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radiocommunications)是将需要传送的声音、文字、数据、图像等电信号调制在无线电波上经空间和地面传至对方的通信方式,利用无线电磁波在空间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 短波通信原理

    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一、短波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但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二、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三、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技术成果理应被中国这样的短波通信大国所用。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先进和有效,满足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里简要介绍短波通信的一般概念,优化短波通信的经验,以及一些热门的新技术,如有错误之处,欢迎阅正。1、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1.1.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卫星、雷达等都依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  无线电波一般指波长由100,000米到0.75毫米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又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超长波的波长为100,000米~10,000米,频率3~30千赫;长波的波长为10,000米~1,000米,频率30~300千赫;中波的波长为1,000米~100米,频率300千赫~1.6兆赫;短波的波长为100米~10米,频率为1.6~30兆赫;超短波的波长为10米~1毫米,频率为30~300,000兆赫(注:波长在1米以下的超短波又称为微波)。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频率=光速/波长。  电波在各种媒介质及其分界面上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绕射,其传播方向经历各种变化,由于扩散和媒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为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和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常见的传播方式有:地波(地表面波)传播   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地波的传播途径如图1.1 所示。其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超长波、长波、中波无线电信号,都是利用地波传播的。短波近距离通信也利用地波

    标签: 短波 通信原理

    上传时间: 2013-11-13

    上传用户:box2000

  • 业余无线电路通信(第二版)

    无线电通信爱好者的学习良友!

    标签: 业余无线电 通信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swaylong

  • 软件无线电中AM调制解调算法的DSP实现

    软件无线电的思想已推广到无线电通信领域, 该技术依托于宽频段、特性均匀的天线, 高速的ADö DA 芯片,可编程大规模逻辑门阵列, 通用高速的DSP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硬件技术。介绍了AM 调制和解调的数字化实现方法, 给出了基于TM S320C32 DSP 芯片实现AM 调制解调算法的主要源程序。经测试, 该软件设计在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上运行良好, 整个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的要求。

    标签: DSP 软件无线电 AM调制 解调算法

    上传时间: 2013-10-09

    上传用户:xanxuan

  • CDMA通信系统接入信道仿真与分析

      CDMA技术是当前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不论是在中国已经建立的IS-95规范的中国联通CDMA网、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正准备实验及建立第三代(3G)系统还是大设备研发商已经在开发的三代以后(也称为4G)更宽带宽的移动通信系统,CDMA都是主要的选择。CDMA概念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基于扩频通信的调制和多址接入方案。其反向链路有接入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组成。接入信道用于短信令消息交换、能提供呼叫来源、寻呼响应、指令和注册。   本设计选取CDMA通信系统中的接入信道部分进行仿真与分析。首先,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熟悉接入信道实现的过程,对每一步的原理有了较深的理解,同时,也对MATALB软件进行熟悉和了解,对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部分及其内部的CDMA模块用法和参数设置进行熟悉,然后运用MATLAB软件对接入信道部分进行设计,并逐步地对各个模块进行分析、仿真与验证。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工作熟悉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重点掌握卷积编码、块交织和码扩展等相关编码技术,并能将这些技术应用实际系统设计,提高自己对CDMA通信系统知识的认识。   关键字:CRC;卷积编码;块重复;交织;长码;沃尔什;PN序列

    标签: CDMA 通信系统 接入信道 仿真

    上传时间: 2013-11-02

    上传用户:taozhihua1314

  • 超声波语音通信的调制器设计

    在现代信息战中,随着电子对抗技术和装备的不断发展,战场的电磁环境更加恶劣,通信的电子战日益激烈。这就限制了无线电通信在某些特殊的战术背景下的应用。为了保证通信链路的安全顺畅,研究各种适用于军事通信的抗干扰、抗侦收、抗测向技术和寻求适应于这些特定的环境下新的通信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超声波语音通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本文首先概略的介绍了AM调制、采样定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等相关的基础理论;接着结合课题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基于DDS的基本原理,依托FPGA与单片机相结合的硬件平台来实现AM数字调幅的方案。设计中将软件无线电的思想渗透其中,将原来运用模拟器件构建的电路都通过软件编程的方法来实现,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其次,对整个系统的硬、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系统的硬件电路由AM调制电路和功放电路组成,其中,M调制电路包括模拟部分、数字部分、电源部分,它主要完成语音信号与载波信号的数字调幅功能;功放电路是单独的一块电路板,它主要对调幅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驱动换能器,从而以超声波的形式将信息发出。而且,还详细分析了各部分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工作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电路图。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单片机的软件设计,它主要利用IAR Embeded Workbench开发环境,完成系统的界面显示及各种调幅参数的设置;另一方面是FPGA软件的设计,它主要利用Quartusll开发软件,采用VHDL和QuartusII内嵌的图表编辑器的原理图式图形输入法混合编程的方式,编写了各模块单元,在FPGA内部实现了调幅功能。最后,对调制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标签: 超声波语音通信 调制器

    上传时间: 2022-06-18

    上传用户:

  • AD9361的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软件无线电是一种解决无线电通信领域内多体系并存、不同体系间无法制订统一标准等问题的方案。由于软件无线电是基于软件编程实现各种功能,其主要的特点表现在灵活性和开放性上。只要在其硬件系统能处理的信号频段,想要增加相对应频段中的通信功能只需通过软件就能实现。软件无线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软件可编程和可升级上,但是不管其实现功能多样性还是频段的扩展,都必须要求硬件系统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目的是为了处理信号和实现不同通信功能,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不可或缺。文章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软件无线电技术,从技术原理角度分析了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的结构体系,比较其优缺点,最终确立了以ADI公司的AD9361射频收发芯片为核心处理器件的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案,然后将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分为AD9361模块、信号接口模块、电源模块这三个主要部分。其中主要介绍了AD9361芯片、信号输入/输出接口、FMC连接器、电源供电电路、电源监测电路等多个方案。在保证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的前提下完成了PCB版图设计。最后配合ML605开发板,对该硬件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最终连接天线能够将GSM广播信号正确接收。验证了该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设计的正确性,同时也验证了该硬件平台的功能正常,性能良好。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D936]的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该平台工作频率为70MHz至6GHz,包含完整的发射和接收功能,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多种应用场景的特点。通过FMC连接器与Xilinx公司的Virtex-6FPGAML605开发板相连,实现射频应用开发,在宽带通信、测试等场合均能有良好的表现,对现阶段的软件无线电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有着用药的价值和意义。

    标签: ad9361 软件无线电 硬件

    上传时间: 2022-07-11

    上传用户:

  • 移动无线信道特性及基于FPGA的信道仿真器实现.rar

    移动无线信道特性对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移动信道建模和仿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移动信道建模与仿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从无线电波的传播特点出发,分析了无线电波的传播模型和描述信道特性的主要参数,重点分析了移动小尺度衰落模型;结合无线电波传输环境的特点,研究了平坦衰落信道和频率选择性信道的特点,设计了基于FPGA的移动无线信道仿真器,同时给予了软硬件验证。 本文从衰落的数学模型角度研究了信道传输特性,以及各项参数对信道特性的影响。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简要介绍了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史及信道建模与仿真的意义;论述了信道对无线信号主要的三类影响:自由空间的路径损失、阴影衰落、多径衰落;分析了无线通信传播环境,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仿真的基本模型,同时介绍了用正弦波叠加法和成型滤波器法建立信道确定型仿真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法。 2.对移动无线信道特性进行了Matlab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影响信道特性的主要参数设置进行了分析仿真。 3.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移动无线信道仿真器,并对实现该仿真器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该信道仿真器能够实时模拟窄带信号条件下无线信道的主要特点,如多径时延、多普勒频移、瑞利衰落等,其主要的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模拟器结构简单,参数可调,易于扩展,通用性强,可以部分或全部集成到处于研制阶段的接收机中,以便于性能测试,也可应用于教学实践。

    标签: FPGA 移动 无线信道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uxuan110425

  • 基于FPGA的无线接收机下变频器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无线通信的应用日益广泛,无线通信系统的种类也越来越繁杂,但是由于不同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调制方式、通信协议等原理结构上存在差异而极大限制了不同系统之间的互通。软件无线电摆脱了硬件体系结构的束缚,成为解决不同通信体制之间互操作问题和开展多种通信业务的最佳途径,具有巨大的商业和军事价值,被喻为无线电通信领域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本文首先回顾了软件无线电的提出和发展现状,然后论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理论和数学模型。在此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硬件平台。该平台包括射频部分、中频处理部分和基带处理部分。射频部分由天线和无线接收机组成;中频部分先将接收机输出的模拟信号数字化,然后再通过FPGA实现下变频;基带部分主要由DSP和嵌入式系统组成,完成解调、同步等处理并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应用。其中的嵌入式系统的主处理器是基于ARM7-TDMI内核的LPC2200芯片,为了实现开发的方便在此芯片上移植了uC/OS-Ⅱ嵌入式时实内核。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其中的数字下变频器DDC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在这部分中可方便的对接收频段、滤波器特性等进行编程控制,极大的提高了通信设备的性能和灵活性,因此本文的重点在于数字下变频器的设计与实现。实现下变频的方法有很多种,由于FPGA在速度和灵活性上的优势,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主要采用了居于领导地位的XILINX公司的SPATAN-Ⅱ芯片来实现数字下变频的功能。

    标签: FPGA 无线接收机 下变频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mfhe2005

  • 基于FPGA的中频数字化若干关键算法

    软件无线电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后,在许多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数字通信系统方案的设计,并着重研究了其中中频处理单元的设计和实现。针对实际应用,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FPGA和DSP的软件无线电中频/基带数字化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的特点是所有的中频信号处理算法全部由软件实现,它主要包括高速A/D、超大规模FPGA芯片、高速DSP芯片和外部存储器等,其中超大规模FPGA芯片和高速的DSP芯片是系统的核心。DSP芯片采用的是TI公司的C6416,FPGA芯片采用的是Xilinx公司的XC2V2000FG676,既兼顾速度和灵活性,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本文根据“基于FPGA的中频数字化处理平台的建立及若干关键算法的实现”研究课题,主要完成了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频数字化若干关键算法实现的任务,具体包括通用数字中频板的设计、中频板上FPGA和DSP、D/A的接口设计、各种数字通信关键技术(数字上/下变频、调制解调、信道编译码、交织解交织等)的FPGA实现。本文研究的系统分别在Matlab、ISE、Modelsim、Visual DSP++、ChipScope Pro等软件中进行了仿真和验证,并已交付使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正确可行,达到了预定要求。本文的工作对其它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现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标签: FPGA 中频数字化 关键算法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thinode

  •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第1章)

    【人邮出版社,2004,杨克俊编著】 本书系统介绍电磁兼容技术的基本知识、概念,以及国内、外电磁兼容技术标准,着重从工程实践角度阐述电磁兼容技术的原理、应用方法及应注意事项。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屏蔽技术、滤波技术、接地技术、线路板设计、电缆设计、瞬态干扰抑制、电磁干扰诊断与解决技术以及在无线电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中的EMC技术。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标签: 电磁兼容 设计技术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uu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