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6F803型DSP的大功率超声波电源的研究内容摘要:针对大功率超声波电源高精度、高功率输出的特点.对超声波电源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基于56F803型DSP的频率跟踪与功率调节相结合的周期分段移相控制策略.研究了基于此控制方法的超声波电源。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超声波在超声焊接、超声清洗、干燥、雾化、导航、测距、育种等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的大功率超声波电源大都采用频率跟踪控制或功率控制。这种单一控制方法不仅会降低超声波电源效率,而且会影响输出精度和强度。如何使超声波电源根据实际负载实时,动态调节输出谐振频率和功率,从而保证超声波加工等操作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上传时间: 2022-07-29
上传用户:
无桥PFC -2019-10-08 11:34 VIENNA整流器 -2019-10-08 11:34 UC3854 -2019-10-08 11:34 (核心详细设计文件)PFC设计 3.3KW Mathcad -2019-10-08 11:34 (核心)三相维也纳(Vienna)主拓扑原理、控制及仿真 -2019-10-08 11:34 (核心)TI维也纳PFC -2019-10-08 11:34 自己总结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pdf 1.6M2019-10-08 11:34 整流电路的PFC.pdf 3.8M2019-10-08 11:34 在线式三相UPS设计与仿真.doc 2.9M2019-10-08 11:34 在电源设计中加入PFC.pdf 677KB2019-10-08 11:34 在PFC整流桥和BOOST电感不能加电解电容.png 92KB2019-10-08 11:34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铁氧体磁心电感器的设计.doc 503KB2019-10-08 11:34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pdf 3.3M2019-10-08 11:34 应用于UPS的三相PWM整流技术研究.pdf 957KB2019-10-08 11:34 一种新型无桥BoostPFC电路.pdf 1.9M2019-10-08 11:34 一种实用的BOOST电路_UC3842升压设计.pdf 2.4M2019-10-08 11:34 一个500W单相APFC主电路的设计lc参数.pdf 144KB2019-10-08 11:34 新型PFC变换器的研究及高精度直流电源研制.pdf 3.1M2019-10-08 11:34 谐波、谐波电流、谐波电压三者的意义与区分.pdf 170KB2019-10-08 11:34 相差控制的Boost三电平变换器工作模式分析-谷鑫.pdf 1.5M2019-10-08 11:34 无桥PFC原理图及实例.pdf 940KB2019-10-08 11:34 无桥PFC原理图.pdf 129KB2019-10-08 11:34 无桥BoostPFC技术的研究.pdf 1.4M2019-10-08 11:34 无桥BoostPFC电路的主要参数设计.pdf 1.3M2019-10-08 11:34 无桥Boost-PFC电路的EMI分析.doc 657KB2019-10-08 11:34 数字控制的单周期PFC整流器的设计与分析.pdf 2.6M2019-10-08 11:34 邵革良-高性价比PFC电源设计及其电感技术.pdf 3.8M2019-10-08 11:34 三相整流桥PFC电路拓扑的分析及控制-陈贤明.pdf 1.3M2019-10-08 11:34 三相维也纳 (Vienna) 主拓扑原理、控制及仿真(上).pdf 2.5M2019-10-08 11:34 三相维也纳 (Vienna) 主拓扑原理、控制及仿真 (下).pdf 3.3M2019-10-08 11:34 三相四线制UPS前置PWM整流器研究.pdf 4.5M2019-10-08 11:34 三相逆变器DSP控制技术的研究.pdf 2.5M2019-10-08 11:34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研究.pdf 2.5M2019-10-08 11:34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技术的研究.pdf 3.2M2019-10-08 11:34 三相变流器作为PFC和APF时的主电路参数选择方法的研究.pdf 1.6M2019-10-08 11:34 三相PWM大功率整流控制系统的研究.pdf 1.6M2019-10-08 11:34 三类高频链AC_AC变换器比较研究.pdf 1.5M2019-10-08 11:34 三电平BOOST双向变换器.pdf 480KB2019-10-08 11:34 三电平Boost变换器软开关技术的研究-冯海兵.pdf 2.1M2019-10-08 11:34 平均电流控制PFC过零畸变原因分析.pdf 1018KB2019-10-08 11:34 利用交错式_BCM_提高PFC级的效率.pdf 247KB2019-10-08 11:34 金属磁粉芯PFC电感分析和设计.pdf 3.2M2019-10-08 11:34 交流电源系统中的电流谐波产生原因及危害分析.ppt 663KB2019-10-08 11:34 交错式PFC_升压功率级.pdf 541KB2019-10-08 11:34 交错式BCM_PFC控制器建立可变输出电压的升压型PFC转换器.pdf 645KB2019-10-08 11:34 交错并联BoostPFC变换器设计.pdf 1.9M2019-10-08 11:34 交错并联Boost-PFC升压电感研究.pdf 241KB2019-10-08 11:34 基于单周期控制的一种双向开关型无桥PFC研究.pdf 1.2M2019-10-08 11:34 基于单周期控制的三相三开关三电平Boost型P....pdf 3.6M2019-10-08 11:34 基于单周期控制的IR1150S在无桥PFC电路的应用.pdf 1.1M2019-10-08 11:34 基于UCC28070-2KW功率因数校正PFC的应用设计.doc 679KB2019-10-08 11:34 基于UC3854控制的CCM-Boost-PFC变换器设计.pdf 247KB2019-10-08 11:34 基于UC3854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pdf 491KB2019-10-08 11:34 基于UC3854的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pdf 462KB2019-10-08 11:34 基于UC3843的PFC CCM模式Boost变换器设计.pdf 363KB2019-10-08 11:34 基于UC3842控制芯片的Boost变换器的设计.pdf 1001KB2019-10-08 11:34 基于ST L6562的120W PFC线路设计与实现.pdf 471KB2019-10-08 11:34 基于SG3525的直流升压电源的设计与仿真.pdf 1.3M2019-10-08 11:34 基于SG3525的DC_DC直流变换器的研究.pdf 1.4M2019-10-08 11:34 基于SG3525的BOOST变换器设计.pdf 998KB2019-10-08 11:34 基于L6562类芯片的单级PFC变压器设计.pdf 363KB2019-10-08 11:34 基于IR1150的无桥Boost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研究.pdf 1.2M2019-10-08 11:34 基于Buck_Boost的AC_AC变换器设计.pdf 1.2M2019-10-08 11:34 基于6561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doc 1.3M2019-10-08 11:34 功率因数校正(PFC)功能的实现.pdf 7.9M2019-10-08 11:34 各种电路拓朴的同步整流技术.pdf 6.9M2019-10-08 11:34 高压直流通信电源中高频开关整流模块.pdf 640KB2019-10-08 11:34 改进的三相boost型双管PFC变换电路的研究.pdf 3M2019-10-08 11:34 峰值电流控制的单相BOOSTPFC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pdf 1.1M2019-10-08 11:34 电流滞环法控制BOOST-PFC电路的设计与分析.Stamped.pdf 169KB2019-10-08 11:34 电流谐波.docx 13KB2019-10-08 11:34 电流临界连续时PFC电路分析.pdf 97KB2019-10-08 11:34 低输入电感电流纹波二次型Boost PFC变换器.pdf 384KB2019-10-08 11:34 单周期控制无桥Boost+PFC变换器研究.pdf 11.1M2019-10-08 11:34 单周期控制的双向半桥AC_DC变换器.pdf 1.1M2019-10-08 11:34 单周期控制单相Boost结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的研究和应用.pdf 1.8M2019-10-08 11:34 单周期控制Boost PFC电路的研究与分析.pdf 2.1M2019-10-08 11:34 单周期控制boost PFC变换器的研究.pdf 1.2M2019-10-08 11:34 单相PFC变换器的电流过零畸变问题研究.pdf 280KB2019-10-08 11:34 单级PFC高频变压器设计及参数计算详解.pdf 405KB2019-10-08 11:34 带PFC的电感箝位移相全桥软开关电路的研究.pdf 14.2M2019-10-08 11:34 采用UC3854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pdf 1.1M2019-10-08 11:34 采用PFC电路抑制彩色显示器谐波电流.pdf 129KB2019-10-08 11:34 采用Boost的PFC电路输出电压纹波分析及输出滤波电容值的确定.Stamped.pdf 90KB2019-10-08 11:34 UPS电感损耗计算方法(PFCBOOST升压电感逆变LC滤波电感).pdf 2.4M2019-10-08 11:34 UPS不间断电源毕业设计.pdf 671KB2019-10-08 11:34 UC3854参数PFC设计.pdf 1.8M2019-10-08 11:34 SG3525在Buck直流变换器中的应用.pdf 1M2019-10-08 11:34 SG3525在BOOST直流变换器中的应用.pdf 859KB2019-10-08 11:34 PWM整流器在UPS系统中的应用研究.pdf 2.6M2019-10-08 11:34 PFC电感设计方法-铁氧体算法-V1.pdf 127KB2019-10-08 11:34 PFC电感计算解析.doc 309KB2019-10-08 11:34 PFC电感计算.doc 115KB2019-10-08 11:34 PFC电感计算(周洁敏).ppt 2M2019-10-08 11:34 PFC电感.pdf 1.4M2019-10-08 11:34 PFC的数字设计总结.pdf 333KB2019-10-08 11:34 PFC+LLC设计的600W开关电源调试全过程以及电源经验讨论.pdf 4.2M2019-10-08 11:34 PFC 回路とAC-DC 変換器.pdf 1.5M2019-10-08 11:34 P PFC基于移相全桥PWM变换器的开关电源设计 中南.pdf 2.9M2019-10-08 11:34 P 6KW+PFC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北工大.pdf 1.7M2019-10-08 11:34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电动车辆是公认的清洁有效的城市交通工具.它集光、电、化学科学的最新技术于一体,是车辆、电子驱动系统、化学电源、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等勤务员技术中最新成果的集成产物.在各种车辆驱动系统中,就电动车辆在环保领域内的竞争力而言,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其关键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和动力电子驱动技术方向,目前开发的方向主要是高功率密度、轻量化、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的关键控制部件是空气压缩机,这是除燃料电池之外的最昂贵的部件.该文介绍的是为美国Ecostar电子驱动系统公司研制的、用于驱动新型燃料电池汽车的空气压缩机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该电机的研究开发的主要目标是:高密度,低成本.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jiahao131
超声波电机(Ultrasonic Motor,简称USM)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驱动装置,该电机不同于传统的电磁感应电机,它是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激发超声振动,借助弹性体谐振放大,通过摩擦耦合产生旋转运动或直线运动.这种电机的具有响应快、结构紧凑、低转速、大力矩、不受电磁干扰、断电自锁等优点,在微型机械、机器人、精密仪器、家用电器、航空航天、汽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超声波电机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超声波电机的驱动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就非常必要了,小型化、通用化、高性能的驱动电源和简单而又实用的控制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文对于单一的定位控制,研究一种简单且控制精度高的控制算法,结合所研制的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样机,实现了高精度(0.010度)的定位控制,另对基于高性能DSP的驱动电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研制了通用性较高的驱动电源.该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简要地介绍了超声波电机的原理、发展历史和特点,重点分析了超声波电机驱动电源和定位控制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该硕士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2.从理论和实验上揭示这种电机具有的高分辨率和步进特性实质,提出了利用此特性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控制策略——步进定位法,并分析了影响其定位精度的因素,结合所研制的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样机,实现了高精度(0.010度)的定位控制,并确定了相关控制参数的选择准则.3.简要介绍了常用开关变换器结构,设计了以MOSFET为开关器件的半桥式逆变功率电路.介绍了高性能DSP(TMS320LF2407)为核心的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和以UC3842为控制芯片的可调压直流电源,结合控制电路和功率变换电路获得了驱动超声波电机所需两项幅值、频率、相位可调的交变方波,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为进一步开展运用较复杂控制策略的超声波电机位置和速度伺服控制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hfmm633
盘式永磁电机因其较高的转矩密度和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在各种驱动、伺服和控制领域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本文针对盘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展开研究,所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从电机的主要尺寸方程入手将盘式永磁电机和径向永磁电机的转矩密度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两种电机转矩密度的变化关系。推导了六相盘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枢反应电抗、槽漏抗等的计算公式,同时也给出了这些参数相应的有限元计算方法,两种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在对多极少齿结构电机的漏磁系数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类电机的漏磁系数的计算方法。 其次,采用了针对六相电机的22极24槽结构,使得电机的主要尺寸减小,电机定子冲槽、电枢下线等工艺要求降低。利用有限元法和傅立叶分析求解对永磁体的形状进行优化,可使得永磁电机气隙磁密波形畸变率减小,进而降低的转矩波动。定量分析了不同定子槽口宽度对空载反电动势波形和齿槽转矩的影响规律。 通过对盘式永磁电机的磁场分布特点的研究,编写了分环法盘式永磁电机电磁设计程序。通过对样机设计值与实验值比较,不断对盘式永磁电动机的电磁程序进行完善和修正,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实用可靠的CAD软件。 对盘式永磁电机转子盘体进行刚度计算,并且也对电机的定子进行了固有频率的计算,保证了电机的可靠运行。 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制造了一台5kW的双定子单转子结构的盘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样机并做了详细的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上传时间: 2013-07-29
上传用户:acon
电动观光车是一种以车载蓄电池组作为动力电源、靠电机驱动车轮行驶、无污染的绿色交通工具,它的发展对于解决全球性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绿色清洁汽车。同时,电动观光车行驶旅程较短,起动、制动比较频繁,这一方面需要有高功率密度的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另一方面需要有较高比能量和比功率的电池管理系统以及能量回收功能。 本论文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电动观光车设计的核心部分——驱动电机的设计。由于直流电机控制简单,造价低而且技术成熟,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在我国的电动车绝大多数仍然是直流驱动系统。本课题设计了满足现代电动观光车对电动机要求的,具有宽广调速范围、良好起制动性能和高效率的直流他励牵引电机。 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动车的发展和国内外现状,以及电动车的结构和关键技术,重点对电动观光车常用的牵引电机作了性能比较,并确定选型;对这种电机的基本结构、主要技术要求和工作原理作了分析。基于以上技术要求,根据电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相关经验数据,完成了电机的电磁设计,得到较为理想的设计方案;由此运用AutoCAD和Pro/E软件绘制出全套直流他励牵引电机的机械加工图和三维装配图,研制了实验样机。文章的最后对所设计的电机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 论文中设计出全套规范的电磁数据和机械CAD,不仅对同类电机的规范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它类型的牵引电机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hj_18
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促使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各种绿色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当前的首要任务。而随着太阳能电池和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不仅是当今能源的一个重要补充,更具备成为未来主要能源的潜力。当前,光伏发电不断向低成本、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太阳能光伏利用的主要形式将是并网发电系统。 @@ 本文主要工作是研究一种光伏发电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这种逆变器不仅可靠性好,而且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文章对光伏发电应用形式和并网逆变器的分类进行了阐述,综合考虑可靠性、工作效率和成本,选择两级全桥结构逆变器作为研究对象,该拓扑结构多应用于小型并网逆变器。 @@ 通过分析比较各种电流控制方式,选择单极性SPWM控制方式来产生本文逆变器控制信号。根据系统具体情况,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应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并网运行时,电网决定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逆变器看作电流源,采用电流双闭环控制输出电流;独立运行时,逆变器采用电流电压闭环控制输出电压。并利用MATLAB Simulink对两种模式下工作的单相和三相逆变器进行仿真。依据瞬时无功理论,提出一种应用在三相电路的软件锁相环,仿真结果显示该锁相环锁相效果良好。 @@ 双模式逆变器在两种模式间切换的时候,容易对负载、电网和电源本身造成冲击和干扰,需要采取有效的切换控制方法来减少这种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独立模式和并网模式之间切换过程,并对不同的切换顺序进行比较,并给出一种两种模式间无缝切换的控制方法。利用MATLAB Simulink对单相和三相逆变器两种模式间切换过程进行建模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模式切换方法的可行性。 @@ 介绍了以DSP(TMS320F2812)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并对部分硬件设计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部分软件流程图。 @@关键字: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并网运行;独立运行;无缝切换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打算打算
本书主要阐述设计射频与微波功率放大器所需的理论、方法、设计技巧,以及将分析计算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这些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本书内容覆盖非线性电路设计方法、非线性主动设备建模、阻抗匹配、功率合成器、阻抗变换器、定向耦合器、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设计、宽带功率放大器及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设计。 本书适合从事射频与微波动功率放大器设计的工程师、研究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Andrei Grebennikov是M/A—COM TYCO电子部门首席理论设计工程师,他曾经任教于澳大利亚Linz大学、新加坡微电子学院、莫斯科通信和信息技术大学。他目前正在讲授研究班课程,在该班上,本书作为国际微波年会论文集。 目录 第1章 双口网络参数 1.1 传统的网络参数 1.2 散射参数 1.3 双口网络参数间转换 1.4 双口网络的互相连接 1.5 实际的双口电路 1.5.1 单元件网络 1.5.2 π形和T形网络 1.6 具有公共端口的三口网络 1.7 传输线 参考文献 第2章 非线性电路设计方法 2.1 频域分析 2.1.1 三角恒等式法 2.1.2 分段线性近似法 2.1.3 贝塞尔函数法 2.2 时域分析 2.3 NewtOn.Raphscm算法 2.4 准线性法 2.5 谐波平衡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非线性有源器件模型 3.1 功率MOSFET管 3.1.1 小信号等效电路 3.1.2 等效电路元件的确定 3.1.3 非线性I—V模型 3.1.4 非线性C.V模型 3.1.5 电荷守恒 3.1.6 栅一源电阻 3.1.7 温度依赖性 3.2 GaAs MESFET和HEMT管 3.2.1 小信号等效电路 3.2.2 等效电路元件的确定 3.2.3 CIJrtice平方非线性模型 3.2.4 Curtice.Ettenberg立方非线性模型 3.2.5 Materka—Kacprzak非线性模型 3.2.6 Raytheon(Statz等)非线性模型 3.2.7 rrriQuint非线性模型 3.2.8 Chalmers(Angek)v)非线性模型 3.2.9 IAF(Bemth)非线性模型 3.2.10 模型选择 3.3 BJT和HBT汀管 3.3.1 小信号等效电路 3.3.2 等效电路中元件的确定 3.3.3 本征z形电路与T形电路拓扑之间的等效互换 3.3.4 非线性双极器件模型 参考文献 第4章 阻抗匹配 4.1 主要原理 4.2 Smith圆图 4.3 集中参数的匹配 4.3.1 双极UHF功率放大器 4.3.2 M0SFET VHF高功率放大器 4.4 使用传输线匹配 4.4.1 窄带功率放大器设计 4.4.2 宽带高功率放大器设计 4.5 传输线类型 4.5.1 同轴线 4.5.2 带状线 4.5.3 微带线 4.5.4 槽线 4.5.5 共面波导 参考文献 第5章 功率合成器、阻抗变换器和定向耦合器 5.1 基本特性 5.2 三口网络 5.3 四口网络 5.4 同轴电缆变换器和合成器 5.5 wilkinson功率分配器 5.6 微波混合桥 5.7 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参考文献 第6章 功率放大器设计基础 6.1 主要特性 6.2 增益和稳定性 6.3 稳定电路技术 6.3.1 BJT潜在不稳定的频域 6.3.2 MOSFET潜在不稳定的频域 6.3.3 一些稳定电路的例子 6.4 线性度 6.5 基本的工作类别:A、AB、B和C类 6.6 直流偏置 6.7 推挽放大器 6.8 RF和微波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外形 参考文献 第7章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设计 7.1 B类过激励 7.2 F类电路设计 7.3 逆F类 7.4 具有并联电容的E类 7.5 具有并联电路的E类 7.6 具有传输线的E类 7.7 宽带E类电路设计 7.8 实际的高效率RF和微波功率放大器 参考文献 第8章 宽带功率放大器 8.1 Bode—Fan0准则 8.2 具有集中元件的匹配网络 8.3 使用混合集中和分布元件的匹配网络 8.4 具有传输线的匹配网络 8.5 有耗匹配网络 8.6 实际设计一瞥 参考文献 第9章 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设计 9.1 Kahn包络分离和恢复技术 9.2 包络跟踪 9.3 异相功率放大器 9.4 Doherty功率放大器方案 9.5 开关模式和双途径功率放大器 9.6 前馈线性化技术 9.7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9.8 手持机应用的单片cMOS和HBT功率放大器 参考文献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W51631
文章开篇提出了开发背景。认为现在所广泛应用的开关电源都是基于传统的分立元件组成的。它的特点是频率范围窄、电力小、功能少、器件多、成本较高、精度低,对不同的客户要求来“量身定做”不同的产品,同时几乎没有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模拟开关电源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随着DSP、ASIC等电子器件的小型化、高速化,开关电源的控制部分正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由于数字化,使开关电源的控制部分的智能化、零件的共通化、电源的动作状态的远距离监测成为了可能,同时由于它的智能化、零件的共通化使得它能够灵活地应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这就降低了开发周期和成本。依靠现代数字化控制和数字信号处理新技术,数字化开关电源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数字化领域的今天,最后一个没有数字化的堡垒就是电源领域。近年来,数字电源的研究势头与日俱增,成果也越来越多。虽然目前中国制造的开关电源占了世界市场的80%以上,但都是传统的比较低端的模拟电源。高端市场上几乎没有我们份额。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传统开关电源模拟调节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化调节器方案,即基于DSP和FPGA的数字化PID调节器。论文对系统方案和电路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设计,并通过测试取得了预期结果。测试证明该方案能够适合本行业时代发展的步伐,使系统电路更简单,精度更高,通用性更强。同时该方案也可用于相关领域。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开关电源发展的现状,以及研究数字化开关电源的意义。然后提出了数字化开关电源的总体设计框图和实现方案,并与传统的开关电源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本论文的设计方案是采用DSP技术和FPGA技术来做数字化PID调节,通过数字化PID算法产生PWM波来控制斩波器,控制主回路。从而取代传统的模拟PID调节器,使电路更简单,精度更高,通用性更强。传统的模拟开关电源是将电流电压反馈信号做PID调节后--分立元器件构成,采用专用脉宽调制芯片实现PWM控制。电流反馈信号来自主回路的电流取样,电压反馈信号来自主回路的电压采样。再将这两个信号分别送至电流调节器和电压调节器的反相输入端,用来实现闭环控制。同时用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及实现系统的过流过压保护、电流和电压值的显示。电压、电流的给定信号则由单片机或电位器提供。再次,文章对各个模块从理论和实际的上都做了仔细的分析和设计,并给出了具体的电路图,同时写出了软件流程图以及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地方。整个系统由DSP板和ADC板组成。DSP板完成PWM生成、PID运算、环境开关量检测、环境开关量生成以及本地控制。ADC板主要完成前馈电压信号采集、负载电压信号采集、负载电流信号采集、以及对信号的一阶数字低通滤波。由于整个系统是闭环控制系统,要求采样速率相当高。本系统采用FPGA来控制ADC,这样就避免了高速采样占用系统资源的问题,减轻了DSP的负担。DSP可以将读到的ADC信号做PID调节,从而产生PWM波来控制逆变桥的开关速率,从而达到闭环控制的目的。 最后,对数字化开关电源和模拟开关电源做了对比测试,得出了预期结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认为该方案在其他相关行业中可以广泛地应用。模拟控制电路因为使用许多零件而需要很大空间,这些零件的参数值还会随着使用时间、温度和其它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动并对系统稳定性和响应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数字电源则刚好相反,同时数字控制还能让硬件频繁重复使用、加快上市时间以及减少开发成本与风险。在当前对产品要求体积小、智能化、共通化、精度高和稳定度好等前提条件下,数字化开关电源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系统来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满足较高精度的设计要求。但对于高精度数字化电源,系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改进主控器,提高参考电压的精度,提高采样器件的精度等,都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本系统涉及电子、通信和测控等技术领域,将数字PID算法与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本系统的设计方案不仅可以用在电源控制器上,只要是相关的领域都可以采用。
上传时间: 2013-06-29
上传用户:dreamboy36
软开关技术是电力电子装置向高频化、高功率密度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微处理器的出现促进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技术从传统的模拟控制转向数字控制,数字控制技术可使控制电路大为简化,并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控制灵活性、通用性以及智能化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耦合输出电感的新型次级箝位ZVZCS PWM DC/DC变换器,其反馈控制采用数字化方式。 论文分析了该新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变换器各种状态时的参数计算方程;设计了以ARW芯片LPC2210为核心的数字化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软件设计实现了PWM移相控制信号的输出;运用Pspice9.2软件成功地对变换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各参数对变换器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变换器的优化设计参数;最后研制出基于该新型拓扑和数字化控制策略的1千瓦移相控制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电源,给出了其主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及高频变压器等的设计过程,并在实验样机上测量出了实际运行时的波形。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拓扑能实现超前桥臂的零电压开关,滞后桥臂的零电流开关;采用ARM微控制器进行数字控制,较传统的纯模拟控制实时反应速度更快、电源稳压性能更好、外围电路更简单、设计更灵活等,为实现智能化数字电源创造了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上传时间: 2013-08-03
上传用户:c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