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PLC(即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领域内得到十分广泛地应用。PLC是一种基于数字计算机技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电子控制装置,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存储用户指令,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输出,完成一系列逻辑、顺序、定时、记数、运算等确定的功能,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生产过程。本文介绍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编写的一个五层电梯的控制系统,检验电梯PLC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践证明,PLC可遍程控制器和MCGS组态软件结合有利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电梯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垂直运输工具。多层厂房和多层仓库需要有货梯;高层住宅需要有住宅梯;百货大楼和宾馆需要有客梯,自动扶梯等。在现代社会,电梯已像汽车、轮船一样,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据统计,美国每天乘电梯的人次多于乘载其它交通工具的人数。当今世界,电梯的使用量已成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追溯电梯这种升降设备的历史,据说它起源于公元前236年的古希腊。当时有个叫阿基米德的人设计出--人力驱动的卷筒式卷扬机。1858年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客梯,在美国出现,继而有在英国出现水压梯。1889年美国的奥梯斯电梯公司首先使用电动机作为电梯动力,这才出现名副其实的电梯,并使电梯趋于实用化。1900年还出现了第一台自动扶梯。1949年出现了群控电梯,首批4~6台群控电梯在纽约的联合国大厦被使用。1955年出现了小型计算机(真空管)控制电梯。1962年美国出现了速度达8米/秒的超高速电梯。1963年一些先进工业国只成了无触点半导体逻辑控制电梯。1967年可控硅应用于电梯,使电梯的拖动系统筒化,性能提高。1971年集成电路被应用于电梯。第二年又出现了数控电梯。1976年微处理机开始用于电梯,使电梯的电气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电梯简介 1.1电梯的基本分类 1.1.1按用途分类 ⑴ 乘客电梯:为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主用与宾馆,饭店,办公楼,大型商店等客流量大的场合。这类电梯为了提高运送效率,其运行速度比较快,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轿厢的尺寸和结构形式多为宽度大于深度,使乘客能畅通地进出。而且安全设施齐全,装潢美观。
上传时间: 2013-10-16
上传用户:lili123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一 传输线原理二 微带传输线三 微带传输线之不连续分析第二章 被动组件之电感设计与分析一 电感原理二 电感结构与分析三 电感设计与模拟四 电感分析与量测传输线理论与传统电路学之最大不同,主要在于组件之尺寸与传导电波之波长的比值。当组件尺寸远小于传输线之电波波长时,传统的电路学理论才可以使用,一般以传输波长(Guide wavelength)的二十分之ㄧ(λ/20)为最大尺寸,称为集总组件(Lumped elements);反之,若组件的尺寸接近传输波长,由于组件上不同位置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与相位均可能不相同,因而称为散布式组件(Distributed elements)。 由于通讯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相对的传输波长也越来越小,要使电路之设计完全由集总组件所构成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因此,运用散布式组件设计电路也成为无法避免的选择。 当然,科技的进步已经使得集总组件的制作变得越来越小,例如运用半导体制程、高介电材质之低温共烧陶瓷(LTCC)、微机电(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等技术制作集总组件,然而,其中电路之分析与设计能不乏运用到散布式传输线的理论,如微带线(Microstrip Lines)、夹心带线(Strip Lines)等的理论。因此,本章以讨论散布式传输线的理论开始,进而以微带传输线为例介绍其理论与公式,并讨论微带传输线之各种不连续之电路,以作为后续章节之被动组件的运用。
标签: 传输线
上传时间: 2013-11-10
上传用户:潇湘书客
PCB 被动组件的隐藏特性解析 传统上,EMC一直被视为「黑色魔术(black magic)」。其实,EMC是可以藉由数学公式来理解的。不过,纵使有数学分析方法可以利用,但那些数学方程式对实际的EMC电路设计而言,仍然太过复杂了。幸运的是,在大多数的实务工作中,工程师并不需要完全理解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存在于EMC规范中的学理依据,只要藉由简单的数学模型,就能够明白要如何达到EMC的要求。本文藉由简单的数学公式和电磁理论,来说明在印刷电路板(PCB)上被动组件(passivecomponent)的隐藏行为和特性,这些都是工程师想让所设计的电子产品通过EMC标准时,事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导线和PCB走线导线(wire)、走线(trace)、固定架……等看似不起眼的组件,却经常成为射频能量的最佳发射器(亦即,EMI的来源)。每一种组件都具有电感,这包含硅芯片的焊线(bond wire)、以及电阻、电容、电感的接脚。每根导线或走线都包含有隐藏的寄生电容和电感。这些寄生性组件会影响导线的阻抗大小,而且对频率很敏感。依据LC 的值(决定自共振频率)和PCB走线的长度,在某组件和PCB走线之间,可以产生自共振(self-resonance),因此,形成一根有效率的辐射天线。在低频时,导线大致上只具有电阻的特性。但在高频时,导线就具有电感的特性。因为变成高频后,会造成阻抗大小的变化,进而改变导线或PCB 走线与接地之间的EMC 设计,这时必需使用接地面(ground plane)和接地网格(ground grid)。导线和PCB 走线的最主要差别只在于,导线是圆形的,走线是长方形的。导线或走线的阻抗包含电阻R和感抗XL = 2πfL,在高频时,此阻抗定义为Z = R + j XL j2πfL,没有容抗Xc = 1/2πfC存在。频率高于100 kHz以上时,感抗大于电阻,此时导线或走线不再是低电阻的连接线,而是电感。一般而言,在音频以上工作的导线或走线应该视为电感,不能再看成电阻,而且可以是射频天线。
上传时间: 2013-11-16
上传用户:极客
[摘要]步进电机(脉冲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产品之一,广泛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它在数控机床、轧钢机和军事工业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进行了探讨,并对步进电机控制的不同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讨论。采用ATmegal6控制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速度大小与ATmegal6产生的PWM波的频率成线性正比关系。由单片机计算加减速阶段的频率值比较复杂,而且所需周期较长,因此将频率值储存在数组或表中。
上传时间: 2015-01-02
上传用户:asasasas
书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常用机电设备的控制、设备运行与维护、可编程控制器(PLC)概述、FX ... 本书整体构架为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和设备运行与维护三大模块,具有重点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
上传时间: 2013-11-05
上传用户:waitingfy
《西门子S7-200 PLC应用100例》主要以西门子S7-200 PLC为主体,按基础知识、扩展提高和高级应用的结构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PLC基本逻辑控制、高级功能模块、PLC网络、人机界面及工程应用等综合内容,并以实例描述的形式进行表达。内容既注重系统、全面、新颖,又力求叙述简练、层次分明、通俗易懂。在编写形式上,既注重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又涵盖理论知识的阐述,使读者能够针对各自不同的需求,按照对应的应用范例,快速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能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利于扩展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西门子S7-200 PLC应用100例》可供从事PLC控制系统设计、开发的广大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各类高等学校工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参考资料。
上传时间: 2013-10-28
上传用户:cc1915
Expert C Programming C专家编程 原出版社: PH PTR 作者: Perter Van Der LinDen 书号: 7-115-10627-4 页码: 291 开本: 16开 版次:1-1 丛书名: C和C++实务精选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12-1
标签: Programming Expert LinDen Perter
上传时间: 2013-12-03
上传用户:天诚24
USB通信具有快速,热插拔的特性,可以广泛的应用到与计算机通信的地方。本示例是计算机通过USB总线,控制单片机对I2C E2PROM进行读写操作。下位机电路主要采用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USB Smart Board,外挂一个24系列的E2PROM。
上传时间: 2013-12-02
上传用户:nanfeicui
非常好的驱动开发学习书籍,是学习驱动开发的好资料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VxD与WDM)开发实务
上传时间: 2014-01-18
上传用户:王者A
最新最全的Windows CE 培训资料,我上传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强烈推荐. 全书内容包括:本书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三个部分,上篇为Windows CE .NET结构分析,中篇为Windows CE .NET情景分析,下篇为实验。每一篇又划分为若干章。上篇包含有引言,Windows CE .NET体系结构,处理器调度,储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六章。中篇包含有系统初始化,处理器调度过程,分页处理,档案处理和驱动器加载等五章。下篇包含有Windows CE .NET应用开发,Windows CE .NET系统开发,评测与总结以及实习等四章。 上篇的重点在于分析Windows CE .NET核心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这个部分是掌握Windows CE .NET的基础。 中篇重点在于分析Windows CE .NET核心的实际运行过程。如果说上篇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Windows CE .NET核心,那么中篇则是试图从动态的角度给读者一个有关Windows CE .NET核心的描述。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中篇的阅读理解,在头脑中形成有关Windows CE .NET核心的多方位的运作情景。 下篇行动终端。对理论的掌握最终要应用到实务中。相信读者们会在应用Windows CE .NET的应用中不断取得成功。
上传时间: 2013-12-12
上传用户:songr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