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数据传送协议

  • MCS51系列单片机双机并行互连的实现方法

    摘要:介绍了在同一系统内,MCS51系列两单片机之间采用单向并行通信接口、主从双向并行通信接口、无主从双向并行通信操作实现双机互连的方法,分析了在每一种通信接口工作方式下数据传送的特点。在三种并行通信接口为单片机应用系统扩充硬件资源的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关键词:单片机  并行通信  接口  数据传送

    标签: MCS 51 单片机 互连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wincoder

  • 单片机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摘要:使用单片机等先进技术对传统的物理实验仪器进行改进。实现了对大量测试数据的采集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保存和显示,并显示测量曲线。利用串行口将多台实验仪器同时与一台PC机通信,将实验数据传送到PC机。关键词:单片机;夫兰克—赫兹实验

    标签: 单片机技术 中的应用 物理实验

    上传时间: 2013-10-24

    上传用户:oojj

  • 利用单片机技术实现对传感器实验仪的改造

    针对实验室传感器系统实验仪采用RS一232通信方式,连续测量时不能实时显示动态过程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单片机系统实现数据采集、以USBIO0作为通信模块的改造方案,提高了单片机与Pc机的数据传送速率,实现了被测信号的连续采集、动态显示、数据存储和历史曲线调用功能。

    标签: 用单片机 技术实现 传感器 实验仪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peterli123456

  • 单片机实验教程大纲

    单片机实验教程大纲前言┅┅┅┅┅┅┅┅┅┅┅┅┅┅┅┅┅┅┅┅┅┅┅┅3第一章 伟福仿真系统的简介┅┅┅┅┅┅┅┅┅┅┅┅┅4第二章 仿真器硬件┅┅┅┅┅┅┅┅┅┅┅┅┅┅┅┅┅7第三章 软件的安装┅┅┅┅┅┅┅┅┅┅┅┅┅┅┅┅┅11第四章 快速入门┅┅┅┅┅┅┅┅┅┅┅┅┅┅┅┅┅┅20第五章 WSC-51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实验指导(硬件部分)实验一、E6000/L伟福仿器认识、交叉汇编、通讯的使用及数据传送实验┅┅┅┅┅┅┅┅┅┅┅┅┅┅┅┅┅┅┅┅┅┅┅┅┅31实验二、定时器/计数器实验┅┅┅┅┅┅┅┅┅┅┅┅┅┅37实验三、P1口输入、输出实验一┅┅┅┅┅┅┅┅┅┅┅┅50P1口输入、输出实验二 ┅┅┅┅┅┅┅┅┅┅┅┅57实验四、8255A可编程并行接口实验一┅┅┅┅┅┅┅┅┅┅638255A可编程并行接口实验二┅┅┅┅┅┅┅┅┅┅688255A可编程并行接口实验三┅┅┅┅┅┅┅┅┅75实验五、A/D转换实验┅┅┅┅┅┅┅┅┅┅┅┅┅┅┅┅83实验六、 D /A转换实验┅┅┅┅┅┅┅┅┅┅┅┅┅┅┅┅91

    标签: 单片机 实验教程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llwap

  • 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技术

    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技术 MCS-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口,实现单片机和外设的串行数据传送.该口既可作为全双工异步通信收发器使用,也可作为同步移位器使用....

    标签: MCS 51 单片机

    上传时间: 2013-10-30

    上传用户:urgdil

  •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原理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2.3 MCS-51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所构成2.3.1 运算器对操作数进行算术、逻辑运算和位操作。1.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2.累加器A使用最频繁的寄存器,可写为Acc。A的作用:(1)是ALU单元的输入之一,又是运算结果存放单元。(2)数据传送大多都通过累加器A。(3)A的进位标志Cy同时又是位处理机的位累加器。

    标签: MCS 51 单片机 硬件

    上传时间: 2013-10-20

    上传用户:蒋清华嗯

  • C8051F单片机

    C8051F单片机 C8051F系列单片机  单片机自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至今,经历了单片微型计算机SCM、微控制器MCU及片上系统SoC三大阶段,前两个阶段分别以MCS-51和80C51为代表。随着在嵌入式领域中对单片机的性能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单片机无论是运行速度还是系统集成度等多方面都不能满足新的设计需要,这时Silicon  Labs 公司推出了C8051F系列单片机,成为SoC的典型代表。   C8051F具有上手快(全兼容8051指令集)、研发快(开发工具易用,可缩短研发周期)和见效快(调试手段灵活)的特点,其性能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基于增强的CIP-51内核,其指令集与MCS-51完全兼容,具有标准8051的组织架构,可以使用标准的803x/805x汇编器和编译器进行软件开发。CIP-51采用流水线结构,70%的的指令执行时间为1或2个系统时钟周期,是标准8051指令执行速度的12倍;其峰值执行速度可达100MIPS(C8051F120等),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8位单片机。  增加了中断源。标准的8051只有7个中断源Silicon  Labs 公司 C8051F系列单片机扩展了中断处理这对于时实多任务系统的处理是很重要的扩展的中断系统向CIP-51提供22个中断源允许大量的模拟和数字外设中断一个中断处理需要较少的CPU干预却有更高的执行效率。  集成了丰富的模拟资源,绝大部分的C8051F系列单片机都集成了单个或两个ADC,在片内模拟开关的作用下可实现对多路模拟信号的采集转换;片内ADC的采样精度最高可达24bit,采样速率最高可达500ksps,部分型号还集成了单个或两个独立的高分辨率DAC,可满足绝大多数混合信号系统的应用并实现与模拟电子系统的无缝接口;片内温度传感器则可以迅速而精确的监测环境温度并通过程序作出相应处理,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集成了丰富的外部设备接口。具有两路UART和最多可达5个定时器及6个PCA模块,此外还根据不同的需要集成了SMBus、SPI、USB、CAN、LIN等接口,以及RTC部件。外设接口在不使用时可以分别禁止以降低系统功耗。与其他类型的单片机实现相同的功能需要多个芯片的组合才能完成相比,C8051单片机不仅减少了系统成本,更大大降低了功耗。  增强了在信号处理方面的性能,部分型号具有16x16 MAC以及DMA功能,可对所采集信号进行实时有效的算法处理并提高了数据传送能力。  具有独立的片内时钟源(精度最高可达0.5%),设计人员既可选择外接时钟,也可直接应用片内时钟,同时可以在内外时钟源之间自如切换。片内时钟源降低了系统设计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而时钟切换功能则有利于系统整体功耗的降低。  提供空闲模式及停机模式等多种电源管理方式来降低系统功耗  实现了I/O从固定方式到交叉开关配置。固定方式的I/O端口,既占用引脚多,配置又不够灵活。在C8051F中,则采用开关网络以硬件方式实现I/O端口的灵活配置,外设电路单元通过相应的配置寄存器控制的交叉开关配置到所选择的端口上。  复位方式多样化,C8051F把80C51单一的外部复位发展成多源复位,提供了上电复位、掉电复位、外部引脚复位、软件复位、时钟检测复位、比较器0复位、WDT复位和引脚配置复位。众多的复位源为保障系统的安全、操作的灵活性以及零功耗系统设计带来极大的好处。  从传统的仿真调试到基于JTAG接口的在系统调试。C8051F在8位单片机中率先配置了标准的JTAG接口(IEEE1149.1)。C8051F的JTAG接口不仅支持Flash ROM的读/写操作及非侵入式在系统调试,它的JTAG逻辑还为在系统测试提供边界扫描功能。通过边界寄存器的编程控制,可对所有器件引脚、SFR总线和I/O口弱上拉功能实现观察和控制。  C8051F系列单片机型号齐全,可根据设计需求选择不同规模和带有特定外设接口的型号,提供从多达100个引脚的高性能单片机到最小3mmX3mm的封装,满足不同设计的需要。  基于上述特点,Silicon  Labs 公司C8051F系列单片机作为SoC芯片的杰出代表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场合的复杂功能要求,并在嵌入式领域的各个场合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其丰富的模拟资源可用于工业现场多种物理量的监测、分析及控制和显示;在便携式仪器领域,其低功耗和强大的外设接口也非常适合各种信号的采集、存储和传输;此外,新型的C8051F5xx系列单片机也在汽车电子行业中崭露头角。正是这些优势,使得C8051单片机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短短几年内就迅速风靡,相信随着新型号的不断推出以及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C8051系列单片机将迎来日益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嵌入式领域的时代宠儿  此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MCS-51指令集,容易上手,开发周期短,大大节约了开发成本。C8051F系统集成度高,总线时钟可达25M

    标签: C8051F 单片机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testAPP

  • AT89C51系统接口技术

    • 8255的控制字• 8255的工作方式1和工作方式2• DAC0832工作方式• ADC0809工作方式@ 要求 掌握 :• 8255接口芯片 • MCS-51单片机与D/A转换器的接口连接 • MCS-51单片机与A/D转换器的接口连接 • 初始化编程及应用了解:• I/O口扩展的原因 • 简单I/O口的扩展 • 单片机的键盘技术 8.1  I/O口扩展概述 8.2  简单I/O口扩展8.3  8255可编程通用并行接口芯片8.4  8155可编程通用并行接口芯片8.1  I/O口扩展概述 8.1.1  I/O口扩展的原因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四个并行I/O口,分别是P0、P1、P2和P3。其中P0口一般作地址线的低八位和数据线使用;P2口作地址线的高八位使用;P3是一个双功能口,其第二功能是一些很重要的控制信号,所以P3一般使用其第二功能。这样供用户使用的I/O口就只剩下P1口了。另外,这些I/O口没有状态寄存和命令寄存的功能,因此难以满足复杂的I/O操作要求。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I/O口数量和功能有限,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不得不使用扩展的方法,来增加I/O口的数量,增强I/O口的功能。  8.1.2  I/O口的编址技术用户可以通过对I/O口进行读和写操作来完成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例如:P0口的地址为80H。用户可以使用MOV指令对P0口进行写操作。          MOV   P0,  A 8.1.3  单片机I/O传送的方式单片机为了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传送,通常使用3种控制方式。1.  无条件传送方式 当外设和单片机能够同步工作时,可以采用无条件方式进行传送,即数据可以随时进行传送。2.  查询方式 查询方式又称为有条件传送方式,即数据的传送是有条件的。在进行I/O操作之前,用户要通过软件查询外设是否为数据传送做好准备,只有确认外设为数据传送做好准备。单片机才能执行数据的输入/输出(I/O)操作。3.  中断方式 当外设和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时,外设向单片机发出中断请求(即通知单片机)。单片机接到中断请求后,就作出响应,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为设备的数据输入/输出服务。当服务完成后,程序返回,单片机再继续执行被中断的程序。    中断方式大大提高了单片机系统的工作效率,所以在单片机中被广泛应用。

    标签: 89C C51 AT 89

    上传时间: 2013-11-10

    上传用户:yqs138168

  • I2C总线

    I2C BUS(Inter IC BUS)是NXP 推出的芯片间串行传输总线,它以2 根连线实现了完善的双向同步数据传送,可以极方便地构成多机系统和外围器件扩展系统。I2C 总线采用了器件地址的硬件设置方法,通过软件寻址完全避免了器件的片选线寻址方法,从而使硬件系统具有最简单而灵活的扩展方法。I2C 总线的2 根线(串行数据——SDA,串行时钟——SCL)连接到总线上的任何一个器件,每个器件都应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而且都可以作为一个发送器或接收器。此外,器件在执行数据传输时也可以被看作是主机或从机。

    标签: I2C 总线

    上传时间: 2013-11-05

    上传用户:qb1993225

  • 8051单片机系统扩展与接口技术

    8051单片机系统扩展与接口技术:第一节   8051 单片机系统扩展概述第二节  单片机外部存储器扩展第三节  单片机输入输出(I/O)口扩展及应用第四节   LED显示器接口电路及显示程序第五节  单片机键盘接口技术第六节 单片机与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1、地址总线(Address Bus,简写为AB)地址总线可传送单片机送出的地址信号,用于访问外部存储器单元或I/O端口。A   地址总线是单向的,地址信号只是由单片机向外发出。B   地址总线的数目决定了可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单元的数目。例如N位地址,可以产生2N个连续地址编码,因此可访问2N个存储单元,即通常所说的寻址范围为 2N个地址单元。MCS—51单片机有十六位地址线,因此存储器展范围可达216 = 64KB地址单元。C   挂在总线上的器件,只有地址被选中的单元才能与CPU交换数据,其余的都暂时不能操作,否则会引起数据冲突。2、数据总线(Data Bus,简写为DB)数据总线用于在单片机与存储器之间或单片机与I/O端口之间传送数据。A   单片机系统数据总线的位数与单片机处理数据的字长一致。例如MCS—51单片机是8位字长,所以数据总线的位数也是8位。B   数据总线是双向的,即可以进行两个方向的数据传送。3、控制总线(Control Bus,简写为CB)控制总线实际上就是一组控制信号线,包括单片机发出的,以及从其它部件送给单片机的各种控制或联络信号。对于一条控制信号线来说,其传送方向是单向的,但是由不同方向的控制信号线组合的控制总线则表示为双向的。总线结构形式大大减少了单片机系统中连接线的数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此外,总线结构也使扩展易于实现,各功能部件只要符合总线规范,就可以很方便地接入系统,实现单片机扩展。

    标签: 8051 单片机 系统扩展 接口技术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ass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