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汽车级

  • 基于LabVIEW的汽车线束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ar

    国内外目前的线束检测系统也有了一些应用,但要么功能单一,过于简单,要么价格昂贵,无法广泛应用。因此开发高性能的汽车线束检测系统对我国汽车行业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提高汽车安全性的同时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基于LabVIEW的汽车线束检测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⑴阐述了当前国内外线束检测系统的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汽车线束检测系统整体架构。该方案采用计算机作为上位机系统,使用LabVIEW进行上位机软件设计,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使用虚拟仪器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使用功能强大的AVR ATMega64单片机作为下位机硬件核心,利用PCI总线实现上下位机的通信。 ⑵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首先介绍了系统设计中涉及到的理论基础,包括虚拟仪器,数据采集等;介绍了系统总体架构,对主要组成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硬件和软件总体设计。 ⑶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介绍了数据采集卡上的总线通信电路、存储电路、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缓冲驱动电路、数模转换及比较电路和导通检测卡上的检测电路、附加电路。 ⑷介绍了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设计。首先进行了软件的需求分析,然后对系统主界面、选择线束、编辑模块库、编辑测试台、编辑线束、功能设置等软件主要界面进行介绍,主要介绍了各界面的功能,对某些重点功能的实现也进行了详细讲解;对于测试等功能进行了说明,给出了程序设计的具体流程;同时也介绍了LabVIEW软件程序生成可执行文件和安装文件的具体步骤。 ⑸本线束检测系统功能强大,最多能够支持到8192个线束点,能够完成线束的断路、短路、误配、二极管检测和气密测试;附加的模块库导入导出,自学习导入和Excel导入等功能,减小了用户的工作量;采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也方便了用户的查找和对数据的移植。

    标签: LabVIEW 汽车线束 检测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天大地大

  • MEMS传感器弱信号检测电路及集成设计.rar

    高精度惯性加速度计能够实现实时位移检测,在当今民用和军用系统如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卫星火箭和导弹等中间具有广泛的需求。在高精度惯性加速度计中,特别需要稳定的低噪声高灵敏度接口电路。事实上,随着传感器性能的不断提高,接口电路将成为限制整个系统的主要因素。 本论文在分析差动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电容式加速度计的全差分开环低噪声接口电路。前端电路检测传感器电容的变化,通过积分放大,产生正比于电容波动的电压信号。 本论文采用开关电容电路结构,使得对寄生不敏感,信号灵敏度高,容易与传感器单片集成。为了得到微重力加速度性能,设计电容式位移传感接口电路时,重点研究了噪声问题和系统建模问题。仔细分析了开环传感器中的不同噪声源,并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了仿真验证。建立了接口电路寄生电容和寄生电阻模型。 为了更好的提高分辨率,降低噪声的影响如放大器失调、1/f噪声、电荷注入、时钟馈通和KT/C噪声,本论文采用了相关双采样技术(CDS)。为了限制接口电路噪声特别是热噪声,着重设计考虑了前置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及优化。由于时钟一直导通,特别设计了低功耗弛豫振荡器,振荡频率为1.5M。为了减小传感器充电基准电压噪声,采用两级核心基准结构设计了高精度基准,电源抑制比高达90dB。 TSMC 0.18μm工艺中的3.3V电压和模型,本论文进行了spectre仿真。 关键词: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接口电路;低噪声放大器;开环检测

    标签: MEMS 传感器 弱信号

    上传时间: 2013-05-23

    上传用户:hphh

  • 级联式流馈推挽DCDC变换器的研究.rar

    由于下一代微处理器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所需电流越来越大,现有的5V、12V输入的电压调节模块(VRM)已经不能满足它的要求了,因此把VRM的输入母线电压提高到48V是必然的趋势。这样做能够减小输入电流从而使得母线损耗减小,有利于效率提高,同时可以大大减小输入滤波器体积。 本课题首先分析了VRM的发展现状和常用拓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级联式流馈推挽DC/DC变换器的概念。接着,具体分析了Buck与推挽级联式流馈DC/DC变换器、双通道交错并联型Buck与推挽级联式流馈DC/DC变换器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再接着,分别介绍了Buck与推挽级联式流馈DC/DC变换器、双通道交错并联型Buck与推挽级联式流馈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同路的建模和设计方法,并给出设计实例。最后,分别用这两种拓扑结构制作了两台48V输入、3.3V/10A输出的样机,并对两者进行了一定的实验比较研究,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

    标签: DCDC 级联 变换器

    上传时间: 2013-07-29

    上传用户:gxrui1991

  •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rar

    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内燃机和电机作为动力源,成为解决排污和能源问题最具现实意义的途径之一,集成一体化起动/发电机(ISG)技术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未来汽车的先进技术之一,也是当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论文以ISG型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和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混和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构型的优缺点,介绍了ISG型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各总成选型分析,选择了发动机、电机、电池等部件,接着根据性能指标,确定了发动机、电机、电池等部件参数匹配。 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作为HEV控制系统的关键,主要负责对行驶需求功率的合理分配,保证HEV高效运行,使发动机燃油消耗和排放达到最优。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硬件采用了TMS320F2812芯片,由于它功能强大,I/O资源丰富,并且支持广泛用于汽车电控的CAN通讯,因此,非常适合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实时控制。本文研究了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以TMS320F2812型DSP为核心,组建了混合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在充分利用DSP内部模块的基础上对它的外部总线进行扩展。并设计了电源模块、A/O模块、IO模块、CAN总线模块和串口通讯模块。在模块化设计方式基础上建立了混合动力控制策略的软件设计。 为了证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DSP总成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在MATIAB/Simulink环境下,以hdvisor为仿真平台,依据系统的结构、控制策略,对相关模块进行修改,建立了ISG型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的仿真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在Advisor仿真软件中输人仿真参数,设置仿真性能,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以及一些重要性能曲线的仿真结果。与同样参数设置的传统燃油汽车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油耗和排放都得到了很好的降低。

    标签: 混合动力 汽车驱动 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7-08

    上传用户:cx111111

  •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rar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能源、环保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纯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噪声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被称作绿色环保车。作为发展电动车的关键技术之一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是电动车产业化的关键。本课题配合“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的电动汽车的研制”,研制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直接检测及管理电动汽车的储能电池运行的全过程,包括电池基本信息测量、电量估计、单体电池间的均衡、电池故障诊断几个方面。 本论文主要工作是研制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管理系统。研究铅酸蓄电池二阶模型的建立与剩余容量的卡尔曼滤波估算方法。分析铅酸蓄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影响蓄电池组剩余容量SOC(state of charge)的主要因素。 介绍了基于DSP2407的蓄电池组控制器的硬件平台,完成DSP小系统、电池数据采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CAN总线相关电路等硬件电路设计、调试、完善。独立完成系统所有软件设计,包括:主程序设计,电池基本信息检测子程序设计,电池剩余电量卡尔曼滤波估算程序设计,电池状态检测子程序设计,CAN收发子程序设计,EEPROM读写子程序设计。 最后,在电动汽车上搭建实验平台,将铅酸蓄电池组与设计的软硬件系统联合进行调试、试验。测得了相关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电池管理系统硬件电路可靠、经济、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实现: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的模拟量采集;剩余电量的计算和电池状态的判断;实时显示,故障时报警等BMS相关功能。

    标签: 纯电动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6-11

    上传用户:hustfanenze

  • 基于软开关全桥变换器的电动汽车充电电源设计.rar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出现危机,机动车辆排气污染已占城市大气污染的很大比重,电动汽车作为无污染交通工具,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而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优化。奥运临近,我国为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真正的绿色奥运,将在奥运村及北京很多范围内使用电动汽车。本论文针对2008北京奥运会用电动汽车,对其充电电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设计。本文提出了以零电压零电流(ZVZCS)全桥软开关变换器为主拓扑的充电电源系统,实现了较高功率因数与高效率的充电设备。文中首先总结了电动汽车充电电源的研究现状和充电控制策略,进行了多种全桥软开关拓扑比较,最终选择采用副边简单辅助电路的ZVZCS变换器拓扑,该拓扑使用一个电容和两个二极管构成副边辅助电路,无需有损元件和有源开关器件,辅助电路构成简单,控制方法简单,能很好的实现主开关器件的ZVZCS,也能嵌位副边整流电压。以可靠性为大前提,对充电电源进行了参数设计。另外,本文针对轻载情况下,超前臂不能实现零电压开通的问题,对变换器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全负载范围的软开关。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拓扑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电源的可行性。

    标签: 软开关 全桥变换器 电动汽车充电

    上传时间: 2013-07-13

    上传用户:wdq1111

  •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rar

    汽车转向系统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动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关键部件。电动助力转向(EPS)是一种全新的汽车动力转向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与汽车的发展主题相符。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电控系统不断增多,这些复杂的系统,使得汽车故障自诊断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动助力转向与汽车性能协调系统的分析及综合控制研究(项目编号:50475121),针对EPS故障分析和诊断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建立了EPS系统的基本故障树模型,确定系统的故障形式,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故障模式的传播途径,以实际开发的转向轴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转向轴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具体故障树模型,并对其主要故障进行了诊断分析。 其次,提出了将CAN总线技术应用到EPS系统故障诊断中的思想,阐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策略,查找故障,执行相应操作。设计了包括控制单元的传感器故障信号采集电路及CAN控制器的EPS故障诊断系统,给出了详细的硬件电路图及ARM处理器-LPC2131单片机之间的接口硬件电路图,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CAN总线接口的程序设计,包括一些初始化程序,信号采集,故障诊断显示程序等。 最后,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完成了故障诊断系统的上层管理系统监控界面的设计,实现与故障节点的数据交换,达到诊断控制的要求。 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CAN总线的EPS故障诊断系统的方案是可行的,且系统的各个部分运行稳定、可靠,满足设计功能和要求。

    标签: 汽车 故障诊断 电动助力转向

    上传时间: 2013-07-18

    上传用户:wang5829

  •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换器的研究.rar

    在低功率应用领域中,为了降低成本,单级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单级PFC技术是把PFC变换器和DC/DC变换器结合在一起,共用一个开关管和一套控制电路,同时提高功率因数和对输出电压进行快速调节。本文针对单级PFC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首先研究了基本Boost型单级PFC变换器,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特性,指出在现有的单级PFC变换器中,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如何提高变换器的效率和控制中间储能电容电压在450V以下。同时分析了Boost型单级PFC变换器的三端和两端拓扑结构,并讨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接着引用了直接功率传递原理(DPT),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可实现直接功率传递的单级PFC变换器。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该变换器在引入直接功率传递原理的基础上,相对于一般单级PFC变换器来说,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良好的功率因数校正效果。同时可以将单级PFC变换器中间储能电容电压的值限制在450V以下。最后,本文用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证明了这种新型的单级PFC变换器比一般的单级PFC变换器性能更优越。

    标签: ACDC 单级功率 因数校正

    上传时间: 2013-05-19

    上传用户:shenglei_353

  • 软开关PWM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rar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双向DC/DC变换器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软开关技术的出现,使双向DC/DC变换器不断朝着高效化、小型化、高频化和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软开关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双向DC/DC变换器的开关损耗,提高变换器的工作效率,为变换器的高频化提供可能性,从而减小变换器的体积,提高变换器的动态性能。双向DC/DC变换器在直流不停电电源系统、航空电源系统、电动汽车等车载电源系统、直流功率放大器以及蓄电池储能等场合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首先在研究硬开关的缺陷上,提出软开关技术;然后在研究双向DC/DC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应用及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几种拓扑结构进一步阐述;把软开关技术和双向DC/DC变换器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该双向DC/DC变换器的降压变换电路采用移相控制ZVSPWMDC/DC变换器;升压变换电路采用Boost升压和推挽式升压两种变换器相结合的两级升压的新型变换器。 在分别对移相控制ZVSPWMDC/DC变换器和Boost推挽式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使用PSpice9.2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变换器的主电路进行仿真和分析,验证该新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标签: DCDC PWM 软开关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2525775

  • 基于UC3854的两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研究.rar

    近几十年来,由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使公用电网受到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的污染日益严重,功率因数低,电能利用率低。为了抑制电网的谐波,提高功率因数,人们通常采用无功补偿、有源、无源滤波器等对电网环境进行改善。近年来,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作为抑制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功率因数校正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了无源功率因数与有源功率因数的优、缺点,并详细分析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在通过对主电路拓扑与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后,选择BOOST变换器作为主电路拓扑,采用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UC3854控制器,设计了容量为300W的两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前一级电路,计算了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元件参数。根据此参数,基于MATLAB环境下对功率因数校正前、后的电路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波形的分析。最后搭建实验电路进行实验,采集实验波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步验证了本设计参数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本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使电路的功率因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电路的总谐波畸变因数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减少了对电网的污染。并且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为后一级的电路设计奠定了基础。

    标签: 3854 UC 有源功率因数

    上传时间: 2013-05-22

    上传用户:源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