的作用。在爱迪生的真空管里,灯丝为阴极、金属板为阳极; b.当电子管含有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时,这种电路被称为二极管,1906 年美国发明家 Lee DeForest 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加入了一个栅极(一个精细的金属丝网),此为最早的三极管,另外更 多的电极如以致栅极和帘栅极也可以密封在电子管中,以扩大电子管的功能; c.真空管尽管广泛应用于工业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有很多缺点,包括体积大,产生的热量大、容 易烧坏而需要频繁地更换,固态器件的进展消除了真空管的缺点,真空管开始从许多电子产品的使 用中退出; 3、半导体理论: a.在 IC 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典型半导体材料有元素半导体硅、鍺、硒,半导体化合物有砷化镓(GaAs)、 磷砷化镓(GaAsP)、磷化铟(InP); b.二极管(一个 p-n 结),当结上为正向偏压时可以导通电流,当反向偏压时则电流停止; c.结型双极晶体管: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p-n 结组合成一个器件,导致了之!
上传时间: 2022-02-06
上传用户:
永磁元;自n交流电机被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电子控能电貌。本书着重对永磁无踊3支流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定要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分析和介绍,包指无刷3主流电动机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和性能比较;元刷直流电机数学模搜;计及绕组电感的特性与参数计算方法;分数糟集中绕组和多相绕组;不肉相数绕组连接和导通方式的分析与比较:气隙磁通密度的计算:反电动势波形和反电动势计算z 霍尔传感器位置分布~规律分析和确定方法:无剿宽流电机设计要素前选择;±蔡尺寸基本关系式考虑电感影响的修正;应粘性思尼系数确定电机主要尺寸的方法;整数槽和分数槽绕组元崩豆豆流传Z板的电枢反应:转短波动及其抑制方法;齿槽转矩及其削弱方法:宠剿直流电机基本控制技术E 元传感器控制技术;低成本正弦波控鹅技术:总相元麟直流电机与控制等。2秘书同时综合介绍国内外元;到直流电机与控制技术最新进展动态和研究成泉。每章后附有相关参考文献,便于读者跟踪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书遵循理论研究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编写原则,可供即将从事或正在从事与元刷直流电机有关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控制和应用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教师、学生和研究生参考。
标签: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上传时间: 2022-04-10
上传用户:
电子产品的设计一般先从功能框图开始,然后细化到原理图,还要经过很复杂和繁琐的调试验证过程,最终才能完成。为了验证原理图的正确性,都要焊接实验板(样板),或使用易于插件的“面包板”,每个节点都必须正确和可靠,连接或焊接过程都是细致而耗时的工作,在器件很多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每次调整都要打样,耗时长而成本高,在设计集成电路时更是如此,急需在制造之前验证集成电路的功能。这种现实需要就迫使人们想用他办法来解决。 根据电路理论,人们可以建立起节点方程和回路方程,通过解这些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就可以得到结果,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计算来获得电路的工作情况。但包含电感、电容等器件的电路形成的是一组微分方程组,人工计算依然是累人的活,而计算机则可以大展身手,通过其强大的存储、计算和图形显示能力就能轻松完成,很快得到结果。基于这种思想,人们开发出电路仿真软件,通过快速的仿真,代替耗时且累人的反复调测,提高设计速度和效率,也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最早、最出色的仿真软件就是SPICE。SPICE是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s Emphasis的缩写,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Berkeley)分校的电工和计算机科学系开发,骨干是Ron Rohrer和Larry Nagel,开始是使用FORTRAN语言设计的仿真软件,用于快速可靠地验证集成电路中的电路设计以及预测电路的性能。第一个版本SPICE1于1971年推出,通过围绕晶体管建立电流和电压变量来仿真电路的行为,称为模拟仿真或电路级仿真,且只能模拟100个晶体管的电路。1975年SPICE2发布,开始正式实用化,1983年发布的SPICE2G.6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工业标准,它包含超过15000条FORTRON语句,运行于多种中小型计算机上。1985年SPICE3推出,转为用C语言开发,易于运行于UNIX工作站,还增加了图形后处理工具和原理图工具,提供了更多的器件模型和分析功能。在1988年SPICE被定为美国国家标准。Spice仿真器采用修改的节点分析法来建立电路方程组,提供非线性直流分析,非线性瞬态分析(实域分析)和线性小信号分析(频域分析)等。其中瞬态分析是最费时的验证方法,通常是利用数值积分法把非线性微分方程变成一组代数方程组,然后用高斯消去法来求解,因为这些线性方程仅仅在积分时刻点是有效的,而随着仿真器进展到下一个积分步长,积分方法必须重复来得到新的线性方程组,如果信号变化得特别快,积分步长应该取得非常小以便积分方法能收敛到正确的解,因此瞬态分析需要大量的数学操作。随着SPICE的发布,其他一些机构也加入研究行列,更有一些软件供应商也看中这个商机,纷纷推出基于SPICE3的各种商业软件,如XSPICE、PSPICE、ISSPICE、T-SPICE、HSPICE等等,功能更强,更方便使用,使SPICE成为电子电路仿真的主流软件,一些软件公司也是通过SPICE相关软件得到发展,并逐渐成为现在的EDA软件公司,成为知识创造财富的实例。因为SPICE仿真需要相关的元器件仿真模型库,还催生了依靠提供器件模型为生的公司和个人,但中国人都乐于奉献,没钱当然不会买,这种公司在中国是无法存在的(http://www.aeng.com/spicemodeling.asp )。SPICE软件也有一定局限性,有些电路无法仿真或仿真时因不能收敛而失败,特别是用于数模混合电路及脉冲电路时尤其如此。就算通过仿真,最终还是要通过实际制作电路板调试和验证,仿真只是使这个过程大大缩短,次数大大减少,也就降低了成本。软件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所以就有相应的价值,但中国人的人工费低廉而有的是时间,干得好干得快才让人讨厌,软件在中国也就不值钱了。
上传时间: 2022-05-25
上传用户:
1.1 设计总体要求(1)熟悉整流和触发电路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设计任务。(2)掌握基本电路的数据分析、处理;描绘波形并加以判断。(3)能正确设计电路,画出线路图,分析电路原理。4)按时参加课程设计指导,定期汇报课程设计进展情况。(5)广泛收集相关技术资料。(6)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严禁抄袭(7)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认真、正确地书写课程设计报告。8)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1.2 设计课题任务及要求设计一个IGBT升压斩波电路设计(纯电阻负载),要求1、输入直流电压:Ud-50V;2、输出功率:300W;3、开关频率:5KHz;5、输出电压脉率:小于10%.1.3 设计方案与总体框图斩波电路一般主要可分为主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和驱动电路模块三部分组成。其中,主电路模块主要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直流斩波电路组成,其中主要由全控器件IGBT的开通与关断的时间占空比来决定输出电压U的大小。控制与驱动电路模块:用直接产生PWM的专用芯片SG3525产生PWM信号送给驱动电路,经驱动电路来控制IGBT的开通与关断。电路模块:驱动电路把控制信号转换为加在IGBT控制端和公共端之间,用来驱动1GBT的开通与关断。驱动电路模块:控制电路中的保护电路是用来保护电路的,防止电路产生过电流现象损害电路设备。
上传时间: 2022-06-19
上传用户:
本文跟踪了国内国际上各研究组织关于5G需求与关键技术最新研究进展。高能效将是5G从设计之初就不得不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之。研究如何在不损失或者微损失网络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系统的能量消耗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无线网络基站能量消耗的各个组成部分,参考目前5G研究趋势,选择网络能效模型与基站能耗模型,用于后续网络能效评估。小站密集化部署技术(Small Cell)是目前业内普遍认同的实现未来5G系统各项性能指标与效率指标的有效策略之一。随着小站的密集化部署,网络整体能效成为衡量异构无线通信系统长期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网络运营前,需要以高能效为目标进行Small Cell密集化网络部署。本文利用上述的能效模型,建立并推导出了Small Cell最佳部客位置与数量的高能效网络部署方案目标函数,进一步通过数值仿真方法获得了具体网络场景下的高能效Small Cell 络部署位置与数量,最后通过对大量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高能效Small Cell集化署方案的一般性规律。研究成果对未来5G系统中SmallCell的部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网络运营中,由于网络负载存在天然的不均衡性与动态被动性,需要在Small Cell密集化部署的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高能效网络拓扑控制,以便在网络运营中维持实时的网络能效最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本论文分析了目前业界关于Small Cell 休眠/唤醒性能增益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针对其现有休眠唤醒方案中以单小区固定负载为门限的休眠顺醒机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高能效Small Cell联合休眼唤醒控制机制,实现了对网络拓扑的高能效动态控制。Small Cell密集化部署使网络编码在未来无线网络环境中得到了新的应用契机,本文最后结合几种未来5G新场景对网络编码应用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步仿真结果表明,网络编码方案可有效提升能效。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canderile
说起开关电源的难点问题,PCB布板问题不算很大难点,但若是要布出一个精良PCB板一定是开关电源的难点之一(PCB设计不好,可能会导致无论怎么调试参数都调试布出来的情况,这么说并非危言耸听)原因是PCB布板时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如:电气性能,工艺路线,安规要求,EMC影响等等;考虑的因素之中电气是最基本的,但是EMC又是最难摸透的,很多项目的进展瓶颈就在于EMC问题;下面从二十二个方向给大家分享下PCB布板与EMC。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kent
成功的RF设计必须仔细注意整个设计过程中每个步骤及每个细节,这意味着必须在设计开始阶段就要进行彻底的,仔细的规划,并对每个设计步骤的进展进行全面持续的评估,而这种细致的设计技巧正是国内大多数电子企业文化所欠缺的近几年来,由于蓝芽设备、无线局域网络(WLAN)设备,和行动电话的需求与成长,促使业者越来越关注RF电路设计的技巧。从过去到现在,RF电路板设计如同电磁干扰(EM)问题一样,一直是工程师们最难掌控的部份,甚至是梦魔。若想要一次就设计成功,必须事先仔细规划和注重细节才能奏效。射频(RF)电路板设计由于在理论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常被形容为一种L黑色艺术」(black art)。但这只是一种以偏盖全的观点,RF电路板设计还是有许多可以遵循的法则。不过,在实际设计时,真正实用的技巧是当这些法则因各种限制而无法实施时,如何对它们进行折衷处理,重要的RF设计课题包括:阻抗和阻抗匹配、绝缘层材料和层迭板、波长和谐波.等,本文将集中探讨与RF电路板分区设计有关的各种问题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门,而标准化和计量测试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机械制造中,精密加工必须靠精密的测量手段来保证,加工精度的提供与计量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测量与控制是促进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半导体器件,其设计思想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Boyer与Smith于70年代提出]。二十多年来,CCD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特别是在传感器应用方面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光电子学与现代测试技术中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新兴领域之一。由于CCD具有自扫描、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重量轻、体积小、像素位置准确、耗电少、寿命长、可靠性好、信号处理方便、易于与计算机配合等优点,致使CCD光电尺寸测量的使用范围和特性比现有的机械式、光学式、电磁式量仪优越得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CD尺寸测量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接触检测方法,它使加工、检测和控制过程融为一体成为可能。利用CCD作为光敏感器件的激光三角法测量技术在非接触尺寸、位置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将激光束投射到被测物面所形成的漫反射光斑作为传感信号,用透镜成像原理将收集到的漫反射光汇集到CCD上形成像点,当入射光斑随被测物面移动时,成像点在CCD上作相应移动,根据象移大小和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可以确定被测物面的位移量,若在物体两边同时测量就可以得到物体的厚度。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xsr1983
《雷达数据处理及应用(第2版)》是关于雷达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的一部专著,是作者们对国内外近年来该领域研究进展和自身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由17章组成,主要内容有:雷达数据处理概述(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历史和现状等),参数估计与线性滤波方法,非线性滤波方法,量测数据预处理技术,多目标跟踪中的航迹起始,极大似然类多目标数据互联方法,贝叶斯类多目标数据互联方法,机动目标跟踪,群目标跟踪,多目标跟踪终结理论与航迹管理,无源雷达数据处理,脉冲多普勒和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雷达组网数据处理,雷达数据处理性能评估,雷达数据处理仿真技术,雷达数据处理的实际应用,以及关于雷达数据处理理论的回顾、建议与展望。《雷达数据处理及应用(第2版)》可供从事信息工程、C3I系统、雷达工程、电子对抗、红外、声呐、军事指挥等专业的科技人员阅读和参考。
上传时间: 2022-06-26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