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工作过程

  • 基于ARM和CDMA的油井工况远程监测系统

    抽油机井工况监测是石油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为油井提高泵效、高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人工操作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石油生产的要求。将远程监测系统应用于油井工况监测,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油田管理水平。针对目前已有油井工况监测系统存在的不足,本文研制出一种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身、功能完善、可靠性高、成本低廉的抽油机井工况远程监测系统。 示功图是常用的用于判断抽油机井工作状况的方法,它是抽油机光杆在作往复运动的一个周期中,光杆相对位移与载荷的对应关系曲线。传统的利用拉线位移传感器获取位移的方式,不能实现长期连续的监测。本系统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作为冲次传感器,获取每个周期的起始点,再利用拉线位移传感器对一个周期中按时间等分的点的位移进行标定,既解决了拉线位移不能长期连续监测的问题,又保证了位移的精度。 本系统由工况传感器、数据中继单元、数据中心和手持机四部分组成。安装在抽油井上的工况传感器定时获取并存储示功图数据,定时将数据发送到数据中继单元。由数据中继单元将多个工况传感器的示功图数据集中后,通过远程网络传送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实现对所有示功图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打印,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手持机用于对工况传感器进行设置和标定,并可以现场获取示功图。 硬件电路采用低功耗设计方法,使用低电压、低功耗的基于ARM7内核的LPC2138/2148微处理器及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将硬件电路功耗降到最低。采用SD卡作为存储器,增加了数据存储容量和数据可靠性。采用单轴加速度传感器ADXL105作为冲次传感器,具有高精度、低功耗、高可靠性的优点。CDMA模块采用基于CDMA1X数据通信网络的H7710,组成高速、永远在线、透明数据传输的数据通信网络。 软件设计遵循模块化设计思想,既考虑到各模块功能的实现,又兼顾了系统总体的协调性。本系统软件由工况传感器软件、手持机软件、数据中继单元软件及数据中心软件四部分组成。工况传感器软件、手持机软件和数据中继单元软件由ADS集成开发环境编写,并由AXD仿真调试器生成可执行代码,最后通过EasyJTAG仿真器下载到微处理器芯片中。数据中心运行于服务器/客户机工作模式,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数据中心处理软件由Visual Basic6.0编写,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 通讯网络由无线数传网络和CDMA网络组成,工况传感器与数据中继单元组成无线数传网络,采用ISM工作频段,实现近距离无线通讯。数据中继单元作为无线数传网络的中心节点,通过CDMA网络与数据中心通信处理机相联,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 本系统首次利用加速度传感器与拉线位移传感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抽油井工况长期连续监测,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利用ARM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低功耗电路设计,低功耗工作模式,延长了电池的寿命;无线数传网络与CDMA网络相结合,兼具无线数传网络与CDMA网络的优点,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安装和运行费用;数据中心采用服务器/客户机工作模式,便于用户共享数据。目前该系统的各部分均经过硬件、软件及运行测试,已经在油田试运行。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完善,运行可靠,安装及维护简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标签: CDMA ARM 远程监测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7-12

    上传用户:ivan-mtk

  • 基于ARM内核的小型化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发展到今天,应用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这就使得我们在嵌入式开发中必须加入对操作系统的支持,由此,产生了Bootloader的应用。作为嵌入式系统中的启动模块,Bootloader的作用就是引导和加载操作系统内核镜像。Bootloader的设计与移植工作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的嵌入式系统开发项目中,人们经常选择移植通用Bootloader,例如U-Boot到自己的目标板。U-Boot虽然支持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处理器架构,功能设置高度灵活,设备驱动丰富,但U-Boot代码组织结构过于庞大,启动流程机理和文件间的依赖关系复杂,这使得采用U-Boot进行Bootloader的开发往往会不得要领;另一方面,嵌入式系统是资源受限的,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嵌入式产品的开发极其重视成本。以U-Boot-1.1.4来说,其源代码大小就有38.4M,移植后生成的可执行bin文件一般也要500K以上,这对于宝贵的Flash资源来说无疑是种浪费。 论文以ARM内核处理器应用为切入点,设计了一种小型ARMBootloader-MicroBootloader。在理论上,通过对Bootloader的分析,总结了其主要功能、启动过程,提出了Bootloader设计的典型框架,并按照这一典型框架对MicroBootloader进行了总体设计。在实现上,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组织源文件,使得整个MicroBootloader组织结构清晰简洁,便于维护与扩展,方便针对不同硬件平台的移植进行修改。 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做到了代码量大小与功能的平衡。整个文件组织只有37个文件,代码总计为208K,生成的可执行bin文件仅35K。通过实验验证,MicroBootloader完全能够完成Bootloader的基本功能,其扩展功能也能实现下载操作系统镜像,并让其在目标板上成功运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后续应用开发价值。

    标签: Bootloader ARM 内核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qweqweqwe

  • 基于ARM平台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开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远程互动交流要求不断提高。网络化生活方式真正进入到平常百姓家。为适应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必须广泛开发应用网络化、信息化的工作生活产品,满足社会市场需求。本课题就是面向当前网络迅速普及形势下的家庭远程监控市场,采用高集成度、微功耗、低成本的设计思路,构建实时性、网络化、数字化嵌入式家用远程监控系统,以适应普通家庭远程安全维护需求,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安全性。 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建立在ARM9和WindowsCE平台上的一套完整视频处理传输系统。它主要由S3C2410嵌入式硬件平台、WindowsCE5.0嵌入式操作系统、摄像头驱动采集模块、网络收发模块和编解码模块五大部分组成。本文首先对嵌入式网络监控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完成功能元件和软件平台选型。在硬件选择上使用了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的S3C2410、CS8900A网络控制器、SDRAM、NANDFASH存储器、摄像头芯片,即满足功能需求又控制成本,同时保证相互兼容和工作稳定性;软件平台选择兼顾市场认同度和软件兼容性,同时考虑到开发的复杂程度,选择了同属微软旗下、类似WindowsXP的WindowsCE软件环境。这样主要软件开发工作便可以使用WindowsXP下的开发工具完成。这一选择符合市场主流用户对微软的认同,也节约了学习和建立Linux交叉编译环境的精力和时间。 硬件平台搭建后使用ADS1.2进行调试,操作系统使用PlatformBuilder进行定制,驱动、采集、编码及发送模块在EVC4.0下开发,接收、解码和显示模块用VC++6.0开发。为保证软硬件兼容性,软件调试很少使用Emulator虚拟机,而使用JTAG、串口、USB口、交叉线建立硬件连接后进行实机调试。针对本课题主要软件模块WindowsXP下开发、WindowsCE下调试的情况,由于两操作系统不能直接兼容,需建立平台间同步和交互。实验中使用了MSASYNC.exe等外围软件以及VGA控制器、USB扩展等外围硬件模块以实现快速实验,由此也造成实验设备和过程比最终产品复杂很多的情况。最终产品将把软硬件环境剪裁到满足功能的最小规模,仅预留排线接口用于升级,以实现低成本、微功耗、高集成度的设计要求。 系统的软硬件测试表明:该系统安装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可靠,普通网络情况下可提供家用实时性,达到了预期设计目的和要求。为下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建立起基础平台,并提供了主要功能。

    标签: ARM 网络视频监控 系统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7-08

    上传用户:夜月十二桥

  • 基于嵌入式ARM的雷达波控控制系统

    现代社会中相控阵雷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控阵雷达在目标识别、空间探测、雷达成像等先进技术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相控阵雷达的各个部分开始采用全数字化的控制方式,这对波束控制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运算速度快、设备量少、数据吞吐量大、工作方式多、集成度高。为适应这些要求,结合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论文先介绍了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发展趋势,然后阐述了波束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接着提出基于嵌入式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雷达波束控制主控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和开发调试过程,论证了基于ARM嵌入式处理器实现雷达波束控制主控系统的运算、控制、通信等功能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波控分系统通常采用的几种工程实现方法和其原理框图,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设计满足雷达波控系统对组件的控制功能,完善波控系统的通用化和系列化设计思想。

    标签: ARM 嵌入式 雷达 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KIM66

  • 基于以太网接口的ARMJTAG仿真器设计

    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仿真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开发工具。特别是对于初级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借助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器进行开发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嵌入式仿真、调试系统支持单步执行、设置断点、观察变量内容及寄存器内容等功能。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各类调试功能观察变量和寄存器的变化,从而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整个程序运行的状况,及时的调整和修改程序,并不需要反复的向芯片烧写程序,就可以完成对于程序的调试工作。 @@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市场上常用仿真器的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三星公司的S3C44BO ARM7处理器为主CPU,通过以太网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ARMJTAT仿真器的设计方案。利用这种仿真器进行程序调试,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下载速度,还可以实现仿真器资源的共享,而且调试时程序是在目标板上运行,仿真更接近于目标硬件。 @@ 文中首先对于传统仿真器的设计原理、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基于S3C44BO的以太网接口的ARM-JTAG仿真器的设计。该仿真器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的设计及软件的设计。第二,详细介绍该仿真器的硬件结构设计和程序开发过程,其中特别对以太网接口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第三,总结了该仿真器的功能、特点。 @@关键词:仿真器;S3C44BO;以太网接口;JTAG;LwIP

    标签: ARMJTAG 以太网接口 仿真器

    上传时间: 2013-06-16

    上传用户:253189838

  • 汽车ABS控制算法及基于ARM的控制器开发研究

    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ABS)是改善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装置,在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它的应用更为广泛和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制动系统中的闭环控制装置,它能防止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以保持车辆的方向稳定性和减少轮胎磨损。ABS的主要部件有:液压调节器、轮速传感器和用于信号处理、触发报警灯和控制液压调节器的ECU。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ABS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功能,整个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控制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各部件的模型,包括单轮旋转动力学模型、1/2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7自由度整车模型、车辆制动器模型。 分析ABS控制方法,建立ABS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模型。将滑模变结构控制和传统逻辑门限控制进行比较。在高附着系数路面上可以看出滑模变结构控制较传统逻辑门限控制能进一步缩短制动距离。进一步地,利用相同制动力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引起的车轮角减速度不同的特点,在线修正目标滑移率,仿真结果显示获得了更好的制动效果。 根据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以ARM单片机LPC2292为核心,完成了轮速信号调理电路、电磁阀和回液泵电机驱动电路等电路的设计,阐述了ABS各功能模块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完成了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最后,自主设计的控制器在某车型上进行了替换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自主开发的ABS控制器满足了制动防抱死功能的需要,各项试验指标皆与原装ABS接近。

    标签: ABS ARM 汽车 控制算法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nairui21

  • 基于ARM液位传感器自动检验调整系统

    洗衣机液位传感器是模糊洗衣机和全自动洗衣机重要零部件,负责控制洗衣机的水位。洗衣机水位的精确控制对洗衣机在节水、节能和减少洗涤时间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洗衣机液位传感器出厂时需要调整传感器的调整螺母,使传感器的输出满足设计要求,传感器的调整精度和调整速度直接关系到传感器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液位传感器生产厂家对传感器的调整的传统方法为人工升压、人工调整。人工调整一次只能调整一个,生产效率极低;调整过程中含有较多人为因素,调整方法因人而异,很难对调整精度进行有效管理;不能记录并反馈批次传感器的质量情况,较难实现对传感器生产质量的监控;工人的培养周期较长、培养成本高。 为此开发一套液位传感器自动检验调整系统。该系统以PC机作为核心的上位机和16个以ARM为核心的下位机,上位机负责协调整个系统工作、气室气压控制、记录和处理调整数据。下位机是一个测控系统,负责对传感器测量和调整。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CAN总线通信。 论文介绍了液位传感器的原理;介绍了基于PC机的气室气压控制模块的设计并针对系统特点设计了改进PID算法;对于下位机部分,研制了ARM主控模块、测频模块、步进电机控制模块、CAN总线模块并设计了新的测频方法、以及传感器调整算法。最后介绍了系统的自检与调试。 系统一次能调整16个传感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自动调整排除人工调整的人为因素,调整精度提高;PC机能记录传感器的调整数据,分析批次传感器的质量,从而达到对传感器生产质量的控制。

    标签: ARM 液位传感器 自动检验

    上传时间: 2013-07-19

    上传用户:heart520beat

  • 基于DSP和ARM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能污染日益严重,电能质量已成为电力部门及用户日益关注的问题。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对电能质量进行监测与分析从而提高和改善电能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IEC和国家标准,并且经过对国内外电能质量研究现状及同类产品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电力行业面临的现状提出了一套基于DSP和ARM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论文首先介绍电能质量的相关概念、电能质量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电能质量和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研究现状,以及各项电能指标的监测标准。接下来介绍了本套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设计方案,说明与以往方案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之后是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调试过程,主要是ARM软件的设计过程,包括了工程与任务的创建、μC/OS-II 操作系统的移植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最后是全文的工作总结与展望。 本文所研制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满足了合作企业的设计要求,相对以往的设计,具有实时性好,性能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符合电能质量监测的最新发展要求。

    标签: DSP ARM 电能质量 监测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7-24

    上传用户:shen007yue

  • 基于DSP和ARM的虹膜识别系统设计及实现

    生物识别技术是根据人体自身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不存在携带不便、丢失、遗忘等问题。虹膜识别以其精确度高、稳定性好、高独特性、非接触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使它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 近年虹膜识别理论的发展十分迅速,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虹膜识别系统投入了商业应用,但大多数此类系统都需要PC作为运行平台而缺乏灵活性。但是嵌入式应用是虹膜识别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利用DSP+ARM实现虹膜识别嵌入式应用的一个方案。本系统由6个模块组成:电源管理和监控、虹膜图像采集、虹膜图像处理(DSP)、存储器(SDRAM和FLASH)、人机交互(ARM)以及数据传输部分。 在硬件设计方面介绍了DSP的有关知识和DSP系统硬件设计的过程,讲解了DSP系统各硬件模块的设计与调试。在软件设计方面介绍了利用CCS开发的设计流程和调试经验并且对于如何固化代码使系统硬件自举进行详细阐述,另外还介绍了如何基于WINCE利用ARM系统进行人机界面快速开发。 最后,文章对未来工作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标签: DSP ARM 虹膜识别 系统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hwl453472107

  • RF产品设计过程中降低信号耦合的PCB布线技巧

    印刷线路板制作技术大全-RF产品设计过程中降低信号耦合的PCB布线技巧

    标签: PCB 产品设计 过程 信号耦合

    上传时间: 2013-07-08

    上传用户:小码农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