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测量精度、方便数据传输管理, 设计并实现了以S3C44B0 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 CS5460 作为计量器件, 通过 USB 接口与上位机实现数据通讯的新型电能量测试系统 重点讨论了USB 接口程序的结构与实现。实践证明系统具有广 泛的适应范围。
上传时间: 2014-01-18
上传用户:thinode
cypress cy3721做的I2c桥数据传输代码
上传时间: 2014-12-21
上传用户:坏坏的华仔
不带微控制器的自动交流稳压器电路方案设计(电路图不带微控制器的自动交流稳压器电路方案设计(电路图
上传时间: 2021-12-12
上传用户:
本论文利用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开发了一款基于PCI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卡。本数据采集系统中,采用PLX公司生产的PLX9080作为PCI总线接口芯片。用4片每片容量为8MB的SDRAM作为数据采集的前端和PCI总线的数据缓冲。用ALTERA公司生产的Cyclone系列FPGA实现PCI接口芯片PLX9080的时序逻辑、对数据采集通道的前端控制以及对SDRAM的读写控制。 在本论文将重点放在了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进行FPGA硬件逻辑编程上。本论文按照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详细论述了PCI接口转化电路模块、SDRAM存储片子读写控制电路模块、FPGA内部寄存器读写控制电路模块以及用于RF端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模块的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yhm_all
本文研究基于ARM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技术。论文完成了ARM+FPGA结构的共享存储器结构设计,实现了ARMLinux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触摸屏控制、LCD显示、正弦插值算法设计以及各种显示算法设计等。同时进行了信号的高速采集和处理的实际测试,对实验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 论文分别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ARM处理器和FPGA芯片的高速数据采集的硬件系统设计方法,以及基于ARMLinux操作系统的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 硬件方面,在FPGA平台上,我们首先利用乒乓操作的方式将一路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频率为原来频率1/4的4路低速数据信号,再将这四路数据分别存储到4个FIFO中,然后再对这4个FIFO中的数据拼接并存储在FPGA片上的双端口双时钟RAM中,最后将FPGA的双端口双时钟RAM挂载到ARM系统的总线上,实现了ARM和FPGA共享存储器的系统结构,使ARM处理器可以直接读取这个双端口双时钟的RAM中的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效率。在采样频率控制电路设计方面,我们通过使FIFO的数据存储时钟降低为标准状态下的1/n实现数据采集频率降为标准状态的1/n,从而实现了由FPGA控制的可变频率的数据采集系统。 软件方面,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拓展系统功能,我们移植了ARMLinux操作系统,并在S3C2410平台上设计实现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触摸屏驱动程序设计、LCD驱动程序移植、自定义的FPGA模块驱动程序设计、LCD显示程序设计、多线程的应用程序设计。应用程序能够控制FPGA数据采集系统工作。 在前端采样频率为125MHz情况下,系统可以正常工作。能够实现对频率在5MHz以下的信号波形的直接显示;对5MHz至40MHz的信号,使用正弦插值算法进行处理,显示效果良好。同时这种硬件结构可扩展性强,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8路甚至16路缓冲的系统结构,可以使系统支持更高的采样频率。
上传时间: 2013-07-04
上传用户:林鱼2016
1引言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轮胎气压不足易导致爆胎。爆胎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轮胎压力检测系统(TPMS)的作用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检测,并对轮胎漏气和低气压等情况进行报警,确保行车安全。目前,TPMS主要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直接式系统通过安装在轮胎内部的压力传感器直接检测胎内压力和温度状态:间接式是通过安装在转轴上的转速传感器推算出胎内压力。直接式TPMS具有实时、准确等特点,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基于英飞凌(Infineon)压力传感器SP30的直接式TPMS系统,并将本系统接入汽车的高速局域通信网络一CAN总线网络及辅助通信网络-LIN的总线设计。2胎压检测系统总体方案直接式TPMS系统结构如图1,主要包括轮胎发射模块、RF接收模块、显示报警控制模块、低频唤醒模块、CAN总线及LIN总线。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120802016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ARM的线性CCD高速采集系统,系统中选择了高速线性CCD和高速ADC,因为ADC的采祥速度相对ARM的工作时钟频率较慢,所以使用CPLD和FIFO作为A/D和ARM之间的1/0接口,它使电路工作在更加平稳、简洁而易丁控制,同时也提高了ARM的工作效率。为了提高通信速度,这里采用通用申行总线(USB)技术米与PC进行通信。ARM是用来控制主处理器的数据采集,数据的计算和数据传输。结果证明,整个系统能高效运作。该系统可应用于高速数据采集及多路模拟信号的工作环境下。1引言在电气化铁路,为了扩大对电力机车受电弓的寿命,所以要使受电弓滑块磨损均匀,接触线的直线段(电气化铁路供电线)排列为曲折路线(弯段被安排成折线的形式)。之间的接触线的定位点和受电弓轨道中心线距离称为错开值,这是一种接触线的关键指标。错开值是不可忽视的,这个值过小会影响到受电弓滑块磨损的均匀性,从而影响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比如陷入了激烈的风中),造成大范围的在屋部的横向运动(并且速度越快,受电弓的左右摆动越剧烈),按触线将在某些部分将会超过受电弓的有效工作长度,从而使错开,接触线值超出标准范围的错开值,导致了当前连接的破坏,甚至导致了会产生受电弓事故的错识运行。受电马与滑触线发生故障,将导致列车正常运行的中断,从而对铁路运输产生严亚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些情况,错开伯及其变化应经常性地予以测试。因此,一个机车的接触线式在线监测系统,及与其配套的数据采集系统被开发出来,它的工作是实时地、迅速地计算错开值。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kingwide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在信号检测、雷达、图像处理、网络通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不同的应用要求使用不同的总线和不同的设计,但是,无论基于何种应用,其设计的关键在接口的实现上。 @@ 随着cPCI总线技术的发展,cPCI总线逐渐代替了PCI总线、VME总线,成为测控领域中最受人们青睐的总线形式。 @@ 为满足高速采集过程中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和采集卡与PC机连接的机械强度的要求,本论文提出设计基于cPCI总线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中利用单片FPGA芯片实现PCI协议,代替传统的FIFO芯片和串并转换芯片,并完成对模拟电路的控制功能;并提出将应用程序中的一部分数据读写操作放入动态链接库中,减少因应用程序反复调用驱动程序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时间的延迟。 @@ 通过分析PCI总线协议,理解高频数字电路设计方法和高速数据采集原理,本文开发了基于cPCI接口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经过综合测试和现场应用验证表明,采集系统已达到了要求的性能指标。 @@关键词:FPGA;数据采集系统;cPCI; PC
上传时间: 2013-07-08
上传用户:ikemada
现代社会信息量爆炸式增长,由于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用户对带宽和速度的需求快速增加。并行传输技术由于时钟抖动和偏移,以及PCB布线的困难,使得传输速率的进一步提升面临设计的极限;而高速串行通信技术凭借其带宽大、抗干扰性强和接口简单等优势,正迅速取代传统的并行技术,成为业界的主流。 本论文针对目前比较流行并且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两种高速串行接口电路——高速链路口和Rocket I/O进行研究,并以Xilinx公司最新款的Virtex-5 FPGA为研究平台进行仿真设计。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以某低成本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机为设计平台,在其中的一块信号处理板上,进行了基于LVDS(Low VoltageDifferential Signal)技术的高速LinkPort(链路口)设计和基于CML(Current ModeLogic)技术的Rocket I/O高速串行接口设计。首先在FPGA的软件中进行程序设计和功能、时序的仿真,当仿真验证通过之后,重点是在硬件平台上进行调试。硬件调试验证的方法是将DSP TS201的链路口功能与在FPGA中的模拟高速链路口相连接,进行数据的互相传送,接收和发送的数据相同,证明了高速链路口设计的正确性。并且在硬件调试时对Rocket IO GTP收发器进行回环设计,经过回环之后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相同,证明了Rocket I/O高速串行接口设计的正确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恋天使569
数据采集系统是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软件无线电系统中的核心模块,在现代雷达系统以及无线基站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满足目前对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自适应性及灵活性的要求,并充分体现在高性能FPGA平台上设计SOC系统的思路,本文提出了由高速高精度A/D转换芯片、高性能FPGA、PCI总线接口、DB25并行接口组成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及实现方法。其中FPGA作为本系统的控制核心和传输桥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FPGA不仅完成了系统中全部数字电路部分的设计,并且使系统具有了较高的可适应性、可扩展性和可调试性。 在时序数字逻辑设计上,充分利用FPGA中丰富的时序资源,如锁相环PLL、触发器,缓冲器FIFO、计数器等,能够方便的完成对系统输入输出时钟的精确控制以及根据系统需要对各处时序延时进行修正。 在存储器设计上,采用FPGA片内存储器。可根据系统需要随时进行设置,并且能够方便的完成数据格式的合并、拆分以及数据传输率的调整。 在传输接口设计上,采用并行接口和PCI总线接口的两种数据传输模式。通过FPGA中的宏功能模块和IP资源实现了对这两种接口的逻辑控制,可使系统方便的在两种传输模式下进行切换。 在系统工作过程控制上,通过VB程序编写了应用于PC端的上层控制软件。并通过并行接口实现了PC和FPGA之间的交互,从而能够方便的在PC机上完成对系统工作过程的控制和工作模式的选择。 在系统调试方面,充分利用QuartuslI软件中自带的嵌入式逻辑分析仪SignalTaplI,实时准确的验证了在系统整个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正确性和时序性,并极大的降低了用常规仪器观测FPGA中众多待测引脚的难度。 本文第四章针对FPGA中各功能模块的逻辑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每个模块都给出了精确的仿真结果。同时,文中还在其它章节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并行接口设计、PCI接口设计、PC端控制软件设计以及用于调试过程中的SignalTapⅡ嵌入式逻辑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并且也对系统的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给出了分析及讨论。最后还附上了系统的PCB版图、FPGA逻辑设计图、实物图及注释详细的相关源程序清单。
上传时间: 2013-07-09
上传用户:sdfsd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