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我国

  • 基于MCU和基于ASIC的LED可控硅调光方案对比与解析

    作为一种新的、最有潜力的光源,LED照明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加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鼓励,我国的LED照明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运用市场迅速增长。在室内照明方面,用LED灯替代传统的可调光白炽灯或者卤素灯也将是大势所趋。由于传统的白炽灯调光器采用可控硅调光器,用LED灯替代白炽灯时,要求不能改变原有线路,还要能适应现有的可控硅调光器。针对这一目标市场,目前很多大的半导体厂商(包括国际知名半导体厂商)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LED调光ASIC,但由于LED固有的发光原理,目前市面上的LED ASIC调光案都还不是很成熟,都有其固有的问题,本文就将针对目前的调光方案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并介绍我们基于MCU的调光方案。

    标签: ASIC MCU LED 可控硅调光

    上传时间: 2013-11-21

    上传用户:comua

  • 基于MSP430行驶车辆检测器的设计

    近年来,车辆检测器作为交通信息采集的重要前端部分,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鉴于公路交通现代化管理和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需要, 对于行驶车辆的动态检测技术——车辆检测器的研制在国内外均已引起较大重视。车辆检测器以机动车辆为检测目标,检测车辆的通过或存在状况,其作用是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进行最优的控制。目前,常用的行驶车辆检测器主要有磁感应式检测器,超声波式检测器,压力开关检测器,雷达检测器,光电检测器以及视频检测器等,而环形线圈电磁感应式车辆检测器具有性能稳定、结构简单、检测电路易于实现、成本低、维护量少、适应面广等优点,市场应用范围最广。目前我国实际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车辆检测器几乎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国产车辆检测器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误检率高、灵敏度低、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差等。[1-2]在大量现场实验基础上,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将稳定性、灵敏性、高速性融为一体,解决了以上所述的诸多问题。

    标签: MSP 430 车辆检测器

    上传时间: 2013-12-30

    上传用户:hanli8870

  • 8051单片机教程 (word版)

    8051单片机教程:一台能够工作的计算机要有这样几个部份构成: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ROM(程序存储)、输入/输出设备(例如:串行口、并行输出口等)。在个人计算机上这些部份被分成若干块芯片,安装一个称之为主板的印刷线路板上。而在单片机中,这些部份,全部被做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中了,所以就称为单片(单芯片)机,而且有一些单片机中除了上述部份外,还集成了其它部份如A/D,D/A等。 PC中的CPU一块就要卖几千块钱,这么多东西做在一起,还不得买个天价!再说这块芯片也得非常大了。 不,价格并不高,从几元人民币到几十元人民币,体积也不大,一般用40脚封装,当然功能多一些单片机也有引脚比较多的,如68引脚,功能少的只有10多个或20多个引脚,有的甚至只8只引脚。为什么会这样呢? 功能有强弱,打个比方,市场上面有的组合音响一套才卖几百块钱,可是有的一台功放机就要卖好几千。另外这种芯片的生产量很大,技术也很成熟,51系列的单片机已经做了十几年,所以价格就低了。 既然如此,单片机的功能肯定不强,干吗要学它呢? 话不能这样说,实际工作中并不是任何需要计算机的场合都要求计算机有很高的性能,一个控制电冰箱温度的计算机难道要用PIII?应用的关键是看是否够用,是否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所以8051出来十多年,依然没有被淘汰,还在不断的发展中。 2、MCS51单片机和8051、8031、89C51等的关系我们平常老是讲8051,又有什么8031,现在又有89C51,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MCS51是指由美国INTEL公司(对了,就是大名鼎鼎的INTEL)生产的一系列单片机的总称,这一系列单片机包括了好些品种,如8031,8051,8751,8032,8052,8752等,其中8051是最早最典型的产品,该系列其它单片机都是在8051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增、减、改变而来的,所以人们习惯于用8051来称呼MCS51系列单片机,而8031是前些年在我国最流行的单片机,所以很多场合会看到8031的名称。INTEL公司将MCS51的核心技术授权给了很多其它公司,所以有很多公司在做以8051为核心的单片机,当然,功能或多或少有些改变,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其中89C51就是这几年在我国非常流行的单片机,它是由美国ATMEL公司开发生产的。以后我们将用89C51来完成一系列的实验。

    标签: 8051 word 单片机教程

    上传时间: 2013-11-17

    上传用户:crazyer

  • DSP运算方法研究

    简要介绍了DSP的发展历程、技术应用、基本特点以及在我国市场的前景情况,并详细阐述了DSP结构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介绍了DSP的工作原理和运算方法,对DSP的数值计算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着重论述了DSP的数值表示方法、核心运算功能测试算法以及各种复杂指令的应用,对测试过程中主要的关键和难点进行阐述。

    标签: DSP 运算 方法研究

    上传时间: 2013-10-31

    上传用户:ddddddd

  • 基于FPGA技术的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技术设计与仿真

    我国的骨干通信网上的传输速率已经向40 GB/s甚至是160 GB/s发展,传输线路以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通道。与光纤相关的损耗和单模光纤的主要色散,即偏振模色散,不仅仅限制了光信号在通信过程中的传输距离,还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通信容量。其中,偏振模色散对单模光纤高速和长距离通信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应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网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把当前流行的FPGA技术应用到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的自适应补偿技术中,用硬件描述语言来实现,可以大大提高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对实时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标签: FPGA 偏振模 仿真 补偿技术

    上传时间: 2013-11-15

    上传用户:zhaiye

  • BD2_GPS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究

    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具备区域导航定位的能力,文中以BD2/GPS双系统导航接收机为研究对象,研究BD2/GPS双系统接收机的通信协议,给出BD2/GPS双系统接收机的数据采集方法,详细设计了基于VC++的BD2/GPS接收机信息处理与分析软件,并给出其软件流程,研究了接收机定位性能的评价指标,并提取BD2/GPS联合定位时的状态参数以及精度因子。同时,实现了计算机对BD2/GPS双系统接收机的设置与控制。通过实际测试和调试表明:设计的BD2/GPS接收机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工作稳定,界面友好,扩展性强,可用于对BD2/GPS双系统接收机定位性能进行分析。

    标签: GPS BD 信息采集 与处理系统

    上传时间: 2013-11-17

    上传用户:baitouyu

  • 基于SCT3918的CDMR数字对讲机设计

    为了响应国家工业和信心产业部[2009]666号文件我国数字对讲机实现模拟转数字化的要求,并且为了方便企业生产和调试、降低成本的目的。采用国产基带芯片SCT3918设计了一款适应我国国情的数字对讲机CDMR(China Digital Mobile Radio),在实验室内做了射频技术指标测试、音频技术指标测试、可靠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射频技术指标符合[2009]666号文件要求,音频技术指标符合《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设计符合我国对讲机模拟转数字的政策、适合我国的国情、便于企业生产和调试。

    标签: 3918 CDMR SCT 数字对讲机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caozhizhi

  • 云计算及云储存生态系统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的服务计算范型得到了不断的开发和发展,网络资源的发布、网络维护、网络资源部署以及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领域都或多或少的产生了很大变化。不管是从个人角度来看,还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看,用户都已经将过去原有的空间限制、时间限制以及组织限制很好的跨越,并且对其创新能力很好的扩展。作为当前形势下新一代服务计算的模型,云计算对于IT以及与其有关联的产业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面对当前云计算技术的千变万化,将云计算的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很好的采取,将云计算系统的构建、运行机制、关键要素以及其关键的算法很好的提出来,并且将云存储作为主要的例子,来将其构建的过程很好的分析,对其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明确其解决的措施,本文中,笔者就研究云计算及云储存生态系统。

    标签: 云计算 云储存 生态系统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zengduo

  • GNSS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研究

    随着GPS、GALILEO、GLONASS以及我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不断发展,基于多星座下的GNSS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也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算法的原理,然后分别对单星座、多星座组合下的RAIM算法进行了研究和仿真,图形化和数据化的仿真结果充分证明了多星座组合下的完好性监测性能优于单星座下完好性监测性能。

    标签: GNSS 接收机 监测 算法研究

    上传时间: 2013-11-11

    上传用户:止絮那夏

  • 短波通信原理

    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一、短波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但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二、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三、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技术成果理应被中国这样的短波通信大国所用。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先进和有效,满足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里简要介绍短波通信的一般概念,优化短波通信的经验,以及一些热门的新技术,如有错误之处,欢迎阅正。1、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1.1.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卫星、雷达等都依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  无线电波一般指波长由100,000米到0.75毫米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又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超长波的波长为100,000米~10,000米,频率3~30千赫;长波的波长为10,000米~1,000米,频率30~300千赫;中波的波长为1,000米~100米,频率300千赫~1.6兆赫;短波的波长为100米~10米,频率为1.6~30兆赫;超短波的波长为10米~1毫米,频率为30~300,000兆赫(注:波长在1米以下的超短波又称为微波)。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频率=光速/波长。  电波在各种媒介质及其分界面上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绕射,其传播方向经历各种变化,由于扩散和媒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为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和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常见的传播方式有:地波(地表面波)传播   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地波的传播途径如图1.1 所示。其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超长波、长波、中波无线电信号,都是利用地波传播的。短波近距离通信也利用地波

    标签: 短波 通信原理

    上传时间: 2013-11-13

    上传用户:box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