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运行。一个变电站运行情况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工作性能。现在的变电站有三种运行模式:一种是常规变电站,一种是部分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再有一种是实现无人值班、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在常规变电站中,其继电保护、中央信号系统、变送器、远动及故障录波装置等所有二次设备都是采用传统的分立式设备,而且站内配备大量控制、保护、记录用屏盘。使装备设置复杂,占地面积大,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繁重。这种常规变电站的一个致命弱点是不具备自诊断能力,对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无法监测。因此,这种常规变电站已逐渐被淘汰。 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以微机化的新型二次设备取代传统使用的分立式设备。开发集保护、控制、监测及远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设备,并实现设备共享、信息资源共享,使变电站设计简捷、布局紧凑,运行更加可靠安全。 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原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到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中去,使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得到不断的更新换代。该项研究把一种新型的低压电能量测量芯片与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结合起来,利用DSP体积小、功能强、功耗低、速度快、性价比高等优点,设计出新型的变电站线路测控单元,实现对高压线路的测量、监视和控制,这种新型的二次设备比传统的二次设备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相应速度。 与此同时,网络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使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集中控制型逐步过渡到功能分散、模块化的分散网络型,通过现场总线,使主控室和现场之间的联系变成了串行通信联系,从而提高的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CAN总线应用于变电站的监控系统中,组成变电站的数据通信网络,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容错能力。 该文就以上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在简单介绍新型电能测量芯片和DSP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变电站测控单元的设计方案,并从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主要部分是对测量模块的设计;二是系统的通信接口模块设计,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详细的介绍了通信模块的三种不同的通信接口的设计,分别是RS-232串行通信、RS-485总线通信、CAN总线通信;三是在分析现代测控系统发展历史,指出了现场总线测控系统的优越性;四是设计出的测控系统单元的基础上,利用CAN现场总线构建变电站的综合监控系统。 该文提出的方案、技术以及结论对于变电站监控系统和自综合动化系统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都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fhzm5658
高中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开关设备,用高中压断路器保护电力系统至今已经历了一段漫长历史。从最初的油断路器发展到压缩空气断路器,再到目前作为无油化开关的真空断路器和SF6断路器。其中真空断路器以其小型化和高可靠性等优点,已在高中压领域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作为真空断路器的核心部件,真空灭弧室的研究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真空灭弧室的小型化是国外关注的问题,我国很多相关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都曾作过不少研制工作,研究的方向是采用各种纵向磁场结构电极的真空灭弧室和寻求新的触头材料。由于纵向磁场结构的电极开断能力强,在额定短路开断电流、设计裕度和工艺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纵向磁场的电极比横向磁场的电极小得多。因此,采用纵向磁场结构电极的真空灭弧室可以缩小整体尺寸。 本设计从真空灭弧室的具体模型出发,应用ANSYS8.1的电磁场分析软件,对600A的真空灭弧室触头间的纵磁场进行计算与分析,可得到接近实际的动、静触头电流流向矢量分布图,线圈磁感应强度与线圈几何尺寸的关系,触头开距对磁场分布的影响及电弧在不同位置时的受力分析等。由不同线圈截面积与纵磁磁场强度的关系分布,可得出在分断电流不变的情况下,线圈愈小磁场强度愈强。由触头开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可见触头间距越小,两触头间越能获得较大的磁感应强度。对真空灭弧室极问磁场分布以及电弧在触头上不同位置受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磁感应强度变小,电弧受力也相对的变小。 通过ANSYS仿真分析,为真空断路器灭弧室的设计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数据资料。进而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建立在较为科学的基础上,为产品实际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上传时间: 2013-06-20
上传用户:dba1592201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监控系统也不断向着新的发展方向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与发展。进而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出现以及人们对降低监控系统成本和提高可靠性的迫切需求,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将成为新的研发热点。 本文的目的是把嵌入式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构造一个性能稳定且具有较强处理能力的数字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以嵌入式Linux系统平台作为服务器端,服务器程序在其上以后台方式运行,等待监控系统环境中的客户机使用浏览器向其发送访问请求,实现在局域网乃至Internet网上对摄像头的远程控制。 文中把系统设计分为三大部分:系统硬件设计、嵌入式Linux在硬件平台的实现和系统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部分首先提出了整个硬件系统的实现方案,接着详细介绍了S3C2410处理器与存储器、以太网控制器芯片以及USB和串口的接口电路设计;第二部分详细叙述了嵌入式Linux在本系统硬件平台的移植实现及应用程序的开发特点,重点讲述了本系统平台上Linux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的设计过程;系统软件部分首先介绍了USB接口摄像头驱动在嵌入式Linux下的实现,重点讲述了Video4Linux下视频采集的实现,接着论述了如何实现图像的JPEG压缩,最后针对基于B/S模式的网络通信系统结构,详细阐述了网络通信的具体实现过程和方法。 最后在办公室局域网通过对系统测试,显示了系统运行结果,实现了利用局域网或Internet网对远程环境进行监控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3-07-04
上传用户:lgnf
超声波电机(Ultrasonic Motor简称USM)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微电机。本文针对超声波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我国研究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并有产业化前景的行波超声波电机(Traveling-wave Ultrasonic Motor简称TUSM)的伺服控制技术为研究对象,以直径60mm的行波超声波电机TUSM60为研究实例,在特性测试、动稳态性能分析,辨识模型建立、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的选择与实现等方面展开研究。本论具体的研究内容为: 在分析超声波电机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超声波电机特别是行波超声波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行波超声波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介绍行波超声波电机的基本结构,并从该电机的主要理论基础--压电原理、行波合成、接触模型出发,分析了行波超声波电机定子质点的运动方程.并结合定转子摩擦接触特点,分析了行波超声波电机的运行机理。 根据对行波超声波电机测试和高精度控制的要求,研制出基于双DSP和FPGA的超声波电机高性能测试控制平台。其中控制核心采用了双DSP结构,可以在对行波超声波电机进行控制的同时,将必要的参数读取出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行波超声波电机瞬态特性分析以及控制策略、控制算法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对电机的瞬态、稳态特性进行的测试,可以分析驱动频率、电压以及相位差等调节量对电机输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行波超声波电机的调节方式、控制算法选择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应结论。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和归纳,利用系统辨识中的非参数方法,建立在特定频率条件下的近似线性模型。在行波超声波电机工作范围内,辨识若干组不同频率条件下的近似线性模型,将这些模型的参数进行二维或三维拟合,可以得到一个关于行波超声波电机传递函数的模型。辨识模型的建立为合理的选择和优化控制参数,控制效果的验证等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对行波超声波电机的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展开的研究中.首先利用遗传算法对常规PI恒转速控制的控制参数整定及修正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神经元的在线自学习能力,研究和设计单神经元PID-PI转速控制器,提高控制系统对电机非线性和时变性的适应能力;为了消除在伺服控制中,单一调节量(驱动频率)情况下,低转速的跳跃问题,研究和讨论了多调节量分段控制方法,并利用模糊控制对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位置控制中,利用转速控制研究的结果,研究和设计了位置--速度双环(串级)控制器,实现了电机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 通过对已有控制系统的改进和简化,设计和研制了具有实用化价值行波超声波电机控制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针对核磁成像设备而设计的行波超声波电机随动控制系统中,同时尝试了将该控制器用于高精度X-Y两维定位平台。
上传时间: 2013-07-13
上传用户:mpquest
装备多个电机的分布式驱动电动车,由于其特殊的布置形式而在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方面具有令人瞩目的潜力。本课题针对双电机分布式驱动电动车中速度位置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以及实施车体稳定性控制的上位机与电机控制器间信息交换开展了研究。 双电机分布式驱动电动车中使用了旋转变压器作为电机转子(车轮)速度位置传感器。本文采用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RDC)芯片AD2S90实现旋变信号的解调,此方案成功应用在分布式驱动电动车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中;同时提出了使用TMS320F2812,运用过采样、数字滤波技术直接解调旋变信号的软件方案,此方案的优点在于省去了RDC芯片的成本,同时可以方便的改变算法参数,在系统硬件、软件算法时间耗费和滤波特性之间做出灵活的选择。 采用CAN总线通讯技术实现上位机与两电机控制器间的转矩和速度信息交换。课题进行了车体CAN通讯软硬件设计。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运行稳定,电机转矩响应迅速。CAN通讯满足了车体稳定性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同时具有极佳的扩展能力。
上传时间: 2013-07-07
上传用户:chenbhdt
现实生活中的语音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背景噪声例如机械噪声、街头音乐噪音,其他说话者的话音等均会严重地影响语音信号的质量:此外传输系统本身也会产生各种噪声,因此接收端的信号为带噪语音信号。混叠在语音信号中的噪声按类别可分为环境噪声等的加法性噪声及电器线路干扰等的乘法性噪声;按性质可分为平稳噪声和非平稳噪声。 语音增强的根本目的就是净化语音质量。把不需要的噪音减低到最小程度。但是由于噪音的复杂性,很难归纳出一个统一的特征,因此不可能寻求一种算法完全适应于所有的噪音消除,因此语音增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有关抗噪声技术的研究以及实际环境下的语音信号处理系统的开发,在国内外已经成为语音信号处理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仅对加性噪声下的语音增强技术做了较为仔细的讨论,我们先给出语音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它是语音增强算法研究和实现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总结了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的特点以及在语音增强方面的应用。选取工程领域最常用的自适应LMS滤波算法和RLS滤波算法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利用最小均方误差意义下自适应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主通道噪声信号的等效关系,得到滤波器最佳自适应参数的方法,并分析了在平稳和非平稳噪声环境下,L M S滤波器族和R L S滤波器在不同噪音输入下的权系数收敛速度、权系数稳定性、跟踪输入信号的能力和信噪比的改善等特性。 研究了MATLAB语言程序设计和使用MALTLAB对语音算法进行仿真、并输入了多种实际环境下的噪音进行滤波仿真并对仿真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出了LMS、NLMS、SIGN-ERROR-LMS、RLS自适应滤波器在语音滤波方面的特点 和应用情况。 最后在MATLAB仿真的基础上,利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2系列FPGA芯片和多种EDA工具,完成了L M S自适应滤波器的FPGA设计。 关键词:语音增强,背景噪音,自适应滤波器,LMS,RLS,FPGA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ijianyu172
现场总线技术是当前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多种现场总线协议均由世界级厂商提出和垄断。CAN总线是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现场总线之一,其应用层协议有国外公司的CANopen和DeviceNet,由广州致远电子推出的现场总线iCAN协议以其简洁方便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得到国内用户的积极相应。为了在高校的现场总线教学中推广具有我们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应用,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套功能完善、综合性强的基于iCAN协议现场总线技术的实验室教学系统。本课题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构建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的综合测试系统,力求使学生通过该系统的学习掌握现场总线iCAN协议相关知识,为将来快速进入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本文首先介绍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综合测试系统的研究背景、目的及其意义,详细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和CAN总线的相关知识,对iCAN协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所设计的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的综合测试系统由基本系统和扩展系统两部分构成。基本测试系统设计面向基本的标准实验设备,利用广州致远的iCAN系列功能模块构成;扩展系统设计面向测试系统的综合性设计,实现iCAN网络与其它控制网络如PLC网络的互连,并通过CANET-100转换器实现iCAN总线与上位PC机的通信。测试系统的上位监控界面设计采用工业组态软件MCGS完成,MCGS与总线的数据交互采用OPC方式实现。通过OPC实现iCAN网络与MCGS间的数据传输。在完成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综合测试系统的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如何采用基于DSPTMS320LF2407A主控芯片设计iCAN综合数据采集卡,叙述了其整体设计思想, 给出了具体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如何实现对iCAN协议的解析。本文的最后通过设计三个实际的实验例子,进一步展示了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综上所述,该测试系统由基本测试系统和综合测试系统构成,并提供iCAN综合数据采集卡的设计方法和三个实验例程,可为学生提供分层学习、综合学习以及设计开发平台,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新颖性和实用性。本课题研究的测试系统模式同样适用于其它工业现场总线测试系统。 关键词:CAN总线,iCAN协议,DSP,PLC,组态软件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diaorunze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照明用电占人类总发电量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电子镇流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功率因数高低的要求更加明确,功率因数高低已成为综合衡量整流设备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次课题采用功率因数控制芯片UC3854为核心,设计了一种较宽电压输入范围、固定电压输出的250W的AC/DC变换器。对该变换器所用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系统与UC3854芯片的原理和结构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介绍了UC3854的管脚排列及功能。所设计的以UC3854为核心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能在90V~220V的宽电压输入范围内得到稳定的380V直流电压输出,并使功率因数达到0.99以上。 MATLAB强大的信号分析处理能力对高效地设计APFC系统及整定各个环节的参数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同时也采用MATLAB设计实现了一个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的仿真,用SIMULINK已有模块模拟了UC3854的控制过程,给出了仿真电路和波形。 本文创新性的将系统工程引入APFC电路中,将系统工程中的建模分析和状态空间法应用到此次设计的系统中,使得此次工程设计提升到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上。用数学模型可以表达出主电路的工作原理,从状态空间法中找出了改变系统动态性能的相应参数,为此类电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上传时间: 2013-05-24
上传用户:15736969615
船舶自动操舵仪又称自动舵,用来保持船舶在给定航向或航迹上航行,是船舶操纵的关键设备。船舶自动舵尚没有专用的故障诊断系统,当前的维修方法不能满足快速保障和应急保障的需要。本文结合某型自动舵微机通道故障诊断科研项目,重点论述某型自动舵数字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设计与实现,研究了基于模糊推理的船舶自动舵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船舶自动舵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对某型自动舵充分调研,在了解系统软、硬件的总体技术要求和指标的基础上,建立检测对象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确定故障检测的对象特点,为系统故障仿真、参数辨识做好准备,并为后续的故障检测、诊断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结合某型自动舵数字控制系统实际情况,确定其故障诊断系统采用分层递阶结构。系统底层为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信号检测单元,负责获取微机通道的总线控制权以及信号预处理;系统中间层为通讯子系统,负责对底层多个检测单元信息集中传送;系统顶层为故障诊断和显示子系统,负责对微机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诊断结论。 船舶自动舵系统结构繁杂,很多故障很难用精确的公式将它表示出来,提出了基于模糊推理的船舶自动舵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提高了自动舵故障诊断准确性。该系统将模糊数学、模糊诊断原理及专家经验相结合,采用模糊产生式知识表示法,确定模糊关系矩阵及语义距离,设计相关硬件平台,实现了船舶自动舵故障诊断模糊专家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为解决船舶自动舵模拟电路故障诊断复杂多样难于辨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电路仿真分析,给出了各故障模式下电压频率响应,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故障特征,建立了以支持向量机为基础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模型。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有效诊断模拟电路中的元件故障,且对于元件容差引起的故障诊断模型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满足非线性电路的故障诊断要求。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evil
随着绿色工程的实施,在照明领域,已将电力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到电气照明中去,所以寻找绿色、高效、长寿命、光色好等优点的照明设备已成为必然。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gh-Intensity-Discharge)由于光效高而节能,已经在照明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电感镇流器存在诸多缺点,故与之配套的HID灯电子镇流器的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基于数字控制的HID灯电子镇流器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本文第二章阐述了气体放电的基础知识和电光源的基本参数。比较了电子电感镇流器的优缺点,针对HID灯对电子镇流器的要求,介绍了电子镇流器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第三章对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对电子镇流器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与比较,选定了传统的三级结构进行设计,其次是对电子镇流器的核心-逆变器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选定了全桥逆变结构,再次是对HID灯的各种点火电路的结构进行分析,本文选定了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的点火的方式;最后是对灯的声谐振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比较与分析,给出通过数字调频的方式来抑制声谐振理论分析。第四章主要通过比较各种功率因数校正的优缺点,并采取了基于boost结构的临界功率因数校正。第五章对HID灯启动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段线性控制的策略,给出了控制的理论分析;比较了间接和直接两种控制恒功率的方法,选定间接控制方式。第六章主要对数字控制的250W金卤灯的样机的实现中的部分电路(保护、驱动、逆变)进行分析与设计并给出了部分电路图和软件设计的流程图以及部分仿真与试验波形。最后在第七章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本文的设计进行小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上传时间: 2013-07-16
上传用户:heart_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