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l 软件实例教程 2 单片机开发中除必要的硬件外,同样离不开软件,我们写的汇编语言源程序要变为CPU可以执行的机器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汇编,另一种是机器汇编,目前已极少使用手工汇编的方法了。机器汇编是通过汇编软件将源程序变为机器码,用于MCS-51 单片机的汇编软件有早期的A51,随着单片机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普遍使用汇编语言到逐渐使用高级语言开发,单片机的开发软件也在不断发展,Keil 软件是目前最流行开发MCS-51 系列单片机的软件,这从近年来各仿真机厂商纷纷宣布全面支持Keil 即可看出。Keil 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份组合在一起。运行Keil 软件需要Pentium 或以上的CPU,16MB或更多RAM、20M 以上空闲的硬盘空间、WIN98、NT、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统。掌握这一软件的使用对于使用51 系列单片机的爱好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使用C 语言编程,那么Keil 几乎就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在国内你只能买到该软件、而你买的仿真机也很可能只支持该软件),即使不使用C 语言而仅用汇编语言编程,其方便易用的集成环境、强大的软件仿真调试工具也会令你事半功倍。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学习Keil 软件的使用,在这一部份我们将学习如何输入源程序,建立工程、对工程进行详细的设置,以及如何将源程序变为目标代码。图1 所示电路图使用89C51 单片机作为主芯片,这种单片机性属于MCS-51 系列,其内部有4K 的FLASH ROM,可以反复擦写,非常适于做实验。89C51 的P1 引脚上接8 个发光二极管,P3.2~P3.4 引脚上接4 个按钮开关,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让接在P1 引脚上的发光二极管依次循环点亮。 一、Keil 工程的建立首先启动Keil 软件的集成开发环境,这里假设读者已正确安装了该软件,可以从桌面上直接双击uVision 的图标以启动该软件。UVison启动后,程序窗口的左边有一个工程管理窗口,该窗口有3 个标签,分别是Files、Regs、和Books,这三个标签页分别显示当前项目的文件结构、CPU 的寄存器及部份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值(调试时才出现)和所选CPU 的附加说明文件,如果是第一次启动Keil,那么这三个标签页全是空的。
上传时间: 2013-10-26
上传用户:ruan2570406
Keil 软件实例教程 1. 单片机开发中除必要的硬件外,同样离不开软件,我们写的汇编语言源程序要变为CPU可以执行的机器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汇编,另一种是机器汇编,目前已极少使用手工汇编的方法了。机器汇编是通过汇编软件将源程序变为机器码,用于MCS-51 单片机的汇编软件有早期的A51,随着单片机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普遍使用汇编语言到逐渐使用高级语言开发,单片机的开发软件也在不断发展,Keil 软件是目前最流行开发MCS-51 系列单片机的软件,这从近年来各仿真机厂商纷纷宣布全面支持Keil 即可看出。Keil 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份组合在一起。运行Keil 软件需要Pentium 或以上的CPU,16MB或更多RAM、20M 以上空闲的硬盘空间、WIN98、NT、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统。掌握这一软件的使用对于使用51 系列单片机的爱好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使用C 语言编程,那么Keil 几乎就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在国内你只能买到该软件、而你买的仿真机也很可能只支持该软件),即使不使用C 语言而仅用汇编语言编程,其方便易用的集成环境、强大的软件仿真调试工具也会令你事半功倍。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学习Keil 软件的使用,在这一部份我们将学习如何输入源程序,建立工程、对工程进行详细的设置,以及如何将源程序变为目标代码。图1 所示电路图使用89C51 单片机作为主芯片,这种单片机性属于MCS-51 系列,其内部有4K 的FLASH ROM,可以反复擦写,非常适于做实验。89C51 的P1 引脚上接8 个发光二极管,P3.2~P3.4 引脚上接4 个按钮开关,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让接在P1 引脚上的发光二极管依次循环点亮。 一、Keil 工程的建立首先启动Keil 软件的集成开发环境,这里假设读者已正确安装了该软件,可以从桌面上直接双击uVision 的图标以启动该软件。UVison启动后,程序窗口的左边有一个工程管理窗口,该窗口有3 个标签,分别是Files、Regs、和Books,这三个标签页分别显示当前项目的文件结构、CPU 的寄存器及部份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值(调试时才出现)和所选CPU 的附加说明文件,如果是第一次启动Keil,那么这三个标签页全是空的。
上传时间: 2013-11-25
上传用户:hanbeidang
单片机入门基础知识大全免费下载 单片机第八课(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单片机内部的结构,并且也已经知道,要控制单片机,让它为我们干学,要用指令,我们已学了几条指令,但很零散,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要系统地学习8051的指令部份。 一、概述 1、指令的格式 我们已知,要让计算机做事,就得给计算机以指令,并且我们已知,计算机很“笨”,只能懂得数字,如前面我们写进机器的75H,90H,00H等等,所以指令的第一种格式就是机器码格式,也说是数字的形式。但这种形式实在是为难我们人了,太难记了,于是有另一种格式,助记符格式,如MOV P1,#0FFH,这样就好记了。 这两种格式之间的关系呢,我们不难理解,本质上它们完全等价,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 2、汇编 我们写指令使用汇编格式,而计算机只懂机器码格式,所以要将我们写的汇编格式的指令转换为机器码格式,这种转换有两种方法:手工汇编和机器汇编。手工汇编实际上就是查表,因为这两种格式纯粹是格式不同,所以是一一对应的,查一张表格就行了。不过手工查表总是嫌麻烦,所以就有了计算机软件,用计算机软件来替代手工查表,这就是机器汇编。 二、寻址 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一些指令:MOV P1,#0FFH,MOV R7,#0FFH这些指令都是将一些数据送到相应的位置中去,为什么要送数据呢?第一个因为送入的数可以让灯全灭掉,第二个是为了要实现延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在用单片机的编程语言编程时,经常要用到数据的传递,事实上数据传递是单片机编程时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共有28条指令(单片机共111条指令)。下面我们就从数据传递类指令开始吧。 分析一下MOV P1,#0FFH这条指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第一个词MOV是命令动词,也就是决定做什么事情的,MOV是MOVE少写了一个E,所以就是“传递”,这就是指令,规定做什么事情,后面还有一些参数,分析一下,数据传递必须要有一个“源”也就是你要送什么数,必须要有一个“目的”,也就是你这个数要送到什么地方去,显然在上面那条指令中,要送的数(源)就是0FFH,而要送达的地方(目的地)就是P1这个寄存器。在数据传递类指令中,均将目的地写在指令的后面,而将源写在最后。 这条指令中,送给P1是这个数本身,换言之,做完这条指令后,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P1中的值是0FFH,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直接给出数本身的。例如,在我们前面给出的延时程序例是这样写的: MAIN: SETB P1.0 ;(1) LCALL DELAY ;(2) CLR P1.0 ;(3) LCALL DELAY ;(4) AJMP MAIN ;(5) ;以下子程序 DELAY: MOV R7,#250 ;(6) D1: MOV R6,#250 ;(7) D2: DJNZ R6,D2 ;(8) DJNZ R7,D1 ;(9) RET ;(10) END ;(11) 表1 MAIN: SETB P1.0 ;(1) MOV 30H,#255 LCALL DELAY ; CLR P1.0 ;(3) MOV 30H,#200 LCALL DELAY ;(4) AJMP MAIN ;(5) ;以下子程序 DELAY: MOV R7,30H ;(6) D1: MOV R6,#250 ;(7) D2: DJNZ R6,D2 ;(8) DJNZ R7,D1 ;(9) RET ;(10) END ;(11) 表2 这样一来,我每次调用延时程序延时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大致都是0.13S),如果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灯亮后延时时间为0.13S灯灭,灯灭后延时0.1秒灯亮,如此循环,这样的程序还能满足要求吗?不能,怎么办?我们可以把延时程序改成这样(见表2):调用则见表2中的主程,也就是先把一个数送入30H,在子程序中R7中的值并不固定,而是根据30H单元中传过来的数确定。这样就可以满足要求。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数据传递中要找到被传递的数,很多时候,这个数并不能直接给出,需要变化,这就引出了一个概念:如何寻找操作数,我们把寻找操作数所在单元的地址称之为寻址。在这里我们直接使用数所在单元的地址找到了操作数,所以称这种方法为直接寻址。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如果我们把数放在工作寄存器中,从工作寄存器中寻找数据,则称之为寄存器寻址。例:MOV A,R0就是将R0工作寄存器中的数据送到累加器A中去。提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工作寄存器就是内存单元的一部份,如果我们选择工作寄存器组0,则R0就是RAM的00H单元,那么这样一来,MOV A,00H,和MOV A,R0不就没什么区别了吗?为什么要加以区分呢?的确,这两条指令执行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将00H单元中的内容送到A中去,但是执行的过程不同,执行第一条指令需要2个周期,而第二条则只需要1个周期,第一条指令变成最终的目标码要两个字节(E5H 00H),而第二条则只要一个字节(E8h)就可以了。 这么斤斤计较!不就差了一个周期吗,如果是12M的晶振的话,也就1个微秒时间了,一个字节又能有多少? 不对,如果这条指令只执行一次,也许无所谓,但一条指令如果执行上1000次,就是1毫秒,如果要执行1000000万次,就是1S的误差,这就很可观了,单片机做的是实时控制的事,所以必须如此“斤斤计较”。字节数同样如此。 再来提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已知,寻找操作数可以通过直接给的方式(立即寻址)和直接给出数所在单元地址的方式(直接寻址),这就够了吗? 看这个问题,要求从30H单元开始,取20个数,分别送入A累加器。 就我们目前掌握的办法而言,要从30H单元取数,就用MOV A,30H,那么下一个数呢?是31H单元的,怎么取呢?还是只能用MOV A,31H,那么20个数,不是得20条指令才能写完吗?这里只有20个数,如果要送200个或2000个数,那岂不要写上200条或2000条命令?这未免太笨了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我们只会把地址写在指令中,所以就没办法了,如果我们不是把地址直接写在指令中,而是把地址放在另外一个寄存器单元中,根据这个寄存器单元中的数值决定该到哪个单元中取数据,比如,当前这个寄存器中的值是30H,那么就到30H单元中去取,如果是31H就到31H单元中去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怎么个解决法呢?既然是看的寄存器中的值,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让这里面的值发生变化,比如取完一个数后,将这个寄存器单元中的值加1,还是执行同一条指令,可是取数的对象却不一样了,不是吗。通过例子来说明吧。 MOV R7,#20 MOV R0,#30H LOOP:MOV A,@R0 INC R0 DJNZ R7,LOOP 这个例子中大部份指令我们是能看懂的,第一句,是将立即数20送到R7中,执行完后R7中的值应当是20。第二句是将立即数30H送入R0工作寄存器中,所以执行完后,R0单元中的值是30H,第三句,这是看一下R0单元中是什么值,把这个值作为地址,取这个地址单元的内容送入A中,此时,执行这条指令的结果就相当于MOV A,30H。第四句,没学过,就是把R0中的值加1,因此执行完后,R0中的值就是31H,第五句,学过,将R7中的值减1,看是否等于0,不等于0,则转到标号LOOP处继续执行,因此,执行完这句后,将转去执行MOV A,@R0这句话,此时相当于执行了MOV A,31H(因为此时的R0中的值已是31H了),如此,直到R7中的值逐次相减等于0,也就是循环20次为止,就实现了我们的要求:从30H单元开始将20个数据送入A中。 这也是一种寻找数据的方法,由于数据是间接地被找到的,所以就称之为间址寻址。注意,在间址寻址中,只能用R0或R1存放等寻找的数据。 二、指令 数据传递类指令 1) 以累加器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MOV A,Rn MOV A,direct MOV A,@Ri MOV A,#data 第一条指令中,Rn代表的是R0-R7。第二条指令中,direct就是指的直接地址,而第三条指令中,就是我们刚才讲过的。第四条指令是将立即数data送到A中。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MOV A,R1 ;将工作寄存器R1中的值送入A,R1中的值保持不变。 MOV A,30H ;将内存30H单元中的值送入A,30H单元中的值保持不变。 MOV A,@R1 ;先看R1中是什么值,把这个值作为地址,并将这个地址单元中的值送入A中。如执行命令前R1中的值为20H,则是将20H单元中的值送入A中。 MOV A,#34H ;将立即数34H送入A中,执行完本条指令后,A中的值是34H。 2)以寄存器Rn为目的操作的指令 MOV Rn,A MOV Rn,direct MOV Rn,#data 这组指令功能是把源地址单元中的内容送入工作寄存器,源操作数不变。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3294322651
matlab教程 pdf l了解MATLAB的基本知识 l熟悉MATLAB的上机环境 l掌握利用MATLAB进行基本运算的方法 l初步具备将一般数学问题转化成对应的计算机模型并进行处理的能力 l1.1 科学工程计算与MATLAB l1.2 基本运算功能 l1.3 基本数据类型 l1.4 数学函数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计算问题简单问题:计算器或直接手工推导复杂问题:计算机编程计算机编程高级编程语言 Microsoft: Visual C++、Visual BasicBorland: Delphi、C++BuilderSun: Java科学计算软件工具MathWorks: MATLAB
上传时间: 2013-11-01
上传用户:ljj722
本文设计了一个用AT89S51 实现手动控制的上网计时系统,这套系统由单片机作为核心部件,只需在pc 机上网和断网时按下计时开关,计时器系统即开始自动计时,并可以累计本月上网总时长,还可以同时显示本次上网时长和累计上网时长。此外,本系统还可以设定上网报警时间,当超出设定值时,系统会发出报警提示。通过单片机的自动控制,解除了用户重复费时的手工劳动,而且本设计的计时系统成本低廉,运行稳定,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66666
用JLINK V6 调试STM32的教程:针STM3210B-LK1评估板需要改动或设置的地方有3点:第一:STM3210B-LK1评估板的BOOT0及BOOT1跳线请跳到0位置. 第二:STM3210B-LK1评估板上的JTAG接口的第1,2脚请接上3.3V(手工飞线)。第三:JLINK 用SWD方式调试此款板子时,需要把板子上的R4,R5断开(因其板子上有STLINK II)否则调试不成功哟 一 设置仿真器类型----JLINK或JTRACE二 JLINK仿真器相关设置三 JTAG/SWD 两种方式的调试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标点符号
单片机开发中除必要的硬件外,同样离不开软件,我们写的汇编语言源程序要变为 CPU可以执行的机器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汇编,另一种是机器汇编,目前已极少使用手工汇编的方法了。机器汇编是通过汇编软件将源程序变为机器码,用于MCS-51 单片机的汇编软件有早期的A51,随着单片机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普遍使用汇编语言到逐渐使用高级语言开发,单片机的开发软件也在不断发展,Keil 软件是目前最流行开发MCS-51 系列单片机的软件,这从近年来各仿真机厂商纷纷宣布全面支持Keil 即可看出。Keil 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份组合在一起。运行Keil 软件需要Pentium 或以上的CPU,16MB或更多RAM、20M 以上空闲的硬盘空间、WIN98、NT、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统。掌握这一软件的使用对于使用51 系列单片机的爱好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使用C 语言编程,那么Keil 几乎就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在国内你只能买到该软件、而你买的仿真机也很可能只支持该软件),即使不使用C 语言而仅用汇编语言编程,其方便易用的集成环境、强大的软件仿真调试工具也会令你事半功倍。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学习 Keil 软件的使用,在这一部份我们将学习如何输入源程序,建立工程、对工程进行详细的设置,以及如何将源程序变为目标代码。图1 所示电路图使用89C51 单片机作为主芯片,这种单片机性属于MCS-51 系列,其内部有4K 的FLASH ROM,可以反复擦写,非常适于做实验。89C51 的P1 引脚上接8 个发光二极管,P3.2~P3.4 引脚上接4 个按钮开关,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让接在P1 引脚上的发光二极管依次循环点亮。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aesuser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发展新的技术来提高热量计量收费的可靠性,改变过去热力站数据采集靠人工抄表的落后方法,以实现集中供热系统管理的全面自动化。便携式查表器是一种新兴的现场数据采集技术。本文所设计的查表器通过RS485 接口从现场使用的热量计中远距离采集数据,它采用Intel 80C196 作为CPU, 240×128 点阵的液晶作为显示器,并扩展了256K 的非易失性RAM 来保存30 个热力站的所有运行数据。信息革命冲击着各行各业,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常规的现场仪表数据采集方法要靠查表员手工来完成。有些仪表安装在危险场所,如在地下的热水管道系统,查表员有时会冒生命危险。目前公用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以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来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微处理器、存储器、VLSI, A/D 转换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现场仪表与控制中心之间传递的不再是传统的模拟信号,而是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不但避免了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精度降低、信号衰减、易引入干扰信号等的不足,而且显著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它为采用新的数据采集技术提供了可能。
上传时间: 2013-11-17
上传用户:tzl1975
用C51写的普通拼音输入法源程序代码:原作使用了一个二维数组用以查表,我认为这样比较的浪费空间,而且每个字表的索引地址要手工输入,效率不高。所以我用结构体将其改写了一下。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 因为代码比较的大,共有6,000多汉字,这样就得要12,000 byte来存放GB内码,所以也是没办法的.编译结果约为3000h,因为大部分是索引表,代码优化几乎无效。 在Keil C里仿真芯片选用的是华邦的W77E58,它有32k ROM, 256B on-chip RAM, 1K on-chip SRAM (用DPTR1指针寻址,相当于有1K的片上xdata)。条件有限,没有上片试验,仿真而已。 打算将其移植到AVR上,但CodeAVRC与IAR EC++在结构体、指针的定义使用上似乎与C51不太一样,现在还未搞定。还希望在这方面有经验的网友能给予指导。 #include<stdio.h> char * py_ime(char *); void main(void){ while(1) { char input_string[]="yI"; xdata char chinese_string[255]; sprintf(chinese_string,"%s",py_ime(input_string)); }}
上传时间: 2013-10-30
上传用户:cainaifa
单片机开发中除必要的硬件外,同样离不开软件,我们写的汇编语言源程序要变为CPU可以执行的机器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汇编,另一种是机器汇编,目前已极少使用手工汇编的方法了。机器汇编是通过汇编软件将源程序变为机器码,用于MCS-51 单片机的汇编软件有早期的A51,随着单片机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普遍使用汇编语言到逐渐使用高级语言开发,单片机的开发软件也在不断发展,Keil 软件是目前最流行开发MCS-51 系列单片机的软件,这从近年来各仿真机厂商纷纷宣布全面支持Keil 即可看出。Keil 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份组合在一起。运行Keil 软件需要Pentium 或以上的CPU,16MB或更多RAM、20M 以上空闲的硬盘空间、WIN98、NT、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统。掌握这一软件的使用对于使用51 系列单片机的爱好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使用C 语言编程,那么Keil 几乎就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在国内你只能买到该软件、而你买的仿真机也很可能只支持该软件),即使不使用C 语言而仅用汇编语言编程,其方便易用的集成环境、强大的软件仿真调试工具也会令你事半功倍。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学习Keil 软件的使用,在这一部份我们将学习如何输入源程序,建立工程、对工程进行详细的设置,以及如何将源程序变为目标代码。图1 所示电路图使用89C51 单片机作为主芯片,这种单片机性属于MCS-51 系列,其内部有4K 的FLASH ROM,可以反复擦写,非常适于做实验。89C51 的P1 引脚上接8 个发光二极管,P3.2~P3.4 引脚上接4 个按钮开关,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让接在P1 引脚上的发光二极管依次循环点亮。 一、Keil 工程的建立首先启动Keil 软件的集成开发环境,这里假设读者已正确安装了该软件,可以从桌面上直接双击uVision 的图标以启动该软件。UVison启动后,程序窗口的左边有一个工程管理窗口,该窗口有3 个标签,分别是Files、Regs、和Books,这三个标签页分别显示当前项目的文件结构、CPU 的寄存器及部份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值(调试时才出现)和所选CPU 的附加说明文件,如果是第一次启动Keil,那么这三个标签页全是空的。
上传时间: 2013-12-26
上传用户:liulinshan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