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uC<b>OS-II</b>

  • 基于ARM的IC卡机房管理终端设计

    目前,许多高校在机房管理上使用了IC 卡,其中少数机房是使用接触式IC卡,众所周知,接触式IC 卡在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高抗干扰性和工作距离方面不及非接触式IC 卡,因此很多接触式IC 卡基本已被非接触式IC 卡取代。 经过调研发现,使用IC 卡的机房管理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是每个机房中配置了1个IC 卡读写终端和1 台监控机。IC 卡读卡终端只是一个普通的读卡器,只负责读取卡内信息,并通过串口等通信方式将IC 卡信息传输给监控机,读卡终端本身没有信息存储功能,实际的计费管理完全是通过监控计算机控制,监控计算机向中心服务器端定时或实时传输刷卡信息。由于整个系统要占用一台微机,而且中间的信息传递、计费环节都要由它来完成,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漏洞: 1) 可靠性不高由于读卡设备与监控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只是暂时保存在监控计算机中,如果监控计算机遭到病毒袭击或者出现硬件故障,将出现无法挽回的后果。而且由于学生信息都保存在监控计算机中,因此存在着人为伪造、篡改和徇私舞弊行为的极大可能。 2) IC卡的特点未完全体现IC卡除了能标识身份外,还有电子钱包功能,能对其进行充值和扣款,但是上述方法基本上IC卡只用做标识身份,实际的每次扣款,都是由监控计算机和中心服务器来完成,基本与读卡设备无关。 3) 不方便学生上机和收费管理学生每次上机刷卡,都要由监控计算机连接中心服务器端,由中心服务器端读出学生信息,进行核对,而且对学生的扣款需要额外的计算机软件来进行计时和计费处理,显得比较繁琐。 鉴于以上问题,为提高机房管理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并及时处理机房发生的故障,采用机房计费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如果能在读卡终端设备中完成计费的大部分功能,并且增加存储功能,这样就可以减少监控计算机的负担,甚至读卡终端设备可以直接与中心服务器通信,不仅能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且还充分利用了IC 卡的功能,还降低了财务统计和计算带来的麻烦。 目前已经应用于机房管理的解决方案主要有3种方式,即:软硬件结合控制方式、帐号方式和门禁方式。鉴于设计要求,并且考虑到安全、可靠、简单等因素,如果在软硬件结合控制方式中,把更多的任务交由读卡终端,比如由读卡终端来存储数据、计费管理,同时如果读卡终端能实现TCP/IP 通信,那么监控计算机的任务就大大降低,甚至可以由读卡终端直接与中心服务器通信。就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安全风险。本论文的设计就是基于这一点来进行的。 本系统要求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实时性要好,另外考虑到性价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将μC/OS-II 操作系统移植到ARM7 上作为开发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考虑到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要采用的硬件的性能以及实现的成本有关。从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出发,结合本论文研究的应用对象,决定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此种方案可以描述为嵌入式TCP/IP协议栈+嵌入式操作系统+微控制器。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M7的IC 卡机房管理终端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在ARM7的基础上实现了μC/OS-Ⅱ操作系统的移植和TCP/IP协议栈的嵌入,能够正确读写IC 卡信息,增加了SD 卡存储功能,完成计费操作,实现液晶显示功能,能够通过以太网或串口直接与服务器通信。 本文详细介绍了整个机房管理系统终端的硬软件设计,给出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在ARM7 处理器上的详细移植过程,介绍了一种TCP/IP协议栈和基于套接字的编程方法,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多卡操作的防冲突机制。 同目前大多数机房管理系统相比,该系统有如下特点: 1) 由于使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反应时间,任务管理和调度更加方便有效。 2) 由读卡终端来进行计费操作,降低了服务器端的工作压力,同时降低了安全风险。 3) 增加了数据存储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有利于数据的查询和故障的恢复。 4) 增加了对无效卡、注销卡和欠费卡的判断与处理,对恶意操作或者有意或者无意的逃费操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5) 以太网通信克服了以往串口通信的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慢等缺点,使得通信更加方便、高效,并且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和控制。

    标签: ARM IC卡 机房管理 终端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7-09

    上传用户:浅言微笑

  • 基于ARM的车辆制动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旅客列车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车辆能否安全运行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高速状态下列车车辆能否安全地停下来是安全运行的一个关键,在车辆方面上就是解决制动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对车辆制动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必然和重要。 本次设计的任务是实时监测列车车辆的运行速度,并根据车辆制动状态,自动控制车辆的制动系统,实现车辆的制动安全防护。所以本次设计设计了一种基于ARM——高性能嵌入式微处理器、CPLD——新型高性能可编程逻辑器件、CAN总线——有效支持分布/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和μC/OS-II操作系统的车辆制动自动监控系统。文中介绍了车辆制动控制原理、对系统进行了总体的方案设计,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原理及设计方法,着重讲解了以Samsung公司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S3C44BOX为核心的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并开发了基于μC/OS-II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模块主要包括远程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与传输模块、部件寿命记录模块、故障参数监视和报警模块。远程通讯模块将车辆制动状态以CAN总线的通讯方式上传给机车控制室主机;数据采集模块由具有高速逻辑处理能力的CPLD自动实现数据采集及电平转换,ARM控制数据采集的启动和采集结束后对数据的处理或传输;在部件寿命记录模块中电磁阀的动作次数、通电使用时间和总时间以及各传感器的通电时间和使用总时间可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来,掉电后也不会丢失,可以作为故障发生、诊断、排除和维护的数据依据。 在实验室及模拟实验台上经过多次软、硬件结合的调试改进过程,本次设计基本上实现了车辆制动自动监控系统的功能,制动缸压力的控制特性及控制精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实验室调试中实现了车辆制动系统的故障检测和报警及部件的寿命记录等功能,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标签: ARM 制动 自动监控 系统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7-17

    上传用户:yxgi5

  • 基于ARM的嵌入式测控硬件平台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于ARM处理器和μC/OS-II操作系统的嵌入式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嵌入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论文主要研究基于ARM7处理器和μC/OS-II操作系统的嵌入式测控平台架构,为测控系统开发提供一个方便功能扩展的软硬件环境。在此基础上,以加速度计为对象,利用嵌入式系统的丰富资源,完成对其内部温度及加速度信号的采集实例。硬件设计分为核心系统设计和数据采集控制子系统设计两部分。核心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核心S3C44BOX模块、存储器模块、调试接口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以及数控键盘模块等。完成了母板的设计与验证,并预留多种接口,增强了可扩展性。采集控制子系统作为数据采集及控制机构,主要由A/D转换芯片完成和串行通信模块,用来接收传感器传输的数据,经ARM处理器分析处理后,通过串行通讯方式与下位机通信。由于有多个下位系统,平台设计扩展了8路带高速缓冲的异步串行通信模块。最后,对各硬件模块进行总体调试,并对调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调试结果表明,该硬件平台不仅响应速度快、成本低、可靠性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裁剪性,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裁剪,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标签: ARM 嵌入式 测控 平台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7-26

    上传用户:zhqzal1014

  • 基于ARM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主控节点设计

    现场总线技术以其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开放性等优点,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开放的、具可互操作性的、彻底分散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已经对传统的PLC、集散控制系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现场总线之一的CAN总线以其可靠性高、实时性好、价格低廉、容易实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基于CAN总线设计的工业控制系统可以减少系统控制的复杂性,降低成本,并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本论文针对某石材加工厂的具体应用需求,在分析了CAN总线协议的基础上,给出了工业控制网络的总体解决方案,主控节点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以及网络通讯结构模型及具体实现流程,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软硬件平台设计,基于ARM处理器LPC2378开发了工控网络主控节点。设计了该节点的硬件电路,包括CAN总线接口电路、串行接口电路、AD、DA转换隔离电路等。在硬件平台上进行μC/OS-II操作系统移植,基于该操作系统编写了各硬件模块驱动程序,主要包括串行接口和CAN模块的初始化、数据接收以及发送。 通讯设计,根据工业控制应用的具体需求,设计了网络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网络拓扑方案,通讯结构等,基于CAN总线技术规范CAN2.0B自定义了CAN总线网络应用层通信协议CAN08。 人机界面设计,基于威纶MT505设计了工控网络的人机界面,编程实现人机界面与主控节点的Modbus通讯。

    标签: ARM 现场总线 控制系统 主控

    上传时间: 2013-07-09

    上传用户:familiarsmile

  • 基于ARM和CAN总线的电缆沟道监测系统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7的电力电缆沟道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能够对电缆沟道起到防盗、防火、防潮等安全监测作用。本课题采用的嵌入式硬件是基于ARM7架构的LPC2292芯片;同时针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实时操作系统,本课题选用的是内核小,易剪裁,移植性好源代码公开的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并且使用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CAN总线是现场总线的一种,它能有效地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特点,现已形成国际标准。 本课题简要介绍了电力电缆沟道监测系统的特点与研究背景,讲述了设计电缆沟道监测系统时所采取的总体设计思想与框架结构。之后介绍了ARM7处理器和CAN总线的特点和功能,然后详细论述了整个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在对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作了介绍之后,详细说明了将μC/OS-II移植到LPC2292硬件平台的具体实现过程。最后提出了基于CAN总线和ARM7微控制器实现的电缆沟道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且能够实现对电缆沟道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以及安全警报等功能,满足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的要求。

    标签: ARM CAN 总线 电缆

    上传时间: 2013-07-20

    上传用户:xoxoliguozhi

  • 基于PIC18F系列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本文结合无位置传感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开发,以Microchip 公司的PIC18F452 单片机为主控器件,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 作为软件开发平台,详细讨论了嵌入

    标签: PIC 18F 18 单片机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fhzm5658

  • 基于ARM和μCOS-Ⅱ的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后PC时代的到来,嵌入式系统已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现今的嵌入式应用对嵌入式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16位单片机所能提供的系统性能已经显出不足。ARM7TDMI是一种高效,低功耗的RISC处理器。而S3C44BOX就是以该内核为核心的一款芯片,它集成了许多外围设备,非常适合做嵌入式产品。 论文主要研究基于ARM处理器和μC/OS- II操作系统的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介绍了ARM7 S3C44BOX体系结构和BootLoader的概念,并在参考开源BootLoader的基础上进行了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 (2)深入研究了μC/OS-II的概念、特点,分析了μC/OS-II在ARM处理器上移植所需的条件,并经过剪裁后成功移植到ARM处理器上: (3)介绍了AD、多串口扩展、LCD和键盘4个模块的硬件工作原理,着重开发了这4个模块的驱动程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多串口扩展、LCD和键盘这3个模块的工作稳定性; (4)在ARM S3C44BOX和μC/OS-II操作系统基础上,设计了多任务来实现4通道的数据采集。经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和系统的运行,可以验证本数据采集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标签: ARM COS 嵌入式 数据采集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6-05

    上传用户:sk5201314

  • 基于ARM架构的μCOS-Ⅱ移植及其实时同步交流采样研究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也进入到国防、工业、能源、交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嵌入式系统的软件核心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然而,国内在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上有很多困难,主要有:国外成熟的RTOS大都价格昂贵并且不公开源代码,用好这些操作系统需对计算机体系结构有深刻理解。针对以上问题,免费公开源代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就倍受瞩目了,μC/OS-II就是其中之一。μC/OS-II是面向中小型应用的、基于优先级的可剥夺嵌入式实时内核,其特点是小巧、性能稳定、可免费获得源代码。 本文在深入研究μC/OS-II内核基础上,将其运用于实际课题,完成了基于ARM架构的μC/OS-II移植及实时同步交流采样的误差补偿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剖析了μC/OS-II操作系统内核,重点研究了μC/OS-II内核的任务管理与调度算法机理,得出了μC/OS-II内核优点:任务调度算法简洁、高效、实时性较好(与Linux相比)。 2.介绍了ARM9体系架构,重点讲叙了MMU(存储管理单元)功能。为了提高交流采样系统的取指令和读数据速度,成功将MMU功能应用于本嵌入式系统中。 3.完成了μC/OS-II操作系统在目标板上的移植,主要用汇编语言编写了启动代码、开关中断、任务切换和首次任务切换等函数。 4.针对国内外提出的同步交流采样误差补偿算法的局限性,本文从理论上对同步交流采样的准确误差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根据被测信号周期的首尾过零点的三角形相似法,求出误差参数并对误差进行补偿。此外,考虑到采样周期△T不均匀,经多次采样后会产生累积误差,本文也给出了采样周期△T的优化算法。 5.完成了系统硬件设计,并根据补偿算法和△T优化法则,编写了相应采样驱动和串口驱动。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重要结论:该补偿算法实现简单,计算机工作量小,精度较高。

    标签: ARM COS 架构 交流采样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xzt

  • 基于DSP和ARM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能污染日益严重,电能质量已成为电力部门及用户日益关注的问题。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对电能质量进行监测与分析从而提高和改善电能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IEC和国家标准,并且经过对国内外电能质量研究现状及同类产品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电力行业面临的现状提出了一套基于DSP和ARM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论文首先介绍电能质量的相关概念、电能质量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电能质量和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研究现状,以及各项电能指标的监测标准。接下来介绍了本套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设计方案,说明与以往方案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之后是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调试过程,主要是ARM软件的设计过程,包括了工程与任务的创建、μC/OS-II 操作系统的移植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最后是全文的工作总结与展望。 本文所研制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满足了合作企业的设计要求,相对以往的设计,具有实时性好,性能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符合电能质量监测的最新发展要求。

    标签: DSP ARM 电能质量 监测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7-24

    上传用户:shen007yue

  • 基于ARM S3C44B0X与μCOS-Ⅱ软硬件平台实验系统的开发

    本论文的工作是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实验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本文对ARM处理器及其寄存器结构做了认真的分析,对于文中涉及的系统硬件平台核心即基于ARM7TDMI的S3C44BOX芯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ARM7TDMI内核结构和使用特点,并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研究了如何发挥器件的功能。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上,考虑了ARM7内核的具体情况,选择了μC/OS-II操作系统。论文对μC/OS-II的内核数据结构、运行机制以及μC/OS-II操作系统在S3C44BOX上的移植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根据要求安排有A/D、D/A实验、LCD显示驱动、触摸屏及键盘:还安排了综合实验,内容包括:跑马灯、数码管、蜂鸣器、A/D、D/A、LCD等。 第一章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及嵌入式处理器的基础知识,包括目前常用的几种嵌入式处理器、操作系统,以及如何进行嵌入式系统的选型。 第二章介绍了嵌入式实验/开发系统使用的硬件平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串行通信接口、以太网接口,提出了系统软件的调试方法。平台的硬件核心为SAMSUNG(三星)公司的S3C44BOX芯片。 第三章介绍了开发调试环境的建立,包括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以及相关程序库、工具的安装,编写了相关程序。 第四章详细介绍了μC/OS-II系统的移植。包括Bootloader的移植、启动部分移植以及内存部分的移植,并给出了内核编译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给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标签: S3C44B0X ARM COS 软硬件平台

    上传时间: 2013-06-27

    上传用户:ha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