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生产测试

  • 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设计研究.rar

    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作为交流伺服系统的主流,在工业生产自动化领域中应用广泛、前景广阔。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作为伺服系统的执行机构,其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伺服系统的性能。因此,精心设计性能优异的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课题系统研究了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本体设计,包括设计方法、性能计算、有限元分析、参数计算、控制仿真、实验测试等。 首先,综述和分析了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研究了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设计特点和方法。开发了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电磁计算程序,结合有限元计算数值的校正,完成对样机的性能计算,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接着,深入分析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气隙磁场,得到充磁方式、极弧系数、不均匀气隙、永磁体厚度等因素对气隙磁场的影响,绘制了各因素对气隙磁场基波和谐波总量影响的曲线,通过优化设计,得到了明显改善的正弦气隙磁场。并拓展研究总结了不同永磁体形状和尺寸对永磁直流电动机在换向和性能上的影响,取得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然后,基于Ansoft、MagNet电磁分析软件建立了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深入研究了电机的反电势波形、稳态运行性能和齿槽转矩,计算了直、交轴同步电抗等重要参数。建立了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Id=0控制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 最后,对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进行了实验测试和分析,包括反电势波形与磁场波形测试、性能曲线测试、直交轴同步电抗的测量。对测试结果与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标签: 永磁同步 伺服 电动机

    上传时间: 2013-08-04

    上传用户:qazwsxedc

  • 智能双频金属探测器的研究.rar

    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金属探测系统也正向着新的方向进行快速更新和发展。金属探测器最初主要应用于工矿探测和军用探雷,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旅行安检以及食品、纺织、木材、玩具、药品等生产加工行业的质量安全检测。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及金属探测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凸现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提升和完善金属探测仪器的性能,已经成为本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课题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双频率工作的数字式金属探测系统,可以同时以较高的精度检测到铁磁性和非铁磁性金属,从工作模式上彻底改变普通金属探测器检测种类单一和精度不高的现状。该检测系统采用多通道同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产生正弦信号源,通过电涡流传感器检测金属异物。系统以TMS320LF2407为数据处理中心,利用自学习算法来实现系统参数的自动调整,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提高金属探测器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从金属检测的理论分析和双频金属探测器的设计两个方面做了具体阐述。理论分析部分从电磁场的角度论述了金属物质的幅度和相位特性,并得出了检测频率与不同金属的检测灵敏度存在相关性的结论。文中把系统设计分为三大部分: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系统硬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实现方案;硬件设计部分从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两个方面入手,详细叙述了发射、接收、解调电路以及电涡流传感器的设计过程,并着重介绍了DSP、单片机等主要芯片的接口电路设计,包括基于RS-485的SCI串口通信的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部分主要阐述了在CCS、u-Visin集成环境下DSP系统和人机对话系统的程序流程,并叙述了系统自学习方法的实现过程,最后着重分析了SCI串口通信的软件实现方法。 文中最后整理了系统测试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分析可知,采用双频工作的金属探测器对铁磁性和非铁磁性金属都有较高的检测精度。整个系统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较好,易于扩展升级、性价比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标签: 双频 金属探测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bruce

  • 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基准测试研究.rar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允许非接触式数据采集的自动识别技术。其中工作在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频段的无源RFID系统,由于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系统所使用的无源标签具有识别距离长、体积小、成本低廉等突出特点。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品牌型号的UHF RFID无源标签,由于不同品牌型号的标签在设计与制造工艺上的差异,这些标签在性能表现上各不相同,这就给终端用户选择合适自己应用的标签带来了困难。RFID基准测试就是在实际部署RFID系统前对RFID标签的性能进行科学评估的有效手段。然而为了在常规实验室条件下得到准确公正的测试结果,需要对基准测试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正是研究符合EPC Class1 Gen2标准的RFID标签基准测试。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广泛应用的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基准测试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上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例如,在真实的应用环境中,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同一品牌型号的标签,很难得到一致的识读距离测试结果。另外,在某些测试场景中,使用识读速率作为测试指标,所得到的测试结果数值非常接近,以致分辨度不足以区分不同品牌型号标签的性能差异。在这些分析基础上,本文把路径损耗引入了RFID基准测试,通过有限点的测量与数据拟合分别得到不同类型标签的路径损耗方程,结合读写器天线的辐射方向图,进一步得到各种标签受限于读写器接收灵敏度的覆盖区域。无源标签由于其被动式能量获取方式,其实际工作区域仍然受限于前向链路。本文通过实验测试出这些标签的最小激活功率后,得出了各种标签在一定读写器发射功率下的激活区域。完成这些步骤后,根据这两种区域的交集可以确定标签的工作区域,从而进行标签间的比较并达到基准测试的目的,并能找出限制标签工作范围的瓶颈。 本文最后从功率损耗的角度研究了标签之间的相互干扰,为用户在密集部署RFID标签的场景中设置标签之间的最小间隔距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标签: 超高频 射频识别 基准测试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hbsunhui

  •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仪表远程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ar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管理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传统的仪表、现场总线和以太网技术相结合,研制带有总线接口的现场智能检测仪表及远程网络传输系统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困内外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仪表远程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课题的关键问题所在,并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接着对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设计中选用C8051F040单片机作为现场智能检测仪表的核心处理器,设计了信号调理电路、CAN总线接口电路和人机交互接口等,实现了对水体环境中温度、pH、盐度、浊度等常规参数的检测,以此仪表作为CAN总线节点并通过CAN接口向总线发送检测到的参数数据。还设计了基于ARM7处理器LPC2292嵌入式CAN—Ethernet网关。在网关硬件平台设计完成的基础上移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经过裁剪的适合嵌入式系统应用TCP/IP协议栈,并实现了嵌入式Web服务器,以此网关作为CAN总线主节点接收总线上的数据并保存在网关中。这样,监控中心管理人员通过IE浏览器访问嵌入式CAN—Ethernet网关的Web服务器,就能够在浏览器的Web页面上动态显示保存在网关中的智能仪表检测的实时数据。 本系统在实际测试中运行稳定可靠,通过对运行结果和性能的分析可知,将工业以太网和CAN总线技术与智能仪表结合起来,将现场智能设备的各种信息传到远离现场的控制室,可以实现某些特殊或危险的无人值守场合的监控,使生产中的事故降到最低点,同时易于设备的后期维护,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本系统是一个全开放式系统,具有很强移植性和技术升级空间,可以很容易地应用到其他监控领域如国防军工、海洋地质、环境生态等各行各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标签: CAN 总线 智能仪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蒋清华嗯

  • 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ar

    现场总线技术是当前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多种现场总线协议均由世界级厂商提出和垄断。CAN总线是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现场总线之一,其应用层协议有国外公司的CANopen和DeviceNet,由广州致远电子推出的现场总线iCAN协议以其简洁方便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得到国内用户的积极相应。为了在高校的现场总线教学中推广具有我们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应用,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套功能完善、综合性强的基于iCAN协议现场总线技术的实验室教学系统。本课题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构建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的综合测试系统,力求使学生通过该系统的学习掌握现场总线iCAN协议相关知识,为将来快速进入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本文首先介绍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综合测试系统的研究背景、目的及其意义,详细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和CAN总线的相关知识,对iCAN协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所设计的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的综合测试系统由基本系统和扩展系统两部分构成。基本测试系统设计面向基本的标准实验设备,利用广州致远的iCAN系列功能模块构成;扩展系统设计面向测试系统的综合性设计,实现iCAN网络与其它控制网络如PLC网络的互连,并通过CANET-100转换器实现iCAN总线与上位PC机的通信。测试系统的上位监控界面设计采用工业组态软件MCGS完成,MCGS与总线的数据交互采用OPC方式实现。通过OPC实现iCAN网络与MCGS间的数据传输。在完成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综合测试系统的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如何采用基于DSPTMS320LF2407A主控芯片设计iCAN综合数据采集卡,叙述了其整体设计思想, 给出了具体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如何实现对iCAN协议的解析。本文的最后通过设计三个实际的实验例子,进一步展示了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综上所述,该测试系统由基本测试系统和综合测试系统构成,并提供iCAN综合数据采集卡的设计方法和三个实验例程,可为学生提供分层学习、综合学习以及设计开发平台,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新颖性和实用性。本课题研究的测试系统模式同样适用于其它工业现场总线测试系统。 关键词:CAN总线,iCAN协议,DSP,PLC,组态软件

    标签: iCAN 现场总线 协议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diaorunze

  • 光伏阵列ⅠⅤ特性曲线测试设备研究.rar

    光伏阵列是光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同时也是光伏系统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合理配置光伏阵列,提高光伏阵列的利用效率一直是光伏系统设计的研究重点,也是降低光伏系统发电成本的重要措施。本文采用了可变电子负载现场测试方法,设计并研制出基于Philips公司的LPC2214的光伏阵列测试仪样机。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在于: 1.在基于LPC2214测试控制部分的硬件电路设计中,为电压和电流的采样各设置了四路不同量程的采样通道。采样时系统自动选择最合适的量程,提高电压和电流大范围测量时的精度; 2.通过对系统进行一次预采样来确定光伏阵列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预采样的方法只需要使可变电子负载完成一次由阻值为零到阻值为无穷大的操作; 3.对测试得到的数据首先将电压值进行从小到大的升序重组,其对应的电流值采用lagrange中值法对进行数字滤波处理,从而消除由于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 4.对辅助电源、测试控制电路和液晶显示进行了一体化的设计,使光伏阵列特性的测量和显示可以在本测试仪上一次完成; 5.本测试仪样机可以利用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以及测量的实时数据对光伏阵列的特性曲线进行预估和分析。 通过对光伏阵列进行实际测量,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样机测试系统运行稳定、携带方便、测量精度较高、一次完整的测试只需14ms左右,测试速度快,并且测量得到的伏安特性可以在液晶上直接以曲线的形式显示,使测得的阵列特性更为直观,能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标签: 光伏阵列 特性曲线 测试设备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fairy0212

  • 线束导通检测与管线气密检测系统的设计.rar

    线束导通检测与管线气密检测系统是一种保证线束质量和可靠性以及管线密闭性的最基本测试仪器,它可以剔除大量线束连接中出现的短路、断路、误配线和接触不良等故障,也可以用于检测管线的气密性是否符合实际生产要求,从而提高相关工业产品的质量及稳定性。 本文详细介绍了线束导通检测与管线气密检测系统的硬件制作及软件设计。论文首先阐述了课题背景和线束导通检测与管线气密检测装置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同时对线束测试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常见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随后详细介绍本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以及系统的结构组成。文章主体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线束检测系统的设计,第二部分为管线气密检测系统的设计,第三部分为检测信息编辑PC机软件的设计。三大部分涵盖软、硬件的设计研究,但在设计及功能上相对独立,故分开进行介绍。 作为第一部分线束检测系统设计的开头篇,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导通检测、数据读写、人机交互等各个模块的硬件设计。第三章以第二章所介绍的硬件结构为基础,从线束检测算法、数据通信、数据存取等方面逐层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对线束检测系统软件部分的介绍。按照第一部分的模式,第二部分所包含的四、五两章对本系统中的管线气密检测部分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度剖析。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基于MFC的PC机信息编辑软件的开发,分别从开发工具、软件架构、算法等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 本论文介绍的汽车线束检测系统可以支持最多1024个线束点,8路气密管线的检测,并且能管理并存储线束测试的大量数据,方便操作人员查看线束测试情况,同时线束检测部分具有自学习功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标签: 线束 导通 检测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mq0059

  •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产品化研制.rar

    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是国内当前电气传动和自动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技术攻坚的难点。矢量控制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是在电机统一理论、机电能量转换和坐标变换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其思想就是将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将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按转子磁场定向的两个直流分量并分别加以控制,从而实现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以期达到独立控制电机转矩的效果。 本课题基于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采用TI公司最先进的电机控制专用DSP芯片TMS320F2812,开发出了一套基于转子磁链位置估计和转子速度估计的电流转速双闭环的转子磁场定向直接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并实现了实际运行,初步达到了产品化的目标。主要的工作如下: (1)从电机数学模型和坐标系变换入手,采用电流转速双闭环的转子磁场定向直接矢量控制方案,深入探讨了SVPWM和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并完成了调速系统的功能框图; (2)基于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F2812和MITSUBISHI的IPM模块PM50RSA120,设计了调速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控制电路,驱动电路,电源电路和操作面板电路等; (3)设计了基于转子磁链位置估计和速度估计的电流转速双闭环的转子磁场定向直接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软件部分,给出了调速系统的软件流程图和各子模块的具体实现; (4)采用先进的自适应Fuzzy-PI调节器来代替传统的PI调节器作为速度控制器,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5)搭建了整个变频调速实验平台,进行了整机测试,给出了实验结果和结论。 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矢量变频器成品生产中,在北京天华博实电气有限公司的变频器生产车间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运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获得用户好评,不失为一套具有先进性、新颖型、实用性的高性能变频调速系统。

    标签: 异步电动机 变频调速系统 矢量控制

    上传时间: 2013-05-25

    上传用户:er1219

  • 基于ARM和模糊—PID挤塑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rar

    电线电缆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产业,在铁路通信中,皮泡皮通信电缆因为其具有与其它电缆相同性能的情况下,直径小、成本低、重量轻的特点,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而在单线挤塑机中的温度控制直接影响电缆的性能质量。温度控制的可靠与否及其控制精度的高低己成为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温度控制也成为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艺控制当中,应尽量减小其超调量、波动、响应时间和偏差,这对产品的质量,产量和原料的节省都是及其重要的。 本文主要针对挤塑机的温度这个参数进行控制。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分析了传统PID、和模糊控制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系统选用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在硬件方面,在分析了系统控制对象的基础上,以LPC2131为控制核心,运用MAX6675采集温度、LCD和键盘作为人机交换平台、以PWM方式对固体继电器进行控制。软件方面,在ARM的集成开发环境AD1.2下,利用C语言,进行了软件的设计与调试,实现了硬件的配置和整体控制系统的所有功能。同时也实现了用Modbus协议与PC机通讯的下位机部分程序,并运用串口调试助手V2.2测试了其功能性。另外论文详细的给出了控制平台的各个功能程序模块软件流程。通过在实验室对系统进行了模拟实验,该控制平台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预期的功能,证明了将模糊PID算法引入挤塑机温度控制系统当中,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效果,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标签: ARM PID 模糊

    上传时间: 2013-05-23

    上传用户:skhlm

  • 液晶显示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ar

    现代社会,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容量呈爆炸式的增长,人们获得的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这其中人类获得的视觉信息很大部分是从各种各样的电子显示器件上获得的,随着微电子技术和材料工业的进步,图像显示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显示器,其中一些在显示品质上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同时这些显示器件满足设备了小型化和低功耗的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竞争和发展,平板显示器件尤其是液晶显示器件(LCD)已经脱颖而出大规模的进入市场,成为新世纪显示器件的主流。其中TFT-LCD是目前唯一在亮度、对比度、功耗、寿命、体积和重量等综合性能上全面赶上和超过CRT的平板显示显示器件。它的性能优良、大规模生产特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原材料成本低廉,发展空间广阔,迅速成为新世纪的主流产品,是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本论文在深入理解了LCD显示机理,尤其是TFT-LCD的显示驱动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纬视晶公司提供的TFT液晶模块,以嵌入式目前比较常用的FPGA系列芯片中的EP1C6Q240C6为核心设计制作出了由单片机(MCU)+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SRAM的液晶显示控制系统。文章阐述了该控制系统从硬件选型,到系统模块硬件电路设计以及系统软件设计的整个过程。该控制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电源模块、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微处理器模块、静态RAM模块以及触摸屏控制模块。其中微控制器模块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对液晶屏得数据传以及其它控制功能,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模块采用VHDL语言编程,实现对屏的时序控制,最终实现对液晶屏图像显示的控制。最后通过对使用该控制板点亮的液晶屏进行光学测试验证了这种设计方案的可靠型和稳定性。 本设计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可为以后液晶屏控制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标签: 液晶 显示器控制 系统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7-22

    上传用户:s蓝莓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