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运用数理逻辑方法和数学语言建构的科学或工程模型。[1-2]
  • 基于AT89S52的双模糊温度控制器设计

        传统的温度控制存在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以及控制性能较差等缺点,为此,在基本模糊控制理论基础上提出一种双输入单输出的双模糊温度控制器,根据系统不同的工作状态采用不同的模糊温度控制器。并结合单片机技术,设计了体积小、功能强的双模糊温度控制器,给出了温度控制器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思想与方法。该控制器简单易行,能有效改善温度控制性能,提高温度控制的稳定性。

    标签: 89S S52 AT 89

    上传时间: 2013-11-17

    上传用户:liansi

  • 基于UC3854A控制的PFC中分岔现象仿真研究

       为深入了解基于UC3854A控制的PFC变换器中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系统参数变化对变换器中分岔现象的影响,在建立Boost PFC变换器双闭环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Matlab软件对变换器中慢时标分岔及混沌等不稳定现象进行了仿真。在对PFC变换器中慢时标分岔现象仿真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参数变化对分岔点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清晰地显示了输入整流电压的幅值变化对系统分岔点的影响。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characteristic of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based on UC3854A, and make the way that parameters change influences the bifurcation phenomena of the system clearly. The math model of the two closed loop circuits to the Boost PFC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controller was built. Then, with the help of Matlab, the simulation for nonlinear phenomena such as chaos and slow-scale bifurcation in the PFC converter was made. Finally the factors that have influence to the phenomenon of bifurcation under slow-scale in PFC converter were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learly show the parameters change influences the bifurcation point of the system.

    标签: 3854A 3854 PFC UC

    上传时间: 2013-10-17

    上传用户:杜莹12345

  • 单片机模糊控制在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在冶金、化工,机械等各类工业控制中,电加热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器大多还停留在国际60年代水平,仍在使用继电一接触器控制或常规PID控制,自动化程度低,动态控制精度差,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工艺技术要求。电加热炉的温度是生产工艺的一项重要指标,温度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电加热炉由电阻丝加热,温度控制具有非线性、大滞后、大惯性、时变性、升温尊向性等特点。而且,在实际应用和研究中,电加热炉温度控制遇到了很多困难:第一,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第二,不能很好地解决非线性、大滞后等问题。以精确数学模型为基础地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遇到了极大地困难,而以语言规则模型(IF—THEN)为基础的模糊控制理论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国内现有的一些模糊设计方法大多存在不同缺点,而且真正把理论研究应用到实际系统的也较少。所以,深入研究在电加热炉系统控制中具体模糊控制设计理论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电加热炉这一控制对象,以Ts.94—1型号的箱形电加热炉为参考对象,分别采用工业控制中普遍使用的PID控制、经常见到的模糊控制策略,如基本模糊控制,对其进行仿真实验,比较,并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上述电加热炉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双模糊控制器。双模糊控制器在参数自整定模糊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比例因子进行调整,克服原算法复杂丽不实用的特点,根据电加热炉不同的工作状态采用不同的模糊控制器,提高了控制精度,改善了控制效果。本文把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建立了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把不依赖精确数学模型的模糊控制系统与有价值的经验数据或参考模型相结合,弥补了模糊控制的不足,使模糊控制系统更能发挥其强大优势,控制效果理想。在实践应用方面,以电加热炉为控制对象,开发了89C51单片机模糊控制器,主要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

    标签: 单片机 中的应用 模糊控制 电加热炉

    上传时间: 2013-10-28

    上传用户:yuanwenjiao

  • 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可靠性分析

    摘要:总结了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四种单片机复位电路,为微分型、积分型复位电路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比较了它们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同时介绍了专用复位芯片。

    标签: 单片机 复位电路 可靠性分析

    上传时间: 2013-10-31

    上传用户:CHINA526

  • 单片机在自动复叠台式冻干机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单片机控制系统在以自动复叠为制冷系统的冷冻干燥系统的应用,冷冻干燥系统采用集冷阱和干燥室成为一个整体的台式机,而自动复叠制冷系统采用回热器作为缓冲容器,调节冷量的旁通阀采用电子膨胀阀;以干燥阶段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得到控制的函数关系式,作为控制的数学基础,控制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核心进行硬件的配置和软件设计来处理经模数转换的变送器传出信号;在编写控制系统的软件时采用了模糊控制的思想,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系统采用的触摸屏集显示、输入为一体,作为人-机通话的窗口。关键词:冷冻干燥;单片机控制;自动复叠系统;模糊控制

    标签: 单片机 冻干机 中的应用 自动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569342831

  • 单片机模糊逻辑控制

    单片机模糊模糊控制是目前在控制领域所采用的三种智能控制方法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方法。模糊控制的采用解决了大量过去人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在工业控制、家用电器和各个领域已取得了令人触目的成效。本书是一本系统地介绍模糊控制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的著作;内容包括模糊控制基础、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模糊控制系统的开发软件,用单片微型机实现模糊控制的技术和方法,模糊控制在家用电器和工业上应用的实际例子;反映了模糊控制目前的水平。 单片机模糊模糊控制目录 : 第一章 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集成电路的发展 1.1 模糊逻辑及其集成电路的发展1.1.1 模糊逻辑的诞生和发展1.1.2 模糊集成电路的发展进程1.2 神经网络及其集成电路的发展1.2.1 神经网络的形成历史1.2.2 神经网络集成电路的发展1.3 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结合1.3.1 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结合的意义1.3.2 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结合的前景第二章 模糊逻辑及其理论基础 2.1 模糊集合与隶属函数2.1.1 模糊集合概念2.1.2 隶属函数2.1.3 分解定理与扩张定理2.1.4 模糊数2.2 模糊关系、模糊矩阵与模糊变换2.2.1 模糊关系2.2.2 模糊矩阵2.2.3 模糊变换2.3模糊逻辑和函数2.3.1模糊命题2.3.2模糊逻辑2.3.3模糊逻辑函数2.4模糊语言2.4.1 语言及语言的模糊性2.4.2 模糊语言2.4.3 语法规则和算子2.4.4 模糊条件语句2.5 模糊推理2.5.1 模糊推理的CRI法2.5.2 模糊推理的TVR法2.5.3 模糊推理的直接法2.5.4 模糊推理的精确值法2.5.5 模糊推理的强度转移法第三章 模糊控制基础 3.1 模糊控制的系统结构3.2 精确量的模糊化3.2.1 语言变量的分档3.2.2 语言变量值的表示方法3.2.3 精确量转换成模糊量3.3 模糊量的精确化3.3.1 最大隶属度法3.3.2 中位数法3.3.3 重心法3.4 模糊控制规则及控制算法3.4.1 模糊控制规则的格式3.4.2 模糊控制规则的生成3.4.3 模糊控制规则的优化3.4.4 模糊控制算法3.5 模糊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3.5.1 神经元和神经网络3.5.2 神经网络的分布存储和容错性3.5.3 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3.5.4 神经网络实现的模糊控制3.5.5 神经网络构造隶属函数3.5.6 神经网络存储控制规则3.5.7 神经网络实现模糊化、反模糊化第四章 模糊控制器 4.1 模糊控制器结构4.2 模糊控制器设计4.2.1 常规模糊控制器设计4.2.2 变结构模糊控制器设计4.2.3 自组织模糊控制器设计4.2.4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4.3 模糊控制器的数学模型4.3.1 常规模糊控制器的数学模型4.3.2 模糊控制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五章 模糊控制系统 5.1 模糊系统的辨识和建模5.1.1 模糊系统辨识的数学基础5.1.2 基于模糊关系方程的模糊模型辨识5.1.3 基于语言控制规则的模糊模型辨识5.2 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5.2.1 模糊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过程5.2.2 模糊控制系统的典型设计5.3 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5.3.1 稳定性分析的Lyapunov直接法5.3.2 语言规则描述的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5.3.3 关系方程描述的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 数字单片机与模糊控制6.1 数字单片机MC68HC705P96.1.1 MC68HC705P9单片机性能概论6.1.2 MC68HC705P9单片机基本结构6.1.3 MC68HC705P9指令系统6.2 数字单片机模糊控制方式6.2.1 数字单片机与模糊控制关系6.2.2 数字单片机模糊控制方式第七章 模糊单片机与模糊控制7.1 模糊单片机NLX2307.1.1 模糊单片机NLX230性能概况7.1.2 NLX230的结构及引脚7.1.3 NLX230的模糊推理方式7.1.4 NLX230的内部寄存器7.1.5 NLX230的操作及接口技术7.2 NLX230开发系统7.3 NLX230应用例子第八章 模糊控制的开发软件8.1 模糊推理机原理8.2 模糊推理机的算法8.3 模糊推理机结构和清单8.4 模糊逻辑知识基发生器8.5 模糊推理开发环境8.5.1 FIDE的工作条件8.5.2 FIDE的结构8.5.3 FIDE的工作过程第九章 模糊控制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9.1 模糊控制的电冰箱9.1.1 电冰箱模糊控制系统结构9.1.2 模糊控制规则和模糊量9.1.3 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9.1.4 控制规则的自调整9.2 模糊控制的电饭锅9.2.1 煮饭的工艺过程曲线9.2.2 模糊控制的逻辑结构9.2.3 模糊量和模糊推理9.2.4 控制软件框图9.3 模糊控制的微波炉9.3.1 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9.3.2 微波炉的模糊量与推理9.3.3 微波炉控制电路结构原理9.3.4 控制软件原理及框图9.4 模糊控制的洗衣机9.4.1 模糊洗衣机控制系统逻辑结构9.4.2 模糊洗衣机的模糊推理9.4.3 洗衣机物理量检测方法9.4.4 布质和布量的模糊推理第十章 模糊控制在工程上的应用10.1 模糊参数自适应PID控制器10.1.1 自校正PID控制器10.1.2 模糊参数自适应PID控制系统结构10.1.3 模糊控制规则的产生10.1.4 模糊推理机理及运行结果10.2 恒温炉模糊控制10.2.1 恒温炉模糊控制的系统结构10.2.2 模糊控制器及控制规则的形成10.2.3 模糊控制器的校正10.3 感应电机模糊矢量控制10.3.1 模糊矢量控制系统结构10.3.2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10.3.3 模糊电阻观测器10.3.4 模糊控制器及运行

    标签: 单片机 模糊逻辑 控制

    上传时间: 2014-12-28

    上传用户:semi1981

  • 数字成形滤波器设计及FPGA实现

    本文对数字基带信号脉冲成型滤波的应用、原理及实现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数字成型滤波的应用意义并分析了模拟和数字两种硬件实现方法,接着介绍了成形滤波器设计所需要MATLAB软件,以及利用ISE system generator在FPGA上进行滤波器实现的优势。文中给出了成形滤波函数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几种常用成形滤波函数的传输特性以及对传输系统信号误码率的影响。然后介绍了本次设计中使用到的数字成形滤波器设计的几种FIR滤波器结构。把各种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最后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并结合设计仿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各种设计结构的优缺点以及适合应用的场合。

    标签: FPGA 数字 成形 滤波器设计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aesuser

  • 一种快速的三维点云自动配准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定义了简单的数学模型和轴向确定方法等来实现配准。大量实验证明,算法能够快速实现任意形状、大小及位置的两片点云配准。

    标签: 自动配准

    上传时间: 2013-10-12

    上传用户:13215175592

  •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变频抽油烟机的研究与实现

    文中旨在研究一种新式抽油烟机的智能变频技术,通过对烹饪环境的综合分析,确定所需排风量,进而以一个最适宜的转速进行排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采用神经网络控制器,在无被控对象数学模型情况下,实现转速与油烟、蒸汽两输入变量的非线性映射。仿真和实物测试结果显示:采用神经网络控制能较好实现厨房环境的实时调控,能够快速响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标签: 神经网络 抽油烟机

    上传时间: 2013-10-27

    上传用户:haohao

  • 交互信息加权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评价方法

    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及时对输电线断股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在线监测输电线断股故障中,通过对采集的输电线图像进行去噪、阈值分割和边缘提取获取输电线边缘轮廓,然后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最后计算出断股线上边缘与输电线下边缘的最大垂直距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方便、误差较小,可为输电线路检修提供宝贵的数据依据。

    标签: 加权 红外 图像融合 评价方法

    上传时间: 2014-01-09

    上传用户:黄婷婷思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