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普遍采用的MCS51 和PIC 系列单片机通常只有一个(或没有)UART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在应用系统中若需要多个串行接口(例如在多机通信系 统中,主机既要和从机通信又要和终端通信)的情况下,通常的方法是扩展 一片8251 或 8250 通用同步/异步接收发送芯片(USART),需额外占用单 片机I/O 资源。本文介绍一种用单片机普通I/O 口实现串行通信的方法,可 在单片机的最小应用系统中实现与两个以上串行接口设备的多机通信
上传时间: 2016-01-25
上传用户:皇族传媒
蓝牙(Bluetooth)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蓝牙技术使得现代一些轻易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上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
上传时间: 2016-01-27
上传用户:luke5347
usbFirmware,Intel公司开发的通用串行总线架构(USB)的目的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计算机与电话之间的连接:显然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机通信将是下一代计算机基本的应用。机器和人们的数据交互流动需要一个广泛而又便宜的连通网络。然而,由于目前产业间的相互独立发展,尚未建立统一标准,而USB则可以广泛的连接计算机和电话。 (二)易用性:众所周知,PC机的改装是极不灵活的。对用户友好的图形化接口和一些软硬件机制的结合,加上新一代总线结构使得计算机的冲突大量减少,且易于改装。但以终端用户的眼光来看,PC机的输入/输出,如串行/并行端口、键盘、鼠标、操纵杆接口等,均还没有达到即插即用的特性,USB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 (三)端口扩充:外围设备的添加总是被相当有限的端口数目限制着。缺少一个双向、价廉、与外设连接的中低速的总线,限制了外围设备(诸如电话/电传/调制解调器的适配器、扫描仪、键盘、PDA)的开发。现有的连接只可对极少设备进行优化,对于PC机的新的功能部件的添加需定义一个新的接口来满足上述需要,USB就应运而生。它是快速、双向、同步、动态连接且价格低廉的串行接口,可以满足PC机发展的现在和未来的需要。
标签: usbFirmware Intel 计算机 USB
上传时间: 2013-12-19
上传用户:aa54
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外围串行通信接口标准,与常用的计算机接口(如串口、并口等)相比,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具有热插拔、即插即用、数据传输可靠、扩展方便、低成本等优点。从问世以来,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方面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必备的接口之一,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中。 从1994年USB 0.7出现开始,USB实施者论坛(Implementation Forum)先后定义了USB 0.8、0.9、1.0、1.1、2.0以及USB OTG等规范,以及各种不同的设备类规范。其中USB1.1规范目前正逐步广泛应用,而USB2.0和USBOTG作为USB协议的更新和扩展,也将使USB占领更广的外设
上传时间: 2016-02-17
上传用户:王小奇
一个串口通信的程序,能够访问支持Modbus通信协议的设备
上传时间: 2016-03-27
上传用户:784533221
vb操作USB设备,实现PC机和USB设备之间的通信等功能
上传时间: 2014-01-06
上传用户:netwolf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NET平台下使用C#创建串口通信程序,.NET 2.0提供了串口通信的功能,其命名 空间是System.IO.Ports。这个新的框架不但可以访问计算机上的串口,还可以和串口设备进行通信。
上传时间: 2014-01-09
上传用户:klin3139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
上传时间: 2013-12-26
上传用户:杜莹12345
本程序演示了如何利用编写高层应用程序与USB接口通信,了解主机是如何识别USB设备以及USB工作的基本原理。
上传时间: 2014-07-27
上传用户:ardager
传统的高校教学设备跟不上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设备淘汰加快,而要重新购买新的 技术设备,使得资金利用率降低。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我公司在积累前几代产品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研制了一款多功能开放性实验仪——CUNSI-DSP 综合实验仪,学校和学生可根据当前技术方向自行设计模块。使之跟随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完全适合电子信息、信号处理、自动化、通信工程、物理、测控、软件及图象处理等相关专业的实验及创新研发。同时本产品也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最佳开发平台。
上传时间: 2016-05-08
上传用户:stvn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