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研究了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首先概述了电动汽车对驱动系统的一些基本要求,并比较了基于不同种类电机的驱动系统的主要指标,认为永磁同步电机适用于这一应用场合,并在效率,功率密度和维护性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点.该文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用于矢量控制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基于其数学模型的电机控制仿真软件包.其中包括可以体现电机初始位置的电机模型及SWPWM发生模块.通过仿真,确认将要在实际系统中使用的控制方法是基本可行的.在已有的控制系统硬件的基础上,实现了2.5kw和20kw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闭环控制,完成在其基速以下区域的两台电机的闭环负载控制运行及2.5kw系统的空载弱磁运行.从电机高速运行和负载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的控制策略,控制程序和系统硬件已经可以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该文还讨论了一些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特有的课题.其中包括改进的闭环弱磁控制方法;为使电机平稳启动,应用了一种简单的启动和初始位置估计方法;设计了基于改进"负载法"的一种相对简单的电机参数试验测量方法.所有这些工作对今后进一步提高驱动系统的控制性能都将是有益的.
上传时间: 2013-08-01
上传用户:hsj3927
本文以负载周期性交化而转速基本不变类负载的轻载调压节能控制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以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节能原理、控制策略、触发脉冲的选择、调压过程振荡现象的原因、解决方案、动态仿真模型等关键技术。 本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解析法分析了负载周期变化的恒转矩负载的调压节能原理,得到了异步电动机的调压特性曲线,指出了几种控制方法的本质是一定负载范围内的恒转差率控制。比较了负载转矩对几种控制方法的控制范围、节能效果的影响并且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了风机水泵的调压特性,为异步电动机的节能控制器的方案设计以及为分析实际控制中遇到的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2.设计了晶闸管调压的主电路、选择晶闸管及其相应的保护器件,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比分析了双窄脉冲和宽脉冲触发板在电动机周期变化负载调压时的差别。设计了以ARM7/LPC2214为控制器的硬件电路原理图、PCB、液晶显示器、串口通信、节能控制等部分的软硬件的调试,为实验和控制算法的实现作了铺垫。 3.通过实验和仿真,分析了以电源电压为同步信号的三相晶闸管调压过程产生电流振荡的影响因素,即负载转矩,移相触发角的大小,电机的转动惯量,负载的性质。说明了电压同步信号触发方式的适用范围,分析引起电流振荡的本质,提出了以电流为同步信号的解决方案,为实现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的动态控制算法扫清了障碍,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4.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节能控制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实现了系统动态跟踪负载变化自动调整电机的端电压,提高电机在空载和轻载时的效率和功率因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5.通过实验静态地分析了调压后电机的节能效果。
上传时间: 2013-05-20
上传用户:jjq719719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20 世纪80 年代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相对于普遍应用的13.56MHz 射频识别系统,本设计中的868MHz 射频识别系统有着更多的优点:读写距离远,阅读速度快等,是目前国际上RFID产品发展的热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研究符合ISO18000-6 标准的超高频RFID 电子标签的主要特点、结构、工作原理及读写方法, 重点在于与其相应读卡器的设计方案, 包括读卡器的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流程以及与上位机通信的实现。 在硬件设计中,选用ATMEL 公司的AVR 单片机ATmega8 作为主控制器,设计了主控、复位、串行通信等电路。并以RFM 公司开发的TRC101 为射频收发芯片进行了射频收发模块的设计。 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和结构化编程的思想,单片机编程语言为汇编语言,与上位机串行通信采用Visual Basic 编程。经过测试,误码率较低,编制的防冲突程序实现了基于随机二进制算法的防冲突功能。 本设计具有可靠性高,模块化设计等特点,通过验证,满足标准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证明了本设计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henlan
该文研究了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问题、速度观测问题、速度控制问题和单片机控制技术.首先,该文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电势平衡方程非线性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反电势过零点观测器间接观测转子位置,阐述了观测器的设计和极点配置方法,分析了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消除转子位置信号干扰脉冲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案,通过转子位置信号和霍尔位置信号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其次,针对无刷直流电机的速度检测和速度控制问题,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的一种时变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提出了模型的线性化技术,分析了影响电机速度控制的负载扰动,设计了速度观测器和鲁棒速度控制器,分别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给出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最后,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桥式驱动方式的特点和“端电压法”间接检测转子位置的原理,研究了“三段式”起动技术的转子定位、加速和切换问题,设计了桥式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分别对系统各组成部分做了详细的分析,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WANGLIANPO
有源电力滤波器是一种新型谐波,无功补偿装置。和传统无源的补偿装置相比,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对谐波,无功以及负序电流实现实时、准确的补偿。因此,有源电力滤波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开始进入工业应用阶段。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全数字化控制技术实现的有源电力滤波器必将成为电力电子技术中新的研究热点。 本论文阐述了谐波抑制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国内外谐波抑制技术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比较了目前常用的有源滤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本论文探讨了单相系统的谐波检测算法的各种方案及其特点,选用负荷电流基波有功分量法对谐波电流进行检测。该方法结构简单,不仅适用于单相系统而且适用于三相系统。本文对单相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对各硬件部分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给出了实现原理图。软件设计部分给出了主要程序的设计流程图。以上设计方案在MATLAB 仿真软件包的SIMULINK 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现,仿真结果证实了本文设计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正确性和谐波补偿的实时性。 在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TMS320F2812 DSP 控制的单相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研制了实验样机,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了初实验结果表明,本论文采用的负载电流基波有功分量算法能够实时,准确地提取出谐波和无功分量,同时也表明,这种基于TMS320F2812 DSP 的单相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优良的谐波补偿特性。
上传时间: 2013-06-19
上传用户:qsbbear
电能计量的精度无论对于供电方还是对于用电方,都非常重要。传统电能表的精度低,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和非正弦电路的无功功率测量。随着电力电子装置等非线性负载的功率容量和功率密度的不断增大,他们所产生的谐波已使电网遭受日益严重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同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正在迅速发展,21世纪将是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算法的大发展时期。 本项目采用ADI于2004年生产的BLACKFIN531 16位定点DSP芯片。针对目前市场上现行的电能表所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DSP BF531芯片的高精度多功能电能表。采用了诸多最新的理论成果,电能计量精度达到0.2S级,谐波测量精度达到0.5%。在一定的定义下,无功测量方法不但适用于正弦电路,也适用于非正弦电路下的无功功率测量。全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简述了电能计量装置的发展和现状,论证了本课题开发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高精度多功能电能表的系统方案; 第二章、 讨论了电测系统的测量原理,设计了电能表中的计量和分析算法; 第三章、 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平台和开发环境; 第四章、 详细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 第五章、 分析系统误差及其校正; 第六章、 介绍系统的软件设计; 第七章、 对整个系统进行实验测试,给出测试结果,最后讨论、总结。
上传时间: 2013-06-21
上传用户:wsf950131
从双馈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双馈电机调速的特点,引入矢量控制技术,进行坐标变换,得出双馈电机同步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用MATLAB的S函数建立双馈电机仿真模型,对双馈电机起动性能进行分析.对双馈电机的调速性能进行了详细讨论,得知双馈电机要完全进行调速必须实现MT轴转子电压矢量的完全解耦.为此我们确定双馈电机调速时的矢量控制策略即转子电流定向的矢量控制.在进行定子磁场定向后,保持转子电流与定子磁链相垂直,进行转子电流定向.双馈电机转子电流定向矢量控制调速系统完全分为两个通道,解除了双馈电机的内部耦合,实现电机的励磁电流与转距电流的分别控制,使双馈电机的调速性能优异.试验证明调速系统具有变频器功率小、功率因数高、动态性能好、调速范围广等优点,适用于风机、泵类负载的调速,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上传时间: 2013-07-02
上传用户:lunshaomo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问题在当今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能量回馈系统可以在减缓矛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无论在减少能源的浪费方面或是在新能源的利用开发上.主要运用在功率电子负载、分布式发电和电机制动能馈等场合.该文主要研究了能量回馈系统.电力电子的逆变技术是能量回馈系统的核心部分,该文讲述了电压型逆变电路和电流型逆变电路在能量回馈系统中的工作实现原理.电压型逆变电路是该文的重点,针对中国电网的形式,对单相和三相逆变电路作了分析,讨论了几种控制策略的选择,提出间接电流控制中相位幅值分别控制方法和直接电流控制中滞环控制方法在逆变器并网中的实现意义.电流型有源逆变利用移相调节,适合大功率场合.文章的最后部分比较分析电流型和电压型电路的性能特点.数字化是控制领域发展的趋势,在具体实现能量回馈系统的过程中,该文也充分运用数字式控制方式.在电流型逆变系统中,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控制核心,并在MCGS组态平台实现和工控机的通讯.在电压型逆变系统中,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控制中心,实现外围电路工作及其控制.在以上基础上,分别研制了一台大功率晶闸管电流型有源逆变器和一台电压型并网逆变器.
上传时间: 2013-06-20
上传用户:lingduhanya
本文对感应电动机软起动过程中存在的电流、电磁转矩以及转速振荡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论文首先根据感应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建立了感应电动机软起动的通用仿真模型,其次分析了晶闸管触发角度、机组的转动惯量、负载转矩以及转子电阻这四个因素对振荡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感应电动机软起动过程中出现电流、电磁转矩以及转速振荡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感应电动机软起动过程中,当转子转速达到同步转速并在其附近变化时,电动机的续流角会大幅度变化,当续流角围绕晶闸管的触发角变化时,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会产生振荡,在电动机定、转子磁场的相互作用下会使振荡加剧,因而就会造成电动机电流、电磁转矩以及转速的振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电动机在软起动过程中出现的转速振荡是在同步转速附近振荡而并非象有些文章所说的在低速下振荡.根据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采用关断角控制的新型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是使电动机在起动过程中的电流关断角由某一初始值逐渐减小到零,利用该方法可以使感应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的续流角始终小于晶闸管的触发角,这样续流角的变化就不会引起电动机端电压的振荡,因而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感应电动机软起动过程中的振荡现象.文中首先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基于关断角控制的感应电动机软起动装置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并进行了样机试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另外,文中还探讨了软起动对于感应电动机起动过程中转轴扭矩振荡的影响.大型感应电动机驱动大转动惯量负载直接起动时,其转子轴上会出现过大的扭矩振荡,这是由于定子绕组中电源频率的电流与转子中直流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的具有转差频率的电磁转矩分量造成的.采用软起动会使电动机起动时转子中产生的直流电流分量大为减小,进而可以减小电磁转矩的转差频率分量,故可以有效地抑制感应电动机起动过程中作用在转轴上过大的扭矩振荡.
上传时间: 2013-07-13
上传用户:天诚24
该文主要研究了以TI公司的16位定点TMS320F240型DSP为控制核心的全数字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硬件、软件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该系统主要由主电路、系统保护电路、控制回路和采样回路组成.主电路部分包括整流、滤波、逆变器(IPM)、IPM驱动电路等;系统保护电路包括过压欠压保护、限流启动、IPM故障保护、过流保护等;控制回路包括DSP最小系统电路、与PC机通讯接口电路、仿真接口电路、PWM信号发生电路、A/D、D/A转换电路等;采样电路包括电流采样、电压采样、转速采样.在软件方面,考虑到SVPWM相对于SPWM具有较高的直流电压利用率,以及更适合于数字控制系统,该文在研究SVPWM控制原理的基础上,编制了基于SVPWM的开环控制程序.该文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开环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0-50Hz范围内平滑调速,在10Hz以上具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
上传时间: 2013-05-21
上传用户:fy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