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系统可靠性

  • 基于ARM和FPGA的嵌入式开发平台设计与实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深入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以ARM和以FPGA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是当前嵌入式研究的热点,而相关研究的开展需要功能强大的开发平台支持,因此基于ARM和FPGA的开发平台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别设计了一款基于PXA270的ARM开发平台和一款基于Virtex5的FPGA开发平台,主要针对电源管理、接口设计、板级时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PADS Logic设计工具完成了系统原理图设计,并借助Hyperlynx SI仿真工具,对PCB的板级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平台PCB的可靠设计。最后对平台各模块进行了调试,通过在平台上运行操作系统并加载可执行程序的方法验证了平台整体功能。 本文的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结合PXA270处理器内部的电源管理单元和MAX1586A集成电源管理芯片,实现了PXA270开发平台的动态电源管理,有效降低了平台功耗; (2)平台实现了FF/BT/STUART、USB Host/Client、SD/MMC、AC'97、LCD和扩展VGA、PCMCIA/CF等多种接口,具有良好的开发灵活性和通用性; (3)对开发平台PCB板级走线中可能出现的反射、串扰、时序冲突等问题进行评估,给出了布线约束方案,使系统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

    标签: FPGA ARM 嵌入式开发 平台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7-06

    上传用户:gps6888

  • 基于FPGA的水下远程遥控解码电路的设计与研究

    随着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EDA技术的芯片设计正在成为电子系统设计的主流.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一种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ASIC)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一般来讲,FPGA多用于高速通信和高速信号处理领域,以发挥其处理速度快的特点,本文将其应用于一低速低功耗系统——某水下远程遥控接收系统,主要用其在频域来实现水下远程遥控的解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在频域实现水下远程遥控解码的原理并进行了遥控指令编码设计;其次,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FPGA芯片完成了水下远程遥控FPGA解码芯片的设计工作,包括硬件描述语言(VHDL)编码、电路前后仿真、综合和布局布线工作,并对设计的FPGA解码芯片进行了初步的功耗估算:最后设计制作了一块FPGA解码芯片电路验证测试板,并完成了电路调试和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用FPGA实现水下远程遥控解码电路的方案是可行的,可以有效地缩小系统体积、提高系统可靠性,在保证系统性能情况下做到更低的功耗,还可以实现在系统配置和编程,使得系统的调试、升级和维护更加灵活方便.

    标签: FPGA 远程遥控 解码电路

    上传时间: 2013-06-03

    上传用户:zoushuiqi

  • 基于ARM及uClinux的嵌入式测控仪表的设计

    在工业生产中,二次自动化仪表是构成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单元之一。我国的单元仪表己基本完成由电动Ⅲ型仪表向基于八位或十六位单片机为基础设计的数字化仪表的转换。由于常规单片机资源的限制,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的单元仪表基本上还是在功能上替代电动Ⅲ型仪表,并按电动Ⅲ型功能进行分类。这样造成国内自动化仪表生产厂家生产的二次数字化仪表品种繁杂,标准难以统一,设计随意性大。因此带来如下现实问题: 1.自动化系统设计单位的仪表选型、系统调试、使用中操作、维修和系统的功能优化及备件的准备非常的不方便: 2.仪表生产厂家的批量生产困难,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成本的节约不利: 3.国内现在自动化仪表厂家数量众多,但都无法形成规模生产,质量不佳,而国外进口的二次仪表往往依附于特定的集散系统,也存在标准不统一,难以灵活替换的问题,且价格昂贵。 自动化系统设计、生产及应用迫切需要一种使用方便、通用性强的智能型二次仪表,以解决上述问题,改变传统设计、生产及应用方式,这将是未来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趋势,也就是本课题的努力方向。 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以设计出一种可灵活组态的通用智能型二次仪表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国内主流仪表厂家的仪表操作方式和仪表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软硬件设计,为在同一硬件平台下实现多种仪表的功能进行了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主要内容为: 1.各种常规二次仪表功能、标准、接线、操作习惯及结构方式的归类分析; 2.多信号多量程的柔性测量方法研究; 3.系统整机设计以及系统可靠性设计; 4.u-boot的向ARM的移植、uClinux向ARM的移植、uClinux下的通用组态软件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种以三星公司的ARM7TDMI系列处理器S3C44BOX为核心,辅以外围电路,实现同一硬件平台下多种仪表的功能,并成功制作了样品系统。 本文所讨论的基于$3C44BOX和uClinux的智能仪表系统的开发技术同样适用于其它项目的开发,对其它嵌入式的应用系统开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签: uClinux ARM 嵌入式 测控仪表

    上传时间: 2013-05-16

    上传用户:jjq719719

  • 基于FPGA的PCIE1接口设计与实现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和发展,可编程逻辑技术已成为当前电子设计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途的技术。通过采用FPGA/EDA技术,对通信卡的PCI接口、E1接口、外部逻辑电路进行集成,并利用目前通用计算机强大的数字信息处理能力,可大大简化CTI硬件的设计,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 据此,本论文提出了基于FPGA/EDA技术的PCI-E1接口设计方法,文中对PCI总线接口、E1接口及两接口的互连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功能模块和系统进行了VHDL建模与仿真。 同时,论文还介绍了基于ALTERACyclone系列FPGA芯片的PCI-E1接口硬件平台的设计原理和基于DriverWorks的WDM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 本论文涉及的软件、硬件系统已经开发、调试完成。测试结果表明:1、论文所研究的PCI接口(主/从设备)在进行配置读/写、I/O读写、存储器读写及总线的猝发数据传送等操作中,各项性能符合PCI2.3规范的要求。 2、论文所研究的E1接口支持成帧和不成帧两种传输方式:在成帧模式下,信息的有效传送速率为31×64Kbit/s;在不成帧的模式下,信息的有效传送速率为2.048Mbit/s。E1输出口各项参数符合CCITT相关规范要求。 3、论文所研究的PCI-E1接口在与现网设备、模块的对接测试中,性能稳定。基于本论文的产品已经正式发布。国内部分厂家已对该产品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测试,并计划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和研究中。 本论文对于CTI硬件的设计是一项尝试和革新。测试和应用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符合设计目标,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标签: PCIE1 FPGA 接口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ixinxiang

  • 嵌入式TCPIP协议的FPGA实现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人们希望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嵌入式设备都能够很方便地实现Intemet接入,这对嵌入式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低成本、多功能、高性能。这些是目前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热点。 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飞速发展,从最初的几千门到现在的几百万门,可靠性与集成度不断提高,而功耗和成本却在不断降低,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再加上开发周期短、对开发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的优点,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中。 本文是基于FPGA高性价比、可灵活配置的特点,也是当前流行的“微控制器+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式,所以我们提出了基于FPGA的实现方案。本文通过在FPGA中硬件实现嵌入式TCP/IP协议(包括UDP、IP、ARP、TCP等网络协议)以及以太网MAC协议,并提供标准MII接口,通过外接PHY实现网络连接。最终成功地通过了验证。 基于FPGA的实现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在其中集成其他功能模块,提高整个系统的集成度,减小PCB版图面积和布线复杂度,有利于提高系统可靠性。因此,本研究课题对嵌入式系统设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标签: TCPIP FPGA 嵌入式 协议

    上传时间: 2013-07-08

    上传用户:450976175

  • 异步FIFO是用来适配不同异步FIFO采用了格雷(GRAY)变换技术和双端口RAM实现了不同时钟域之间的数据无损传输

    异步FIFO是用来适配不同时钟域之间的相位差和频率飘移的重要模块。本文设计的异步FIFO采用了格雷(GRAY)变换技术和双端口RAM实现了不同时钟域之间的数据无损传输。该结构利用了GRAY变换的特点,使得整个系统可靠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可以工作在读写时钟频率漂移达到正负300PPM的恶劣环境。并且由于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标签: FIFO GRAY RAM 适配

    上传时间: 2013-08-08

    上传用户:13817753084

  • IR2110驱动芯片在光伏逆变电路中的设计应用

     IR2110是IR公司的桥式驱动集成电路芯片,它采用高度集成的电平转换技术,大大简化了逻辑电路对功率器件的控制要求,同时提高了驱动电路的可靠性[1]。对于我设计的含有ZCS环节的单相光伏逆变电路中有6个IGBT,只需要3片芯片即可驱动,通过dsp2812控制实现软开关和逆变的功能,同时只需要提供3.3 V,12 V的基准电压即可工作,在工程上大大减少了控制变压器体积和电源数目,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标签: 2110 IR 驱动芯片 光伏逆变电路

    上传时间: 2014-01-05

    上传用户:tom_man2008

  • SM8015大功率电流模式PWM控制芯片

    钲铭科SM8015是一个离线式中大功率电流模式PWM控制芯片,应用于AC/DC反激式开关电源系统。采用多模式自动切换控制方式,满足系统的低待机功耗(<0.3W,265V AC),高转换效率的要求。内部集成过流保护、过载保护、过温保护、VDD过压保护等完善的保护功能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封装形式:DIP8、SOP8

    标签: 8015 PWM SM 大功率

    上传时间: 2013-10-27

    上传用户:windypsm

  • SMARTISYS电源控制器、调光器系列简介

    SMARTISYS IPPCI系列电源控制器是会议演示、指挥控制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通过对应用系统中所有设备的电源进行集中管理、定时、延时开关,以及对电动设备的程序化控制,能最大限度保护用电设备,极大的提高系统可靠性和使用方便性。 IPPCI系列产品有程序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模式;在应急情况下,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对相关设备的电源直接进行开关控制及操作;在程序控制模式下,通TM过SmartControlBuilder编程进行任意独立或组合控制。输入采用4-pin专用网络接线端子,用于直接给电源控制系统供电和发送控制信号;另外,还包括9-pin接线端子,用于连接8个本地输入控制8路继电器的开、关。

    标签: SMARTISYS 电源控制器 调光器

    上传时间: 2013-10-25

    上传用户:wlcaption

  • MOTOROLA单片机M68HC05原理与应用大全

    本书从应用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国际上最流行的MOTOROLA M68HC05系列单片机的 结构、指令系统、定时器、串行通讯接口(SCI)、串行外围接口(SPI)、A/D转换器、脉冲宽 度调制(PWM)、EPROM/EEPROM、液晶显示(LCD)驱动器、屏幕显示(OSD)驱动器、双音多频(DTMF)等I/O功能及其使用方法,重点详细地论述汇编程序设计方法、系统设计方法、单片机开发与应用技术和大量具体应用实例。本书实用性强、取材新颖、内容丰富,适于电子、无线电、微机、自控、通讯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适合于作高等院校、专科学校和各类培训班的教材或参考书。是单片机入门和开发应用单片机的实用资料。   MOTOROLA M68HC05系列8位单片机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功能最丰富和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单片机。由于该系列单片机具有功能全面、速度高、系统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功耗低、可靠性高、价格低等许多特点,在家电、有线与无线通讯、仪表、测控系统、自控、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它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随着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和小型化的发展,将单片机应用于各类产品中,使提高产品的性能与档次成为必然的趋势。无论从性能方面还是从价格方面考虑,选用M68HC05系列单片机都将是最适宜的。 M68HC05系列单片机片内除具有RAM、ROM/EPROM/OTPROM(一次可编程ROM)或EEPROM、多功能16位定时器(具有输入捕捉、输出比较、溢出和实时中断功能)、两种省电低功耗方式、并行I/O口外,还具有许多特殊I/O功能,例如A/D转换器、串行通讯接口(SCI)、串行外围接口(SPI)、液晶显示(LCD)驱动器、脉冲宽度调制(PWM)、屏幕显示(OSD)驱动器、荧光显示(VFD)驱动器、双音多频(DTMF)发生/接收器、实时时钟((RTC)、键盘中断和H桥驱动器等。M68HC05系列有近百种型号,可根据应用场合方便地选用具有所需功能的型号。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单片机片内的资源,又不需外接其他电路芯片,使构成的应用系统极为简单。M68HC05系列的应用系统是真正的单片系统,通常只需外接极少量元件。 由于用M68HC05单片机内部的硬件完成所需的功能,因此,应用系统电路简单,系统可靠性高、成本低、体积小、使用与调试方便,易于大批量生产,并且使与外围功能有关的软件程序的设计也大大简化。 本书实用性强,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全面,从应用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M68HC05系列单片机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还重点介绍程序设计和大量具体应用实例。本书注重实用,以尽量简明的语言、最少的篇幅,使读者花最少的时间就能掌握M68HC05系列单片机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技术。本书作者具有多年从事单片机教学和科研的经验,该书是根据最新资料和科研成果并结合亲身经历的实际教学内容编写成的,希望也坚信本书对广大读者一定会有裨益。 本书编著者有:刚寒冰、齐秋群、刚励韬、徐英新、姜洪福、姜朋、高京斋、李宇仁、刘颖、边萌。本书不足和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标签: MOTOROLA M68 68 05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exxx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