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是一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作者高健。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当今广泛使用的典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 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LTE与LTE-Advanced.4G LTE.LTE

    PrefaceDuring the pas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quickly rising interest i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for providingmobile as well as nomadic and fixed services for voice, video, and data. The difference in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use between telecom and datacom technologies is also becoming moreblurred. One example is cellular technologies from the telecom world being used for broadband dataand wireless LAN from the datacom world being used for voice-over IP.Today, the most widesprea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is digital cellular,with the number of users passing 5 billion by 2010, which is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It has emerged from early deployments of an expensive voice service for a few car-borne users,to today’s widespread use of mobile-communication devices that provide a range of mobile servicesand often include camera, MP3 player, and PDA functions. With this widespread use and increasinginteres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a continuing evolution ahead is foreseen.This book describes LTE, developed in 3GPP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and providingtrue 4G broadband mobile access, starting from the first version in release 8 and through the continuingevolution to release 10, the latest version of LTE. Release 10, also known as LTE-Advanced,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s it is the major technology approved by the ITU as fulfilling the IMTAdvancedrequirements. The description in this book is based on LTE release 10 and thus provides acomplete description of the LTE-Advanced radio access from the bottom up.Chapter 1 gives the background to LTE and its evolution, looking also at the different standardsbodies and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defining 4G. It also gives a discussion of the reasonsand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 evolution.Chapters 2–6 provide a deeper insight into some of the technologies that are part of LTE and itsevolution. Because of its generic nature, these chapters can be used as a background not only for LTEas described in this book, but also for readers who want to understand the technology behind othersystems, such as WCDMA/HSPA, WiMAX, and CDMA2000.Chapters 7–17 constitute the main part of the book. As a start, an introductory technical overviewof LTE is given, where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ology component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the generic technologies described in previous chapters. The following chapters provide a detaileddescription of the protocol structure, the downlink and uplink transmission schemes, and the associatedmechanisms for scheduling, retransmission and interference handling. Broadcast operation andrelaying are also described. This i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spectrum flexibility and the associated

    标签: 4g 移动通信

    上传时间: 2022-07-08

    上传用户:lostxc

  • 面向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跟踪了国内国际上各研究组织关于5G需求与关键技术最新研究进展。高能效将是5G从设计之初就不得不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之。研究如何在不损失或者微损失网络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系统的能量消耗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无线网络基站能量消耗的各个组成部分,参考目前5G研究趋势,选择网络能效模型与基站能耗模型,用于后续网络能效评估。小站密集化部署技术(Small Cell)是目前业内普遍认同的实现未来5G系统各项性能指标与效率指标的有效策略之一。随着小站的密集化部署,网络整体能效成为衡量异构无线通信系统长期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网络运营前,需要以高能效为目标进行Small Cell密集化网络部署。本文利用上述的能效模型,建立并推导出了Small Cell最佳部客位置与数量的高能效网络部署方案目标函数,进一步通过数值仿真方法获得了具体网络场景下的高能效Small Cell 络部署位置与数量,最后通过对大量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高能效Small Cell集化署方案的一般性规律。研究成果对未来5G系统中SmallCell的部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网络运营中,由于网络负载存在天然的不均衡性与动态被动性,需要在Small Cell密集化部署的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高能效网络拓扑控制,以便在网络运营中维持实时的网络能效最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本论文分析了目前业界关于Small Cell 休眠/唤醒性能增益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针对其现有休眠唤醒方案中以单小区固定负载为门限的休眠顺醒机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高能效Small Cell联合休眼唤醒控制机制,实现了对网络拓扑的高能效动态控制。Small Cell密集化部署使网络编码在未来无线网络环境中得到了新的应用契机,本文最后结合几种未来5G新场景对网络编码应用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步仿真结果表明,网络编码方案可有效提升能效。

    标签: 5g 移动网络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canderile

  • EDGE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影响研究

    讨论了EDGE技术的引入对二代GSM网络、移动运营商的影响以及3G后期EDGE网络的作用。并对EDGE在推进三网融合进程方面及LTE模式、4G网络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标签: EDGE 移动 通信领域

    上传时间: 2013-11-01

    上传用户:zhangjinzj

  • 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中国移动目录销售业务进行要求。 本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业务特征、系统结构和组网原则、业务流程、计费结算要求、接口要求、设备要求、安全要求等。 本技术方案解释权属

    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中国移动目录销售业务进行要求。 本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业务特征、系统结构和组网原则、业务流程、计费结算要求、接口要求、设备要求、安全要求等。 本技术方案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具体技术细节由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

    标签: 方案 中国移动 业务流程 接口

    上传时间: 2015-11-05

    上传用户:ynsnjs

  • 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中国移动目录销售业务进行要求。 本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业务特征、系统结构和组网原则、业务流程、计费结算要求、接口要求、设备要求、安全要求等。 本技术方案解释权属

    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中国移动目录销售业务进行要求。 本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业务特征、系统结构和组网原则、业务流程、计费结算要求、接口要求、设备要求、安全要求等。 本技术方案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具体技术细节由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

    标签: 方案 中国移动 业务流程 接口

    上传时间: 2014-01-02

    上传用户:ikemada

  • CDMA技术是当前无线电通信

    CDMA技术是当前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不论是在中国已经建立的IS-95规范的中国联通CDMA网、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正准备实验及建立第三代(3G)系统还是大设备研发商已经在开发的三代以后(也称为4G)更宽带宽的移动通信系统

    标签: CDMA 无线电通信

    上传时间: 2013-12-16

    上传用户:watch100

  • 5G通信系统中massive-MIMO-FBMC技术的结合概述

    5G通信系统中massive-MIMO-FBMC技术的结合概述摘要为了应对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中更高数据率和更低时延的需求,大规模MIMO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已经被提出并被广泛研究。大规模 MIMO技术能大幅度地提升多用户网络的容量。而在5G中的带宽研究方面,特别 是针对碎片频谱和频谱灵活性问题,现有的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技术不可能应对未来的挑战,新的波形方案需要 被设计出来。基于此,FBMC(filter bank multicarrier)技术由于具有比OFDM低 得多的带外频谱泄露而被受到重视,并已被标准推进组IMT-2020列为5G物理层 的主要备选方案之一。 本文首先回顾了5G中波形设计方案(主要是FBMC调制)和大规模多天线系 统(即massive MIMO)的现有工作和主要挑战。然后,简要介绍了基于Massive MIMO的FBMC系统中的自均衡性质,该性质可以用于减少系统所需的子载波数 目。同时,FBMC中的盲信道跟踪性质可以用于消除massive MIMO系统中的导频 污染问题。尽管如此,如何将FBMC技术应用于massive MIMO系统中的误码率、 计算复杂度、线性需求等方面仍然不明确,未来更多的研究工作需要在massive MIMO-FBMC方面展开来。 关键词:大规模MIMO;FBMC;自均衡;导频污染;盲均衡

    标签: 5G 通信系统

    上传时间: 2022-02-25

    上传用户:tigerwxf1

  • 无线通信中射频功率放大器预失真技术研究.rar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由于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多径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因此在高速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OFDM信号具有较高的峰平比(PAPR),受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产生信号带内失真和带外频谱扩展,从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因此,功放线性化技术,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数字预失真技术以其准确性、复杂度、自适应性等方面良好的综合性能,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功放线性化技术。本文深入研究了适用于无线通信OFDM系统的数字预失真技术,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功率放大器预失真模型构造、预失真模型参数辨识、OFDM系统预失真方案设计等方面。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总结如下: 1.针对现有无记忆多项式预失真器在输出回退(OBO)减小时的性能受限问题,基于分段非线性补偿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动态系数多项式预失真方法。动态系数多项式具有多组系数,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多项式选取不同的系数组合,从而降低非线性补偿的误差;文中讨论了动态系数多项式模型的构造方法,并且给出了基于直接学习结构的简化递归系数估计算法。

    标签: 无线通信 射频功率放大器 技术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a123456

  • 基于DSP的软件无线电的数字调制技术研究与实现.rar

    近几十年来,移动通信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目前移动通信正处在由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阶段。调制技术是移动通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根据不同的无线信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高效的调制方式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非常重要。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出现对于移动通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构建一个通用的、标准的、模块化的硬件平台,把以前用硬件实现的无线电功能用软件来实现,大大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灵活性。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的数字调制灵活性好,可以通过空中下载实现不同的调制方式,从而适应不同的通信体制。 在阅读了大量数字调制和软件无线电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深入研究了各种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以及优缺点,设计了一个软件无线电平台以实现相应的数字调制。该平台以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VC5416为核心部分进行信号的处理用于实现数字调制算法,在外围电路上扩展了ADC、DAC芯片分别构成前向数据采集模块和后向调制信号处理模块,同时用CPLD来构成逻辑控制模块,主要实现地址分配、提供接口控制信号、输入信息检索功能、译码功能和分频功能。在软件设计方面,本设计分为整体逻辑控制和数字调制算法实现两部分。在整体逻辑控制部分主要是针对CPID模块进行整体逻辑控制的设计,在数字调制算法部分主要是在DSP模块实现ASK、FSK、QPSK等数字调制算法的设计。 本软件无线电平台具有处理速度快、实时操作性强、存储大量数据等优点。 关键字:软件无线电;数字调制;DSP;CPLD

    标签: DSP 软件无线电 数字调制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zukfu

  • 基于嵌入式蓝牙技术的无线音频传输的设计与实现.rar

    蓝牙(Bluetooth)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先进国家研究发展最快的短程无线通信技术之一,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短距离无线控制装置、近距离移动无线控制设备、机器人控制、办公自动化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局部范围内无线数据传输的领域中。在我国,由于对蓝牙技术的研究还处于研究开发的初级阶段, 还没有形成蓝牙数据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一套开放性应用标准。 在无线音频传输领域内,传统的基于模拟调制方式的无线音频传输由于抗干扰能力较差,传输的音频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国内市场上的蓝牙音频产品仅支持单声道语音传输。所以,对基于蓝牙技术的高品质多通道音频传输技术的研究将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在无线音频传输领域也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以嵌入式蓝牙技术与音频信号传输系统为研究开发课题,参考国外蓝牙技术协议标准,利用功能模块单元与嵌入式技术,目标是研制一种基于嵌入式开发应用的高品质双声道蓝牙无线音频传输系统。本系统通过对双声道线性模拟音源的数字化MP3编解码处理,结合基于嵌入式应用的简化后的HCI层蓝牙应用协议,实现了蓝牙信道带宽内的高品质双声道音频信号点对点的传输。 在硬件设计上,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发送端和接收端由音频处理模块、控制传输模块和无线模块三部分构成。其中,音频处理模块以MAS3587音频处理芯片为核心,负责音频信号的AD采样、MP3压缩和解压缩以及DA还原等工作;控制传输模块以MSP430F169为核心,负责MP3数据帧的高速传输以及蓝牙接口协议控制;无线模块采用蓝牙单芯片解决方案(集成蓝牙射频、基带和链路管理等),负责MP3数据帧的射频发送和接收。模块与模块之间采用工业标准接口方式连接。音频处理模块和控制传输模块之间采用DMA方式的通用并口(PIO);控制传输模块与蓝牙模块之间采用DMA方式的通用异步串口(UART)。 在软件设计上,系统主要由蓝牙协议解释、传输控制和芯片驱动三部分构成。在蓝牙协议解释上,系统采用了基于HCI层的ACL数据包透明传输方式;在传输控制上,采用了基于通用并口(PIO)和异步串口(UART)的DMA方式高效率批量数据传输技术;芯片驱动主要指对MAS3587的基本配置。 对目标系统的测试实验采用了目前流行的音频测试虚拟仪器软件Adobe Audition 1.5。实验项目包括扫频测试、音乐测试、听觉测试、距离测试以及抗干扰测试等。实验结果表明,输入音源在经过MP3编码、发射、接收及MP3解码后,音频质量基本上没受影响,实际双声道音质接近于CD音质,而无线传输的可靠性远高于模拟无线音频传输,几乎没有断音与错音,充分体现了嵌入式蓝牙无线技术的优势。

    标签: 嵌入式 传输 蓝牙技术

    上传时间: 2013-05-27

    上传用户:稀世之宝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