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与网络模拟》 徐雷鸣 庞博 赵耀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网络模拟的基本研究方法、NS软件的基础知识、使用NS进行网络模拟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使用NS所必备的其他相关知识。本书的写作特点是,结合了具体的实例以及大量的源代码分析进行讲述,并且融入了作者在长期使用NS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心得。 初版时间 2003年11月
上传时间: 2013-12-08
上传用户:jichenxi0730
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对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的数据采集电路开展研究工作。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敏感结构输出的是两路差分的频率信号,因此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数据采集电路完成的主要任务是测出两路频率信号的差值。测量要求是:实现10ms内对中心谐振频率为20kHz、标度因数为100Hz/g、量程为±50g、分辨率为1mg的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输出的频率信号的测量,等效测量误差为±1mg。电路的控制核心为单片机,具有串行接口以便将测量结果传送给PC机从而分析、保存测量结果。 按研究内容设计了软硬件。软件采用多周期同步法实现高精度,快速度的频率测量方案,并使用CPLD编程实现,这也是最难的地方。硬件采用现在流行的3.3V供电系统,选用EPM240T100C5N和较为实用的AVR单片机芯片Atmega64L,对应3.3V供电系统,串行接口使用MAX3232。 最后完成了PCB板的制作,经反复调试后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采集的数据满足项目研究内容中的要求,当提高有源晶振的频率时,精度有大大提高了,此时已远远满足了项目中高精度,快速度测量的要求。另外,采用MFC编程编写了上位机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专用软件,集数据采集,运算,作图,保存功能于一体。 此为CPLD语言部分
上传时间: 2013-12-09
上传用户:奇奇奔奔
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对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的数据采集电路开展研究工作。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敏感结构输出的是两路差分的频率信号,因此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数据采集电路完成的主要任务是测出两路频率信号的差值。测量要求是:实现10ms内对中心谐振频率为20kHz、标度因数为100Hz/g、量程为±50g、分辨率为1mg的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输出的频率信号的测量,等效测量误差为±1mg。电路的控制核心为单片机,具有串行接口以便将测量结果传送给PC机从而分析、保存测量结果。 按研究内容设计了软硬件。软件采用多周期同步法实现高精度,快速度的频率测量方案,并使用CPLD编程实现,这也是最难的地方。硬件采用现在流行的3.3V供电系统,选用EPM240T100C5N和较为实用的AVR单片机芯片Atmega64L,对应3.3V供电系统,串行接口使用MAX3232。 最后完成了PCB板的制作,经反复调试后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采集的数据满足项目研究内容中的要求,当提高有源晶振的频率时,精度有大大提高了,此时已远远满足了项目中高精度,快速度测量的要求。另外,采用MFC编程编写了上位机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专用软件,集数据采集,运算,作图,保存功能于一体。 此为上位机程序部分
上传时间: 2017-02-13
上传用户:大三三
虚拟现实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许微虚拟现实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许 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新兴边缘的技术 ,研究内容涉及多个领域 ,应用十分广泛 ,被公认为是 21 世纪重要的发 展学科以及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技术之一。从虚拟现实的概念出发 ,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充分论述 , 并展望了虚拟现实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研究现况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 F06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3198 (2009) 0220279202 1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简称 VR) ,又译为临境 , 灵 境等。从应用上看它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 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及仿真技术 等多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 , 也是力学、数学、光学、机构运动学等各种学科的综合应用。 这种计算机领域最新技术的特点在于以模仿的方式为用户 创造一种虚拟的环境 ,通过视、听、触等感知行为使得用户 产生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的感觉 ,并与虚拟环境相互作用 从而引起虚拟环境的实时变化。现在与虚拟现实有关的内 容已经扩大到与之相关的许多方面 ,如“人工现实”(Artifi2 cial Reality) 、“遥在”( Telepresence) 、“虚拟环境”( Virtual Environment) “、赛博空间”(Cyberspace) 等等。 2 国外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 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计算工具和分析工具 ,并因 此导致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产生。虚拟现实技术的 产生与发展也同样如此 ,概括的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 ,它主 要涉及到三个研究领域 :通过计算图形方式建立实时的三 维视觉效果 ;建立对虚拟世界的观察界面 ;使用虚拟现实技 术加强诸如科学计算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2. 1 VR 技术在美国的研究现状 美国是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发源地 ,虚拟现实技术可 以追溯到上世纪 40 年代。最初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在美 国军方对飞行驾驶员与宇航员的模拟训练。然而 , 随着冷 战后美国军费的削减 ,这些技术逐步转为民用. 目前美国在 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用户界面、后台软件和 硬件四个方面。 上世纪 80 年代 ,美国宇航局 (NASA) 及美国国防部组 织了一系列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 的研究成果 ,美国宇航局 Ames 实验室致力于一个叫“虚拟 行星探索”(VPE) 的实验计划。现 NASA 已经建立了航空、
标签: 虚拟现实
上传时间: 2022-03-17
上传用户:得之我幸78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863计划《高速高效防爆稀土永磁同步电机研究》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效率,本论文主要采用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针对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稳态运行时的谐波转子铜耗、瞬态起动过程以及空载谐波磁场进行了深入研究。 论文利用有限元电磁场仿真软件MagNet,对油田抽油用22kW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了详细的电磁场仿真计算,首次,对谐波磁场引起的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稳态运行时的转子铜耗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22kW电机的间接法和直接法效率实验,分离出谐波引起的杂散损耗,并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实际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稳态运行时是存在转子铜耗的,这也是和传统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理论不同的地方。研究成果《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稳态运行时的转子铜耗分析》发表在核心期刊《微特电机》2006年第9期上。 论文采用有限元MagNet对抽油用22kW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了起动过程的仿真研究,并利用先进的动态示波记录仪DL750对22kW电机进行了空载起动过程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有限元电磁仿真计算结果是准确的,也为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研究成果《基于有限元的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过程仿真研究》发表在核心期刊《微特电机》2007年第1期上。 论文应用有限元电磁场软件MagNet对作者设计的370W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空载气隙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空载谐波磁场的波形畸变率是6.23﹪;为了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专门设计了两台370W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对拖实验,利用WT3000电力分析仪分析出:实际空载气隙磁场波形的畸变率是3.26﹪;通过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际电机的转子鼠笼条对电机空载谐波磁场有很好的抑止作用。初步的研究成果《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空载气隙磁场的谐波分析研究》于2006年12月投到核心期刊《微特电机》上。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chengli008
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对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的数据采集电路开展研究工作。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敏感结构输出的是两路差分的频率信号,因此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数据采集电路完成的主要任务是测出两路频率信号的差值。测量要求是:实现10ms内对中心谐振频率为20kHz、标度因数为100Hz/g、量程为±50g、分辨率为1mg的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输出的频率信号的测量,等效测量误差为±1mg。电路的控制核心为单片机,具有串行接口以便将测量结果传送给PC机从而分析、保存测量结果。\\r\\n按研究内容设计了软硬件。软件采用多周期同步法
上传时间: 2013-08-11
上传用户:csgcd001
对高速PCB中的微带线在多种不同情况下进行了有损传输的串扰仿真和分析, 通过有、无端接时改变线间距、线长和线宽等参数的仿真波形中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波形的直观变化和对比, 研究了高速PCB设计中串扰的产生和有效抑制, 相关结论对在高速PCB中合理利用微带线进行信号传输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上传时间: 2013-10-26
上传用户:dragonhaixm
微弧氧化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处理方法,利用该电路可输出双端不对称的高压脉冲,且脉冲幅值、频率、占空比均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弧氧化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对试验中使用过的几种IGBT驱动模块M57959、2ED300、2SD315 3种驱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性能做了详细分析对比。实验表明,Eupec系列的2ED300驱动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用于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的驱动。
上传时间: 2014-01-21
上传用户:hahayou
微控制器末来发展分析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将总结为什么嵌入式开发者应该考虑向 32 位微控制器(MCU)迁移。采取这一行动的最强有力的理由是市场和消费者对嵌入式产品复杂性的需求大大增加。随着嵌入式产品彼此互联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丰富,目前的 8 位和 16 位MCU已经无法满足处理要求。即使 8 位或 16 位MCU能够满足当前的项目需求,它也存在限制未来产品升级和代码重复使用的严重风险。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yanqie
本文基于多端口网络模型、腔模理论和分片法, 首次给出串行角馈微带天线输入阻抗的一种有效的理论分析方法, 导出其闭合表达式。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采用本方法计算方便, 适于工程应用。
上传时间: 2013-11-05
上传用户:YKL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