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ner版图流程举例(反相器)集成电路设计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许多设计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作为将来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工作人员,至少需要对版图有所了解,但是许多软件(如cadence)实在工作站上执行的,不利于初学者。L-Edit软件是基于PC上的设计工具,简单易学,操作方便,通过学习,掌握版图的设计流程。Tanner Pro简介:Tanner Pro是一套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包括S-EDIT,T-SPICE,W-EDIT,L-EDIT,与LVS,他们的主要功能分别如下:1、S-Edit:编辑电路图2,T-Spice:电路分析与模拟3,W-Edit:显示T-Spice模拟结果4,L-Edit:编辑布局图、自动配置与绕线、设计规则检查、截面观察、电路转化5、LVS:电路图与布局结果对比设计规则的作用设计规则规定了生产中可以接受的几何尺寸的要求和达到的电学性能。对设计和制造双方来说,设计规则既是工艺加工应该达到的规范,也是设计必循遵循的原则设计规则表示了成品率和性能的最佳折衷
标签: cmos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h2>原理图schematic </h2><h3>元件<h3>LTSpice提供了nmos(pmos)和nmos4(pmos4)两种nmos(pmos)。其中nmos(pmos)表示衬底(B)和源极(S)相连。mos和mos4能调整的属性不同,如图:本例中要设置mos管的W-0.18u,L=0.18u,选用nmos4和pmos4.<h3>布线<h3>如图1,其中,mos管Gate靠近的那一极好像是 Source,所以PMOS要ctrl+R,ctrl+R,Ctr+.2,注意加电路名称,功能(如果需要),参数设定。<h2>封装<h2>电路设计采用层次化的方式,为了上层电路的调用,往往把底层的电路做好后进行封装,其实进行封装不仅有利于上层电路调用,还有利于测试。建一个New Symbol,该Symbol里的pin的名称必须和封装电路中的一样。ctrl + A(Attribute Editor中Symbol Type选Block,其他都保持不填。与.asc文件放入同一文件夹。注意:令.asy和.asc文件命名相同,并放在一个文件夹下即可,不需特别关联。
上传时间: 2022-06-27
上传用户:1208020161
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66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MCS-51单片机实用子程序库实验(四).doc2. AT89C2051驱动步进电机的电路和源码.pdf3. MCS-51单片机实用子程序库实验(三).doc4. 按键识别方法实验及工作原理之一.doc5. MCS-51单片机实用子程序库实验(二).doc6. ADC0809 A/D转换器基本应用技术.doc7. 基于AP3768的高效率超低待机功耗的手机充电器.pdf8. 数字电压表工作原理及实验.doc9. 基于单片机的上网计时系统的设计.pdf10. 电子密码锁设计原理及实验.doc11.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转射频遥控系统.pdf12. 6位数显频率计数器工作原理及实验.doc13. 基于实时操作系统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pdf14. 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低压配电网装置的设计.pdf15. 基于单片机的VSAT室外单元检测平台设计.pdf16. 基于单片机的小型家用燃气锅炉控制系统研究.pdf17. Atmel 20LIN系统基础芯片技术手册.pdf18. 基于双模式USB接口的便携式比色计设计.pdf19. PICmicro中档单片机系列参考手册.rar20. 基于P89V51RD2单片机的TPAM软启动装置的研究.pdf21. 51单片机及其C语言程序开发实例.rar22. DTMF Decoding with a PIC16xxx.rar23. 试验DTMF软解码.rar24. 基于单片机的CT实验仪控制系统设计.pdf25. S51编程器制作包.rar26. 基于AT89S52的消费积分系统终端设计.pdf27.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家用采暖洗浴器设计.pdf28. 单片机在健身车转速测量中的应用.pdf29. 一款USBkey用MCU电路早期失效问题初探.pdf30. 基于单片机的恒张力控制系统设计.pdf31. 基于FPGA的单片机外围接口电路设计.pdf32. 基于I2C总线的单主多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pdf33. 基于单片机的GPS手持导航终端设计.pdf34. 元件库.doc35. 基于单片机和VFP9.0的IC卡管理系统设计.pdf36. 开放式汇编器系统的设计.pdf37. 单片机多功能用电故障提示系统设计.pdf38. 一种基于8051核SoC引导程序的设计与实现.pdf39. 8086单芯片计算机显示接口的设计与实现.pdf40. 基于SST89E554RC的点阵显示控制屏的设计.pdf41. 基于DS18B20测温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pdf42. 电话单片机的应用.pdf43.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光纤旁路保护器的实现.doc44. DSP和MCU的集成处理器.pdf45. 基于RS485和单片机的排队机控制系统设计.pdf46. 基于CPLD与单片机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pdf47. 基于单片机节能控制的电子镇流器开发.pdf48. ADC单片机的应用.pdf49. MCS51背景调试服务例程的开发.pdf50. EDA9060开关量I/O 模块在电气控制柜中的典型应用.pdf51. HT46R22单片机在电磁炉功率控制中的应用.pdf52. 基于MPC8260的ATM驱动开发.pdf53. XL6003 300KHz 36V Boost 3W LED.pdf54. 基于MCS 51单片机的预应力张拉仪系统的设计.pdf55.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无环流静止进相器.pdf56. 基于MCS 51单片机的PLC仿真器.pdf57.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RF卡门禁系统设计.pdf58. 基于LPC2104的爬壁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pdf59. 基于AT89C51的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pdf60. 基于Ethernet的MCS51单片机通信.pdf61.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微型可编程控崩器.pdf62. 基于C8051单片机的足球机器人小车系统设计.pdf63.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pdf64. 基于AT89S51的新型打铃器.pdf65. 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改进及数据通信容错技术.pdf66. 基于AT89C2051和ISD2560的录放音系统设计.pdf67. 自动检测80C51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pdf68.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智能电压数据采集系统.pdf69. 单片机I/O口的使用.ppt70. 51单片机及其应用.ppt71. RT0S在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应用.pdf72. MCS51系列单片机在工程数据采集中的应用.pdf73. PCF8583的工作原理及在单片机接口中的实现.pdf74. 基于89C51单片机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设计.pdf75. 单片机温度采集器与PC104分站的串行通信.pdf76. 基于51单片机的网络连接控制器设计.pdf77. 基于CPLD的PSK系统设计.pdf78. 浅谈51系列单片机嵌入式程序设计.pdf79. 基于51单片机的脑手术钻的研制.pdf80. 基于CPLD和单片机的任意波形发生器设计.pdf81. 做DSP最应该懂得157个问题的回答.pdf82. 基于20C51单片机的PC键盘测试仪.pdf83. 基于AT89S51的多参数气体检测仪的研制.pdf84. 基于FPGA DSP架构的高速通信接口设计与实现.pdf85. 点阵式LCD与AT89C51单片机的接口技术.pdf86.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研究.pdf87. 单片机烧录器制作.doc88. 单片机系统中标准汉字库的生成及应用.pdf89. 高速AD转换器AD7654与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pdf90. 单片机线路修改方法.pdf91. 单片机软件监视抗干扰技术.pdf92. TMS320F240 DSP与C51单片机串行通讯的实现.pdf93. 单片机解密方法.pdf94. 带24位AD转换的51单片机MSC1210及其应用.pdf95. TMS320C6000 Assembly Language.pdf96. 串行EEPROM在MCS 51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pdf97. 支持USB PS2 UART SPI CRC功能的凌阳8位单.pdf98. 程序简洁的单片机6位数字钟.pdf99. P89LPC913单片机数据手册.pdf100. P89V51系列单片机ISP下载简明操作步骤.pdf
上传时间: 2013-07-12
上传用户:eeworm
近年来,光伏发电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太阳能已经成为当今能源的一个重要补充。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大规模利用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首先给出了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详细的硬件设计过程,然后对光伏阵列的最大功能点跟踪、逆变器的特性及控制方法、并网系统的人机交互子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网逆变器的硬件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和难点之一。本文设计了1套额定功率为3KW的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F2812DSP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文章对整个硬件的设计过程和电路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为提高系统效率,光伏阵列都要求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本文在分析了各种MPPT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相全桥电路的电导增量法,给出了整个算法在DSP中的实现过程。 并网逆变器输出级的跟踪控制技术是系统设计的关键点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逆变器输出级的电路工作模式和数学模型,深入分析了T型输出滤波器的原理及电网电压对输出电流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前馈补偿的数字PI控制,并给出了其在DSP中的实现过程。 为完成对并网系统的监控和设置,设计了人机交互子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小型嵌入式系统,用MODBUS协议实现了子系统和控制系统的通信。本文详细分析了整个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 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系统实现了稳定可靠运行。
上传时间: 2013-05-26
上传用户:88mao
在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愈来愈受到重视。太阳能是当前世界上最清洁、最现实、最有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中太阳能光伏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而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光伏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是系统中最末一级或唯一一级能量变换装置,其效率的高低、可靠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并网型系统的性能和投资。按照不同的标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分为很多种,本文主要研究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文章首先概述了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光伏产业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当前国际市场上主要的光伏逆变器产品的特点,概括了光伏并网系统中光伏阵列的配置。随后,本文以单相全桥拓扑为模型分析了非隔离型并网系统在采用不同的PWM调制策略下的共模电流,指出了抑制共模电流需满足的条件。对于全桥和半桥拓扑,分析了不同的滤波方式对共模电流抑制的影响。总结了能够抑制共模电流的实用电路拓扑并提出了一种能够抑制共模电流的新拓扑。对不同拓扑的损耗情况在文章中进行了比较。 对于非隔离型并网系统中的逆变器易向电网注入直流分量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直流分量产生的原因及其导致变压器产生的直流偏磁饱和现象。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抑制直流分量的方法,指出了半桥拓扑能够抑制直流分量。对于并网电流的控制,工程上通常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而比例积分控制器在理论上无法实现无静差控制,因此,本文对能够实现无静差控制的比例谐振控制器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在非隔离型1.5kW实验平台上对共模电流和直流分量的抑制方法进行了验证。
上传时间: 2013-07-30
上传用户:科学怪人
逆变器作为光伏阵列和电网接口的主要设备,它的性能决定着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为了将光伏阵列产生的电能最大限度地馈入电网,并提高其运行的稳定度、可靠性和精确度,必须对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拓扑选择、滤波器参数设计及其控制策略选取等进行深入研究。 论文首先分析了光伏发电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种类、结构和并网标准进行了综述。针对众多适用于光伏并网的逆变器拓扑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了一台单相满载功率1kW、并网电压220V的逆变器拓扑及其主电路参数,对其输出滤波器参数进行设计,并对其进行了幅频特性分析。 其次,详细分析和研究逆变器的并网控制策略,确定了在独立工作模式下的瞬时电压控制策略和在并网工作模式下的瞬时电流控制策略。根据选定的控制策略分别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和闭环参数设计,并利用Sabet软件进行系统仿真,验证了系统建模和设计的正确性。 接着,在分析光伏阵列特性的基础上,总结和比较了常用的几种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控制方法,通过扰动观测法对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控制,实现了光伏阵列的MPPT,并给出了设计方案和实验验证。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研制了一台基于DSP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试验样机,并详述了其软硬件的设计方案,给出了相关实验结果。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天天天天
本文致力于可并联运行的斩控式单相交流斩波变换器的研究。交交变换技术作为电力电子技术一个重要的领域一直得到人们的关注,但大都将目光投向AC-DC-AC两级变换上面。AC/AC直接变换具有单级变换、功率密度高、拓扑紧凑简单、并联容易等优势,并且具有较强扩展性,故而在工业加热、调光电源、异步电机启动、调速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斩控式AC/AC 电压变换是一种基于自关断半导体开关器件及脉宽调制控制方式的新型交流调压技术。 本文对全数字化的斩控式AC/AC 变换做了系统研究,工作内容主要有:对交流斩波电路的拓扑及其PWM方式做了详细的推导,着重对不同拓扑的死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且推导了不同负载情况对电压控制的影响。重点推导了单相Buck型变换器和Buck-Boost 变换器的拓扑模型,并将单相系统的拓扑开关模式推导到三相的情况,然后分别对单相、三相的情况进行了Matlab仿真。建立了单相Buck 型拓扑的开关周期平均意义下的大信号模型和小信号模型,指导控制器的设计。建立了适合电路工作的基于占空比前馈的电压瞬时值环、电压平均值环控制策略。在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台基于TMS320F2808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实验样机,完成样机调试,并完成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工作。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visit8888
随着通讯技术和电力系统的发展,对通讯用电源和电力操作电源的性能、重量、体积、效率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于中大功率场合的全桥变换器与软开关的结合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研究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论文阐述PWM DC/DC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且根据移相控制PWM全桥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选定适合于本论文的零电压开关软开关技术的电路拓扑,并对其基本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同时给出ZVS软开关的实现策略。 其次,对选定的主电路拓扑结构进行电路设计,给出主电路中各参量的设计及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输入、输出整流桥及逆变桥的器件的选型,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的参数设计、高频变压器及谐振电感的参数设计以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参数设计。 然后,论述移相控制电路的形成,对移相控制芯片进行选择,同时对移相控制芯片UC3875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对主功率管MOSFET的驱动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 最后,基于理论计算,对系统主电路进行仿真,研究其各部分设计的参数是否合乎实际电路。搭建移相控制ZV SDC/DC全桥变换器的实验平台,在系统实验平台上做了大量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所设计的DC/DC变换器能很好的实现软开关,提高效率,使输出电压得到稳定控制,最后通过调整移相控制电路,可实现直流输出的宽范围调整,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上传时间: 2013-08-04
上传用户:zklh8989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模块化程度低、缺乏灵活性、设计复杂、标准化程度低等因素日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而电力电子结构块(PEBB)正是为解决以上问题而提出的方法。因此研究利用PEBB来组建功率变换器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先进的、成熟的集成相关的技术应用于电力电子系统集成中,对电力电子系统集成中的操作系统、分布式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 将电力电子系统进行结构划分,分为PEBB功率部分和通用控制部分。对于功率部分,采用分立元件设计了一个半桥PEBB,包括主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吸收电路和滤波电路等。在分析和对比了各种通信接口后选择具有“即插即用”功能的通用串行接口(USB)做为PEBB的数字通信接口。对于通用控制部分,选用具有高性价比的ARM7芯片S3C44B0X做为核心处理单元,辅以相应的外围电路。采用USB主机控制芯片使其具有类似USB主机的功能,实现与PEBB的通信和方便“即插即用”的管理。在软件设计上引入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采用多任务系统的形式,满足电力电子操作系统实时性的要求。然后,用两个半桥PEBB和一个通用控制器组成了一个单相全桥电压逆变器,分析和解决PEBB之间的同步等问题。最后给出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通过上述工作,验证了PEBB对解决当前电力电子技术系统集成问题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上传时间: 2013-07-12
上传用户:weddps
· 摘要: 研究了以全桥变换器作为主电路拓扑、以TMS320LF240x系列DSP作主控芯片、以移相控制方式作为控制方案的移相全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由DSP发出移相控制信号并经芯片IR2110驱动放大,在移相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可以实现全桥变换器主功率开关的ZVS.进行了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并安装了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案正确,软开关效果良好.
上传时间: 2013-07-25
上传用户:mikes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