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释电红外测温仪是一种利用物体热释电效应而制成的新型红外测温仪器,它以黑体辐射定律作为理论基础,是光学理论和微电子学综合发展的产物。与传统的测温方式相比,具有响应时间短、非接触、不干扰被测温场、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等一系列优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热释电红外测温仪测温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以热释电红外测温仪现阶段的技术作为参考,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基于ARM内核的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热释电红外测温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和实现方式,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和软件的设计流程图。文中还对影响热释电红外测温仪测温精度的因素和软硬件的相关设计做了详细的分析,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阐述了红外测温仪的发展现状和分类,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阐述了热释电红外测温仪的原理,并对目前红外测温仪的几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ARM核微处理器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本文用到的ARM核芯片LPC2132的功能特点和结构做了详细的介绍;详细分析了系统的功能要求,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对每个部分所完成的功能和设计思路作了说明;介绍了系统的软件设计,以流程图的方式介绍了各个功能的具体实现;对影响红外测温仪的测温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系统中出现的软硬件干扰问题做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对系统的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上传时间: 2013-07-06
上传用户:kkchan200
本文从AES的算法原理和基于ARM核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着手,研究了AES算法的设计原则、数学知识、整体结构、算法描述以及AES存住的优点利局限性。 针对ARM核的体系结构及特点,对AES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从AES算法本身和其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的方法,在算法本身优化方面是把加密模块中的字节替换运算、列混合运算和解密模块中的逆列混合运算中原来的复杂的运算分别转换为简单的循环移位、乘和异或运算。在算法结构优化方面是在输入输山接口上采用了4个32位的寄存器对128bits数据进行了并行输入并行输出的优化设计;在密钥扩展上的优化设计是采用内部扩展,即在进行每一轮的运算过程的同时算出下一轮的密钥,并把下一轮的密钥暂存在SRAM里,使得密钥扩展与加/解密运算并行执行;加密和解密优化设计是将轮函数查表操作中的四个操作表查询工作合并成一个操作表查询工作,同时为了使加密代码在解密代码中可重用,节省硬件资源,在解密过程中采用了与加密相一致的过程顺序。 根据上述的优化设计,基于ARM核嵌入式系统的ADS开发环境,提出了AES实现的软硬件方案、AES加密模块和解密模块的实现方案以及测试方案,总结了基于ARM下的高效编程技巧及混合接口规则,在集成开发环境下对算法进行了实现,分别得出了初始密钥为128bits、192bits和256bits下的加密与解密的结果,并得剑了正确验证。在性能测试的过程中应用编译器的优化选项和其它优化技巧优化了算法,使算法具有较高的加密速度。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iansi
在工业生产中,二次自动化仪表是构成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单元之一。我国的单元仪表己基本完成由电动Ⅲ型仪表向基于八位或十六位单片机为基础设计的数字化仪表的转换。由于常规单片机资源的限制,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的单元仪表基本上还是在功能上替代电动Ⅲ型仪表,并按电动Ⅲ型功能进行分类。这样造成国内自动化仪表生产厂家生产的二次数字化仪表品种繁杂,标准难以统一,设计随意性大。因此带来如下现实问题: 1.自动化系统设计单位的仪表选型、系统调试、使用中操作、维修和系统的功能优化及备件的准备非常的不方便: 2.仪表生产厂家的批量生产困难,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成本的节约不利: 3.国内现在自动化仪表厂家数量众多,但都无法形成规模生产,质量不佳,而国外进口的二次仪表往往依附于特定的集散系统,也存在标准不统一,难以灵活替换的问题,且价格昂贵。 自动化系统设计、生产及应用迫切需要一种使用方便、通用性强的智能型二次仪表,以解决上述问题,改变传统设计、生产及应用方式,这将是未来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趋势,也就是本课题的努力方向。 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以设计出一种可灵活组态的通用智能型二次仪表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国内主流仪表厂家的仪表操作方式和仪表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软硬件设计,为在同一硬件平台下实现多种仪表的功能进行了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主要内容为: 1.各种常规二次仪表功能、标准、接线、操作习惯及结构方式的归类分析; 2.多信号多量程的柔性测量方法研究; 3.系统整机设计以及系统可靠性设计; 4.u-boot的向ARM的移植、uClinux向ARM的移植、uClinux下的通用组态软件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种以三星公司的ARM7TDMI系列处理器S3C44BOX为核心,辅以外围电路,实现同一硬件平台下多种仪表的功能,并成功制作了样品系统。 本文所讨论的基于$3C44BOX和uClinux的智能仪表系统的开发技术同样适用于其它项目的开发,对其它嵌入式的应用系统开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传时间: 2013-05-16
上传用户:jjq719719
软开关技术是电力电子装置向高频化、高功率密度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微处理器的出现促进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技术从传统的模拟控制转向数字控制,数字控制技术可使控制电路大为简化,并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控制灵活性、通用性以及智能化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耦合输出电感的新型次级箝位ZVZCS PWM DC/DC变换器,其反馈控制采用数字化方式。 论文分析了该新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变换器各种状态时的参数计算方程;设计了以ARW芯片LPC2210为核心的数字化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软件设计实现了PWM移相控制信号的输出;运用Pspice9.2软件成功地对变换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各参数对变换器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变换器的优化设计参数;最后研制出基于该新型拓扑和数字化控制策略的1千瓦移相控制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电源,给出了其主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及高频变压器等的设计过程,并在实验样机上测量出了实际运行时的波形。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拓扑能实现超前桥臂的零电压开关,滞后桥臂的零电流开关;采用ARM微控制器进行数字控制,较传统的纯模拟控制实时反应速度更快、电源稳压性能更好、外围电路更简单、设计更灵活等,为实现智能化数字电源创造了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上传时间: 2013-08-03
上传用户:cc1
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在开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相关研究、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随着硬件性能不断提升,很多智能家电、智能手机、甚至高端游戏机都采用了嵌入式系统作为平台进行开发。作为嵌入式开发的关键,调试环节成为嵌入式系统研发的主要瓶颈。在嵌入式硬件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嵌入式软件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调试难度也与日俱增。 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过程,回顾嵌入式交叉调试技术发展的各种技术。然后分析调试器整个框架和核心,介绍了调试器相关理论和设计思想,并分别研究、对比几种调试技术实现途径和方法,并对调试器中关键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然后,针对GDB所提供i386和SPARC架构下远程调试环境代码进行分析,抽象出调试桩GDB进行远程调试的核心流程,并根据具体硬件平台差异在ARM处理器上进行代码和远程调试协议移植。本文编写过程中所使用的硬件平台是由使用ARM7处理器的S3C4510b开发板。进入测试阶段,又在S3C4480开发板上进行了测试,对这套模式的可用性进行了验证。
上传时间: 2013-08-04
上传用户:huyiming139
随着嵌入式系统以及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嵌入式系统实现可视电话、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功能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这样的系统通常具有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稳定可靠、便于携带等特点。 本文旨在研究流媒体以及嵌入式系统的相关技术,基于ARM9处理器平台实现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流媒体播放器。该播放器的硬件平台以32位高性能ARM9处理器为核心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MPEG-4视频解码技术和流媒体网络传输技术进行设计。 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l、分析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对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的总体实现方案进行设计。 2、研究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方法,基于ARM处理器平台构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这部分的工作包括嵌入式BootLoader的移植、Linux内核的配置与编译以及根文件系统的创建。 3、研究MPEG-4视频压缩标准,基于ARM-Linux系统平台移植MPEG-4视频解码器。 4、研究ARM体系结构以及基于ARM平台的嵌入式软件优化方法,对所移植的MPEG-4视频解码器进行平台相关优化。 5、研究视频通信中的错误隐藏技术,针对错误隐藏过程中传统边界匹配算法对边缘匹配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时域与空域平滑性的边界匹配算法。 6、研究流媒体网络传输的相关技术协议,基于RTSP/RTP/RTCP协议实现了一个基本的MPEG-4视频流实时传输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5-16
上传用户:a937518043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本文即从未来工业控制网络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以S3C2410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网络控制器。 本文以S3C2410-32 位微处理为核心,设计并实现了具有1路以太网接口、1路 USB Host 接口、1路USB Device 接口、3路RS232串口、1个CAN总线扩展卡、1个RS485扩展卡、1个RS422扩展卡使用、8路A/D、1路D/A、4路 PWM、一个 240×320TFT LCD 显示触摸屏的功能强大的嵌入式网络控制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建立了一个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 在深入研究和分析CANopen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Windows CE 的嵌入式 CANopen 协议栈,大大提高了嵌入式网络控制器在现场总线上的通信和控制能力,为新型的网络控制算法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在探讨了TCP/IP协议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 Windows CE 的嵌入式 TCP/IP 协议栈,掌握了Windows CE 平台的网络 Socket 通信编程,使控制器能够通过以太网接到Intranet或Intemet上。 在完成嵌入式网络控制器硬件与软件设计的基础上,将控制器应用到了网络化的嵌入式数控系统的中央数控单元中,实现数控系统等数控设备小型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控制实验室建设,构建了三层(信息层、控制层和设备层)工业网络实验平台,实现了实验室设备真正的网络互连,为网络控制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性能的平台。
上传时间: 2013-06-10
上传用户:hzy582546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等领域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利用机器视觉进行检测更是其典型应用。根据运行环境的不同,机器视觉系统可分为PC-BASED系统和PLC-BASED系统。由于这两种系统成本都相对较高、软硬件系统相对复杂、体积相对较大,因此,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嵌入式系统是当前发展迅速的热门技术,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开发环境简单、运用灵活、现场运行可靠等优点。因此,将机器视觉技术建立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不仅是机器视觉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 在现代工程领域,常常需要检测各种振动。相对传统方法而言,视觉测振技术具有明显优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在ARM平台上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振动检测的相关技术及方法。 根据嵌入式机器视觉系统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摄像系统标定的方法,建立空间物体的实际位置与图像上点的对应关系,并改进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标定的精度。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根据系统平台实际工作能力,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处理算法,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为了方便对被测对象的识别和跟踪,采用基于颜色阈值的分割技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对系统测量环境、光照条件等的要求,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 本文以二维振动物体为被测对象,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低频小振幅的二维振动进行了检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实验证明利用视觉技术检测振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daoxiang126
随着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站系统作为电网的重要基本环节,其自动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于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成为衡量电力企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依据。而安全可靠的网络通信技术又是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根本保证。 变电站是输配电系统中的枢纽环节,它是电力系统的重要部分。而作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地测控单元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整体的高效、安全的运行。 随着电压等级和电网复杂程度的提高,供电半径和输配电容量的加大,采用传统的变电站一次和二次设备已越来越难以同时满足:“降低变电站造价,提高变电站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这两方面的要求。为此,很有必要研制和开发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设备。 本论文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阶段的技术为参考,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ARM内核的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地测控单元。文中从当前各种模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出发,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详细介绍了该现地测控单元的原理与构成及其特点;着重分析了以Samsung公司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S3C4510B为核心的嵌入式网络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原理,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对于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操作系统UC/OS-Ⅱ的移植、系统软件的设计等问题本文作了系统、细致的论述,并给出了相关的设计程序。 新型嵌入式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地测控单元提供了更快的通信速度以及更强的处理能力,它的应用必定会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能力,而且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更高,经济性方面也具有更强的优势。
上传时间: 2013-06-21
上传用户:kijnh
由于全球定位系统在航天、航空、航海、海洋上程、大地测量、陆地导航以及军事上的大量运用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GPS接收机系统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竞相研究的对象。GPS系统的用户部分主要是各种型号的GPS接收机。所以GPS接收机中的微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和功耗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 本文所研究的是基于ARM微处理器和μC/OS—Ⅱ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及其在GPS接收机中的应用。介绍了OPS接收机设计原理,分析了接收机硬件模块的组成和功能,设计了由FPGA和ARM完成基带信号处理及导航解算的接收机,建立了基于ARM和μC/OS—Ⅱ的GPS接收机嵌入式硬件开发平台。研究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分析了其内核的组成结构:与处理器无关代码、处理器相关代码、与应用相关代码,并重点分析和配置了其中与处理器相关和与应用相关的代码部分,最终将其成功移植到ARM LPC2290微处理器上。建立了基于ARM LPC2290和μC/OS—Ⅱ的嵌入式系统软件编译和调试的交叉环境,设计了运行在此环境下的中断和多任务来实现接收机信号处理、导航解算及显示等功能,最终完成了基于ARM和μC/OS—Ⅱ的GPS接收机软应用件设计。 总之,本文从研究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其应用着手,掌握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研制了基于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的GPS接收机。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bu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