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交错并联变换器的性能,对四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中不对称耦合电感进行分析,推导出等效稳态电感和等效暂态电感的数学表达式。结合提出的耦合电感结构进行不对称耦合电感对称化研究。通过Saber和3D Maxwell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和样机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标签: 交错并联 变换器 耦合电感 对称
上传时间: 2013-10-19
上传用户:wangfei22
提出一种增加去耦支路损耗抑制电源分配网络PDN中并联谐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去耦支路引入一个串联电阻,使PDN的损耗增加,从而抑制PDN并联谐振。给出了理论模型,借助Hyperlynx PI仿真软件在DM642板卡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去耦支路引入一个0.45 Ω电阻,可将PDN并联谐振处的品质因数Q从282抑制到13。同时,分析了引入电阻对去耦效果的影响。当引入电阻小于0.45 Ω时,可通过增加去耦电容并联个数来补偿引入电阻对去耦的影响。
标签: 电源分配 并联谐振 网络
上传时间: 2013-11-16
上传用户:dick_sh
虽然单电源轨到轨运算放大器已得到广泛使用,但常常必须从单一(正)输入供电轨产生两个供电轨,以便为模拟信号链的其他部分供电。这些部分的电流一般较低,正负电源具有相对匹配良好的负载。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常见的解决方案之外提出了一种更优的方法,该解决方案使用SEPIC-Cuk转换器,由一个输出不受调节的Cuk转换器连接到一个输出受到调节的SEPIC转换器的开关节点组成。这一组合产生的两个高效电源几乎能在所有条件下都非常好地保持一致。
标签: SEPIC-Cuk 高效率 转换器 供电
上传时间: 2013-11-17
上传用户:liuchee
为了提高Forward变换器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性能,采用了精确线性化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开关函数和开关周期平均算子建立适合微分几何方法的仿射非线性系统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模型满足系统精确线性化的条件。对非线性坐标变换后得到的线性系统,利用二次型最优控制策略推导出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标签: Forward 变换器 线性 控制
上传时间: 2013-11-10
上传用户:xywhw1
对三相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这一新型拓扑的滑模控制进行了研究,使系统获得良好的鲁棒性。首先,对三相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进行了等效分析。然后,根据等效分析电路重点对其滑模控制进行了设计,并在控制律中采用了平滑函数来取代符号函数以削弱抖振。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滑模控制后的三相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具有很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且输出的并网电流谐波含量低,波形质量好。
标签: 滑模控制 三相 并网逆变器 降压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zycidjl
基于HHNEC 0.35um BCD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峰值电流模升压转换器的动态斜坡补偿电路。该电路能够跟随输入输出信号变化,相应给出适当的补偿量,从而避免了常规斜坡补偿所带来的系统带载能力低及瞬态响应慢等问题。经Cadence Spectre验证,该电路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标签: 峰值 升压转换器 动态 电流模
上传时间: 2013-10-11
上传用户:ysystc699
首先对逆变器无线并联的原理作了简单的介绍。其次依据逆变器技术指标设计了一种以dsPIC30F3011芯片为核心控制器的无线并联控制方案,结合系统主电路和相关控制原理,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最后以两台逆变器并联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能够达到技术指标的要求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并联系统产生的环流,使输出功率和负载电流得到均分。
标签: 逆变器 无线 并联控制 方案
上传时间: 2013-11-20
上传用户:CSUSheep
串联高频逆变电源的逆变桥一定要遵守先关断后导通的原则,即上下桥臂存在一定的死区时间。本文基于对全桥逆变换流分析的基础上,以设计最佳死区为目的,最终通过计算得出了使开关器件工作于零电压开关(ZVS)条件时的死区时间,且设计了以CD4046和SG3525为核心的控制电路,给出了谐振网络参数的计算。
标签: 串联谐振 高频逆变 电源设计
上传时间: 2013-10-20
上传用户:stella2015
为了解决高压大功率电机软启动技术实现难的问题,文中介绍一种基于单元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电机软起动应用方法,利用高压大功率变频器的特点,用其作为高压大功率电机的软启动器,使得高压大功率电机能够平稳、无冲击、大转矩启动。
标签: 级联型 变频器 中的应用 大功率
上传时间: 2013-10-12
上传用户:pkkkkp
1000W逆变器PCB图纸
标签: 1000W PCB pcb 逆变器
上传时间: 2014-12-24
上传用户:123432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