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可信平台

  • 一种关于可信平台下身份认证技术的方案

    一种关于可信平台下身份认证技术的方案,直接匿名证明方案(DAA),该方案可实现匿名性。

    标签: 可信平台 身份认证 方案

    上传时间: 2013-11-26

    上传用户:gxrui1991

  • 基于可信计算的远程证明的研究

    摘要:基于可信计算的远程证明是可信加密模块TPM的核心功能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远程证明基本概念和逻辑流程,其次详细介绍了基于隐私证书中心PCA的远程证明方案,然后分析了基于隐私证书中心PCA的远程证明方案的缺点,最后提出了基于安全属性的远程证明方案作为改进。 关键词:可信计算 远程证明 可信加密模块TPM 平台状态度量日志SML 平台状态寄存器PCR

    标签: 可信计算 远程

    上传时间: 2018-12-20

    上传用户:1569496102

  • C# 与NET技术平台实战演练

    C# 与NET技术平台实战演练

    标签: NET

    上传时间: 2013-07-23

    上传用户:eeworm

  • [Allegro系统互连设计平台].Base_SPB155_lnx86_5of5.tar

    [Allegro系统互连设计平台].Base_SPB155_lnx86_5of5.tar

    标签: Base_SPB Allegro 155 lnx

    上传时间: 2013-07-03

    上传用户:eeworm

  • -C#-与NET技术平台实战演练-577页-50.6M.pdf

    专辑类-网络及电脑相关专辑-114册-4.31G -C#-与NET技术平台实战演练-577页-50.6M.pdf

    标签: 50.6 NET 577

    上传时间: 2013-06-08

    上传用户:851197153

  • 大负载光电稳定平台技术研究.rar

    光电稳定技术主要用于对战区进行昼夜侦察和监视,捕获目标并进行跟踪、识别、测距,控制精确制导武器的投放及目标指示等。在直升机、战斗机、舰船、无人机、导引头、地面车辆和航天飞行器都有应用。目前,光电稳定技术涉及的技术领域越来越广,主要完成的功能越来越多,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系统越来越复杂。光电稳定技术控制技术的研究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光电稳定技术精度、可靠性、反应速度、网络通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光电平台的结构和视轴稳定方法以及光电平台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常用的稳定与跟踪控制方法;进而从理论上分析了两轴光电稳定平台隔离载体角运动的原理,总结并提出了视轴稳定对伺服系统的性能要求,从而为伺服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详细介绍了稳定平台系统通常所采用的两轴四框结构,保证光电传感器视轴的稳定与跟踪,支承光具座的内万向架主要功能是尽可能隔离载体振动,避免阻力、平台移动、转动等干扰;外万向架主要作用是将内万向架与环境隔离,减小内万向架的环境扰动。

    标签: 大负载 光电 平台技术

    上传时间: 2013-05-26

    上传用户:chengli008

  • 基于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测试系统平台的组建及实现.rar

    该论文提出了基于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测试系统的技术概念,将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应用到测试领域,使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并兼有了虚拟仪器的优点.该论文是具有交叉性和新颖性特点的前沿课题,涉及到自动测试领域、微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实现网络化自动测试、数据实时传输、数据库管理等功能.论文主体部分详细论述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要点,主要包括网络互连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接口模块、基于Web技术的交互式图形显示模块.该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对网络化自动测试系统平台在科研开发、计检、测控等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具有直接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标签: 网络 虚拟仪器技术 自动测试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8-03

    上传用户:dongbaobao

  • 基于ARM平台和GSM短消息的电机数据采集系统.rar

    本文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基于ARM平台和GSM短消息之上的远程电机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应用背景是城市污水泵站的无线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实现需求,该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和无线通讯的方式,统一调配全市污雨水的排放,汛期社会效益非常突出。但是采用专用无线通讯设备,专用性很强且价格较为昂贵,无法实现高速联接,不易于更新换代。 对于众多城市的雨污水泵站控制系统,本文提出的低成本的智能控制系统和GSM短消息相结合的技术非常实用。它可以有效地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GSM网络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人们可以期待高度开放、使用灵活方便、功能强大的低成本智能控制系统的出现,特别是在旧有泵站的技术改造中。 在本文中主要就这一技术的几个关键部分比如被控电机的数据采集和监控信息的短消息编解码传输做了深入探讨。对GSM短消息协议的研究和编解码传输的实现是本文研究的难点和重点。GSM短消息协议是一个很复杂的通信协议,要想掌握它还必须理解GSM系统协议的相关部分,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有比较深厚的通信技术知识。

    标签: ARM GSM 电机

    上传时间: 2013-06-19

    上传用户:gonuiln

  • 基于IEC61850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研究与实践.rar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我国应用发展十多年来,为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多少存在着二次接线复杂,自动化功能独立、堆砌,缺少集成应用和协同操作,数据缺乏有效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变电站整体数字化水平不高、缺乏能够完备实现信息标准化和设备之间互操作的变电站通信标准造成的。 电力工业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供电质量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变电站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越发迫切,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智能开关等智能化一次设备的诞生使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可能,高速、可靠和开放的通信网络以及完备的通信系统标准是数字化变电站实现的保障,特别是最新颁布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国际标准-IEC 61850为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全面规范。本文以IEC 61850和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架构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研制的具体实践,展开专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 IEC 61850的理论分析①揭示了IEC 61850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内在关联。 ②总结了IEC 61850的内涵,通过分析说明IEC 61850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协议,更多意味的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建模方法。 ③归纳了IEC 61850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功能分层的变电站、面向对象的信息模型、功能与通信的解耦、变电站配置语言和面向对象的数据自描述等。 ④从“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IEC 61850信息模型,指出信息模型具备了类的共性和特性。以合并单元为例,对信息模型的属性和服务进行了具体分析。 ◇ IEC 61850的应用研究①从系统和设备两个层面总结了实践IEC 61850的一般步骤。 ②分析了采样值传输(SVC)和通用变电站事件(GSE)2类重要的通信服务。 ③研究了核心ACSI、GOOSE、SMV、GSE管理、GSSE,时间及时间同步等通信模型的特殊通信服务映射。 ④讨论了信息模型实体的构建方法,即如何让设备的实际功能、运行机制和数据能够准确和完备的实现设备对应信息模型的所有细节。IEC 61850没有对实现标准的具体方法作出规定,这给各厂商在技术实现上留出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同时我们注意到若仅在“形态”层面上实践IEC 61850,而不顾及IEC 61850的内涵和应用价值,则可能无法实现IEC 61850的预定目标或使IEC 61850的有益效果大打折扣。出于如此考虑,在提出3种可能的构建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分析从中选择出作者认为最优的方案,并给出了示例。 ◇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CNDS)的研究①在分析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标准以太网存在延时不确定的问题,总结了提高以太网实时性能的主要措施,并从中选择出适用于CNDS的措施。 ②分析了CNDS的特征,特别是与同样基于以太网的一般局域网的区别,针对CNDS在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③提出了过程子网和全站惟一网络2种组网方案。通过分析各自的特点与实现难度,指出过程子网目前较易实现,而全站惟一网络将凭借信息高度共享等优势成为CNDS的最终形态。阐述了VLAN、由交换机实现网络冗余等组网技术在SAS中的应用方法及IED自身通信冗余的实现方法。 ④归纳了CNDS数据流的类型和到达时间规律:建立了简单数据流模型为表征数据流、研究数据流业务特征和分析CNDS性能提供了有用工具;分析了TcP协议及其运行机制,提出了TcP应用于CNDS的优化方法。 ⑤利用OPNET网络仿真技术,建立了EMAC和TCP/IP仿真节点模型,对以太网、TCP和交换式以太网的基本特征等进行了仿真研究;依据CNDS实际承载的功能,建立了过程子网和站级网络的动态仿真模型,围绕网络延时和端到端延时等网络性能指标,对不同组网方式和应用功能下的网络性能进行了考察,得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和建议,为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通用方法。 ◇可接入CNDS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①阐述了一种新架构的、能够无缝接入CNDS并具有多种运行方式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的软硬设计和实现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数字保护的RTOS多任务划分方法。 ②以馈线保护测控装置为例,建立了平台的IEC 61850信息模型。以此为基础,在平台内部实现了利用SMV和GOOSE报文传输采样值和开入/开出信息,即实现了遵循IEC 61850的过程层通信,为平台接入IEC 61850系统和数字化变电站做好了准备。 ③进行了保护测量功能和过程层通信试验,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和过程层通信的可靠性,为类似设计方法在间隔层IED上的应用提供了可信依据。

    标签: 61850 IEC 新型数字

    上传时间: 2013-05-28

    上传用户:lyy1234

  • 基于ARM9的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构建与Boa的实现.rar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的融合,嵌入式系统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市场上,基于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内核的微处理器在市场上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因此追踪ARM技术的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上,Linux一直因其内核精简、代码开放、易于移植等特点受到广大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青睐。另外,嵌入式系统一旦具备网络接入功能,其信息处理能力更加强大,因此有必要为嵌入式系统构建Web服务器。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构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文章深入剖析了ARM9的体系结构,介绍了基于ARM9的S3C2410开发板的特性及资源;阐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及嵌入式Linux移植的基本方法;搭建了移植所需要的开发环境,主要包括在宿主机Linux操作系统下编译arm-linux交叉编译工具等;然后详细阐述了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的构建过程,包括对BootLoader的分析和移植,Linux2.6内核的结构分析、代码修改以及内核裁减、配置和移植,网卡驱动程序的移植,以及根文件系统的创建。按文中提供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很方便的建立一个ARM-Linux开发平台。 文章最后给出了基于所建平台的网络应用,即在上述所建的软硬件平台上创建Web服务器Boa,并基于Boa进行应用开发。最终实现了基于Boa嵌入式Web服务器的服务器端表单处理程序,实现了PC机与目标板的动态网页交互功能,并且,通过PC机IE浏览器可以直接控制目标板上的硬件和可执行程序,以实现对目标板的远程监控功能。

    标签: Linux ARM9 Boa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kerna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