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与银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银行办理业务占去了人们很大一部分时间,据日常生活经验,在银行办理业务的人均排队时间达到了两个小时,这种等待大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等特性的银行缴费系统,该系统以当前强大的网络系统为基础,能够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向银行缴纳水、电、燃气、电话等费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卡缴费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包括串口、JTAG、以太网、音频、USB、LCD触摸屏等接口电路的设计及各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接着详细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磁卡读卡器的软、硬件工作原理,为其设计了基于串口的驱动程序;然后介绍了触摸屏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触摸屏的校正算法。最后介绍了基于MiniGUI的缴费通系统软件的设计,给出了系统的联合调试结果。 本缴费系统使用ARM9内核的2440处理器作为核心处理器,其主要外设有网卡、磁卡读卡器和触摸屏,其中网卡用于系统和网络的连接,提供局域网、电话线、ADSL三种上网方式;读卡器用于读入用户银行卡信息;触摸屏用于人机交互,包括用户输入密码、缴费金额及向用户显示历史缴费信息等功能。软件部分底层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使用MiniGUI集成开发环境,通过触摸屏向用户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文章最后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上传时间: 2013-05-21
上传用户:凤临西北
现在,下一代嵌入式微处理器和软件面临着不断减小的产品寿命。而由此产生的缩短的研发周期则要求设计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更为复杂的处理器和软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嵌入式系统的仿真逐渐成为在新的可编程结构的开发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嵌入式系统仿真核心的指令集仿真器,由于普遍使用的解释型仿真器的性能较低,从十几年前开始,人们就开始了对编译型指令集仿真器的研究。但是,由于编译技术的限制,它从来没有能够在商业产品中推广。 ARM公司06年新推出的Cortex-M3系列芯片已经广泛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本文将针对基于ARM Cortex-M3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出一个仿真平台,以ARM Cortex-M3 所采用最新的Thumb-2 指令集作为目标指令集,设计了其仿真器,给出了一种优化的解释型指令仿真机。 1.首先介绍了Thumb-2 指令集的编程模型,包括目标指令集支持的处理器的模式、寄存器和存储器的组织。 2.其次建立了仿真平台。在平台的建立过程中,设计了结合编译技术速度和解释技术灵活性的仿真机;完成了Thumb-2 指令集体系结构的描述;实现了存储器接口,从而可以满足目标指令集对存储器的访问要求;介绍了ELF 文件格式,并设计了将ELF 文件中的指令和数据装入存储器的装载程序。 3.最后以一个基于ARM Cortex-M3 处理器的机器小车嵌入式系统为例,对仿真平台进行功能上的验证。
上传时间: 2013-07-19
上传用户:111111112
指纹识别是在指纹图像上找到指纹的特征,通过计算机模糊比较的方法,把两个指纹的特征模板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相似程度,最终得到两个指纹的匹配结果。本文对现已存在的多种指纹识别算法进行编程比较,并对细化算法提出改进。同时采用基于ARM7TDMI内核的32位处理器S3C44B0作为主控制器,半导体电容传感器FPS200作为指纹数据采集设备,构建了自动指纹识别系统。论文完成主要工作如下: 1、指纹采集模块的设计:根据FPS200的相关寄存器资源和管脚特性,完成指纹传感器FPS200的电路设计;研究FPS200主要寄存器的功能和图像采集方式,给出FPS200在三种工作方式下的工作流程,并且对三种工作模式进行分析。 2、指纹识别算法研究:通过对现已存在的多种图像预处理算法进行编程实现和对比研究发现,细化后的图像多存在短线、断线、毛刺等干扰以及细化不彻底的现象,为此提出了新的修复算法:分析目标点周围纹线的走向趋势,选择去除或者保留周围的相连点,较好地解决了细化不彻底的问题;再对细化后的图像采用方形模板进行纹线跟踪,去除伪特征点,克服了逐步递进的纹线跟踪算法过于复杂、不易实现等问题。 3、采用Sansung公司基于ARM7TDMI内核的32位RISC处理器S3C44B0,构建了自动指纹识别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电源管理部分、指纹图像采集模块、存储器模块、JTAG调试接口以及与外设连接的串行接口。硬件部分主要完成指纹采集模块接口的设计与开发,软件部分主要完成指纹图像采集程序、指纹识别算法程序和串口通信程序的开发,此外还通过串口实现指纹数据上传到上位机,在VB环境下实现了简易的人机交互软件,提供指纹图像的直观显示,用于对指纹识别程序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上传时间: 2013-05-22
上传用户:Andy123456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现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T波交替(T-wavealtemans,TWA)作为一种非稳态的心电变异性现象,是指心电T波段振幅、形态甚至极性逐拍交替变化。大量研究表明,TWA与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等有直接密切的关系,已成为一种无创独立性预测指标。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微伏级的TWA已经可以被检出,并且精度越来越高。本文以T波交替检测为中心,基于ARM给出了T波交替检测技术原理性样机的硬件及软件,实现实时监护的目的。 在TWA检测研究中,需要对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即信号去噪和特征点检测。小波分析以其多分辨率的特性和表征时频两域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成为我们选取的心电信号自动分析手段。文中采用小波变换将原始心电信号分解为不同频段的细节信号,根据三种主要噪声的不同能量分布,采用自适应阈值和软硬阈值折衷处理策略用阈值滤波方法对原始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同时基于心电信号的特征点R峰对应于Mexican-hat小波变换的极值点,因此我们使用Mexican-hat小波检测R峰,通过附加检测方案确保了位置的准确性,并根据需要提出了T波矩阵提取方法。 随后文章介绍了T波交替的产生机理及研究进展,分别从临床应用和检测方法上展现了目前TWA的发展进程,并利用了谱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移动平均修正算法分别从时域和频域对一些样本数据进行T波交替检测。在检测中谱分析法抗噪能力较强,但作为一种频域检测方法,无法检测非稳态TWA信号,而相关分析法受呼吸、噪声影响较大,数据要求较高,因此可以在谱分析检测为阳性TWA基础上,再对信号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克服自身算法缺陷,确定交替幅度和时间段。最后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讨论研究,从而降低检测误差。 文章还设计了T波交替检测技术原理性样机的关键部分电路和软件框架。硬件部分围绕ARM核的Samsung S3C44BOX为核心,设计了该样机的关键电路,包括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外部存储电路、通信接口电路等)。其中在采集模块中针对心电信号是微弱信号并且干扰大的特点,采用了具有高共模抑制比和高输入阻抗的分级放大电路,有效的提取了信号分量:A/D转换电路保证了信号量化的高精度。利用USB接口芯片和删内部异步串行通讯实现系统与外界联系。系统软件中首先介绍了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然后给出了心电信号分析及处理程序设计流程图及实现,使它们共同完成系统的软件监护功能。
上传时间: 2013-07-27
上传用户:familiarsmile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和加密技术成为当今热门的技术。本文将两方面的技术结合起来,在对ARM嵌入式系统和高级数据加密标准算法Rijndael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应用做了研究。 文中首先分析了嵌入式系统和数据加密算法的发展状况,介绍了 ARM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和 Rijndael 算法原理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课题研究,详细介绍了开发板 SHX-ARM7 的硬件配置和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的建立,包括 ADS1.2和超级终端的设置。 文中深入研究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和 Rijndael 算法在开发板上的编程实现,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选择移植的μC/OS-Ⅱ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为进一步的嵌入式应用打下基础。Rijndael 算法的实现分为三大模块:密钥扩展、加密和解密模块,其结果可作为API函数,在嵌入式加密应用软件编程中直接调用。 本文对基于 ARM 的 Rijndael 算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基于ARM微处理器与Rijndael算法的IC卡数据加密系统的设计方案,并提出了三种密钥安全管理方案,经比较重点描述了“一卡一密、一次一密”的密码管理思想。该方法能够保证每张 IC 卡每次用来存储重要数据时的初始密钥都是随机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破译难度,提高了安全性。 在结论中阐述了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内容。
上传时间: 2013-07-06
上传用户:kjgkadjg
由于永磁伺服电机具有转子转动惯量 小,响应速度快,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电机体积小,消除电刷而减少噪音和维护等其他电机难以比拟的优点,在高性能位置伺服领域,尤其为伺服电机组成的伺服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 永磁无刷电机有两种形式:方波式和正弦波式。本文主要研究以pmsm 为伺服电机的伺服系统 目前实现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主要采用dsp、dsp+fpga和dsp+asic三种途径。而前两种方式实现位置控制编程量较大,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针对高性能交流伺服驱动要求,基于fpga技术开发出了完整的闭环电流控制和速度控制的伺服系统单片解决方案—irmck201。本文就是基于这种数字运动控制芯片,设计了dsp和irmck201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性能优越,结构简单,编程任务小,开发周期短等优点,对其他交流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也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上传时间: 2013-06-07
上传用户:zgu489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IC智能卡正在并已经融入当今信息技术的主流,人们已愈来愈多地开始接受和使用IC智能卡。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传统的IC卡读写机具可以分为两种:座式IC卡读写器和IC卡手持POS机。无线局域网、嵌入式系统和生物鉴别三种技术相结合的IC卡手持POS机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ARM+DSP协作架构的射频IC卡无线手持POS机设计方案。 本文首先介绍了ARM+DSP嵌入式系统,指纹识别技术和无线数传技术,提出了ARM+DSP协作架构的双处理器连接方案。之后,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为ARM和DSP两个子系统,分别以LPC2210和TMS320VC54025为核心,加上存储器和各种外设。详细说明了两个CPU通过HPI主机方式进行通信、主机系统的主控处理器LPC2210外设的接口电路设计。 软件部分包括嵌入式μ C/OS-Ⅱ移植要点,任务设计,驱动程序设计等。详细说明了在嵌入式μ C/OS-Ⅱ平台中,显示任务,键盘任务和IC卡读写任务设计过程以及它们的驱动程序的代码的编写。 本课题的研究己取得阶段性成果,能够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3-06-07
上传用户:黑漆漆
数字通信系统中,在实际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的影响,接收端所收到的数字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为了减小误码率,提高接收质量,必须采用差错控制编码。对于数字视频通信系统这类高码率,高要求的系统,为了提供优良的图象质量,采用差错控制编码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的DVB-T系统差错控制技术是针对于数字视频通信而设计的,提出了纠错编码结合交织技术的实现方案,即RS(204,188,8)截短码、卷积交织、卷积码三种技术的级联。各技术中的参数设计为输入的MPEG-2传输流(TS流)提供了便利,在编码后可以保持传输流的帧结构和同步字节不改变,使接收端的同步捕获和同步跟踪成为可能。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差错控制技术,DVB-T系统,以及硬件实现所用到的FPGA实现方法。然后分别研究RS码、卷积交织、卷积码的编解码原理,并提出了三类技术的硬件实现方案。其中,重点论述了RS码解码的硬件实现。将RS码解码分为四个模块:伴随式计算,BM迭代,钱搜索和错误值计算,分别讲述每个模块的电路设计方案并给出仿真结果。最后,将该差错控制系统应用于一个输出速率恒定的实际数字视频通信系统中,按系统需要,加入了接口电路和速率控制的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gcs333
在通信系统中,人们一直致力于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研究,信道纠错编码技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1993年,Turbo码的提出,以其接近Shannon极限的优异的译码性能在编码界引起了轰动,并成为研究纠错编码的热点课题。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Turbo码已经走向了实用化的道路,如何用硬件实现有效的Turbo码编译码器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 论文以基于FPGA实现Turbo码译码器为研究目标,首先分析了Turbo码的基本编译码原理和3GPP标准的Turbo码编码结构和交织算法。然后重点分析了MAP译码算法,Log-MAP译码算法和:Max-Log-MAP译码算法,并对三种译码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复杂度的定量分析比较,对影响Turbo码译码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MATLB仿真分析。 论文在深入分析比较上述三种译码算法的基础之上,选择Max-Log-MAP译码算法进行了Turbo码译码器的FPGA设计实现。主要针对FPGA实现的数据量化、定点数据表示方式、Max-Log-MAP算法子译码器关键运算单元的FPGA设计和基于3GPP标准的Turbo码译码器的内交织的FPGA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完成了固定译码长度的Turbo码译码器的FPGA设计实现,并利用ModelSim和MATLAB分别对译码器进行了功能时序验证和FPGA定点仿真测试。
上传时间: 2013-07-09
上传用户:caixiaoxu26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是:速度、设计规模、功耗和开发周期。因此许多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被提出,其中基于FPGA的实现技术就是其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以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为应用背景,着重研究了基于FPGA的数字滤波器实现技术。本文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以Xilinx公司的FPGA为例,总结了FPGA设计的基本方法及设计流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用于产品快速开发的设计方式—基于SystemGenerator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向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者提供了自上而下的FPGA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系统地研究了基于FPGA的数字滤波器实现技术。该部分首先研究了三种适合于FPGA的FIR滤波器实现方法,直接结构、转置结构及分布式算法。其次,讨论了针对直接结构FIR滤波器的乘法器优化技术,CSD编码和系数分解,以及针对转置结构FIR滤波器的乘法器优化技术,简化加法器图,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它们的优化效果。再次,介绍了直接结构FIR滤波器中常用多操作数加法实现方法,二叉树和Wallace树,并在Wallace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FPGA的1比特多操作数加法结构,这种实现结构在实现采样字长与系数字长均为l比特的FIR滤波器时,使FPGA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最后还给出了三种FIR滤波器实现方法在FPGA中应用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并给出了一个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实例。 论文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北斗一号”导航定位接收机中。
上传时间: 2013-08-01
上传用户:Andy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