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某通信基站采用CFD模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对基站房间的温度场、速度场、流量、能量等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符合实际运行情况。同时采用逐时分析,采用机械通风和空调装置两种方法,对通信基站的热负荷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通过计算过程分析,获得了进一步降低通信基站运行温度的方法,对带有通风节能系统的通信基站设计和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
上传时间: 2013-12-10
上传用户:zycidjl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相当规模的物理无线网络实验环境不切实际。因此,文中在NS-2网络仿真器环境下,设计了3种典型的无线网络路由协议验证性实验,仿真实验直观再现了无线网络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同时给出路由协议的性能评价指标,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路由协议并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上传时间: 2013-11-08
上传用户:daguda
本书全面论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主要讲述了信号完整性和物理设计概论,带宽、电感和特性阻抗的实质含义,电阻、电容、电感和阻抗的相关分析,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的四个实用技术手段
上传时间: 2013-11-14
上传用户:372825274
基于物联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采用了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与体系结构,简述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M2M技术、云计算和中间件技术等,指出了物联网面临的主要问题,得到了物联网必将为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地球”的理想终将变成现实的结论。
上传时间: 2014-12-29
上传用户:古谷仁美
课件共10个PPT文件,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运输层,应用层,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因特网的演进,内容根据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4版)而编制,实属精炼浓缩版
标签: 计算机网络
上传时间: 2013-11-18
上传用户:lunshaomo
物理层在信道上传送未经处理的信息,该层协议涉及通信双方的机械、电器和连接规程。RS232为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可能有差错的物理链路,改造为对于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传送线路。
上传时间: 2013-12-04
上传用户:xinzhch
基于闪存的SD 存储卡提供第2 种通讯协议:SPI 模式。这个模式是SD 存储卡协议的一个子设置,为SPI 通道的通讯而设计,通常可以在Motorola(与一些新的其它核心)的微控制器上找到。在上电开机(CMD0)后的第一个复位命令里可以选择接口,启动后就不能被改变了。
上传时间: 2013-10-12
上传用户:tanggm
关于3g无线网优的:WCDMA无线基本原理 课程目标: 掌握3G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掌握3G的标准化过程 掌握WCDMA的基本网络结构以及各网元功能 掌握无线通信原理 掌握WCDMA的关键技术 参考资料: 《3G概述与概况》 《中兴通讯WCDMA基本原理》 《ZXWR RNC(V3.0)技术手册》 《ZXWR NB09技术手册》 第1章 概述 1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 1.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 1.1.2 移动通信用户及业务的发展 1 1.2 3G移动通信的概念 2 1.3 为什么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 2 1.4 3G的标准化过程 3 1.4.1 标准组织 3 1.4.2 3G技术标准化 3 1.4.3 第三代的核心网络 4 1.4.4 IMT-2000的频谱分配 6 1.4.5 2G向3G移动通信系统演进 7 1.4.6 WCDMA核心网络结构的演进 11 第2章 WCDMA系统介绍 13 2.1 系统概述 13 2.2 R99网元和接口概述 14 2.2.1 移动交换中心MSC 16 2.2.2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16 2.2.3 网关GMSC 16 2.2.4 GPRS业务支持节点SGSN 16 2.2.5 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 17 2.2.6 归属位置寄存器与鉴权中心HLR/AuC 17 2.2.7 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17 2.3 R4网络结构概述 17 2.3.1 媒体网关MGW 19 2.3.2 传输信令网关T-SGW、漫游信令网关R-SGW 20 2.4 R5网络结构概述 20 2.4.1 媒体网关控制器MGCF 22 2.4.2 呼叫控制网关CSCF 22 2.4.3 会议电话桥分MRF 22 2.4.4 归属用户服务器HSS 22 2.5 UTRAN的一般结构 22 2.5.1 RNC子系统 23 2.5.2 Node B子系统 25 第3章 扩频通信原理 27 3.1 扩频通信简介 27 3.1.1 扩频技术简介 27 3.1.2 扩频技术的现状 27 3.2 扩频通信原理 28 3.2.1 扩频通信的定义 29 3.2.2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29 3.2.3 扩频与解扩频过程 30 3.2.4 扩频增益和抗干扰容限 31 3.2.5 扩频通信的主要特点 32 第4章 无线通信基础 35 4.1 移动无线信道的特点 35 4.1.1 概述 35 4.1.2 电磁传播的分析 37 4.2 编码与交织 38 4.2.1 信道编码 39 4.2.2 交织技术 42 4.3 扩频码与扰码 44 4.4 调制 47 第5章 WCDMA关键技术 49 5.1 W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 49 5.2 功率控制 51 5.2.1 开环功率控制 51 5.2.2 闭环功率控制 52 5.2.3 HSDPA相关的功率控制 55 5.3 RAKE接收 57 5.4 多用户检测 60 5.5 智能天线 62 5.6 分集技术 64 第6章 WCDMA无线资源管理 67 6.1 切换 67 6.1.1 切换概述 67 6.1.2 切换算法 73 6.1.3 基于负荷控制原因触发的切换 73 6.1.4 基于覆盖原因触发的切换 74 6.1.5 基于负荷均衡原因触发的切换 77 6.1.6 基于移动台移动速度的切换 79 6.2 码资源管理 80 6.2.1 上行扰码 80 6.2.2 上行信道化码 83 6.2.3 下行扰码 84 6.2.4 下行信道化码 85 6.3 接纳控制 89 6.4 负荷控制 95 第7章 信道 97 7.1 UTRAN的信道 97 7.1.1 逻辑信道 98 7.1.2 传输信道 99 7.1.3 物理信道 101 7.1.4 信道映射 110 7.2 初始接入过程 111 7.2.1 小区搜索过程 111 7.2.2 初始接入过程 112
上传时间: 2013-11-21
上传用户:tdyoung
考虑到未来许多的宽带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必须尽早突破接入“瓶颈”,而光纤是今为止最好的传输媒介。本文主要分析 GPON技术的产生背景、应用、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GPON系统的管理模式和终端的业务发放模式。 第1章光接入网概述第2章PON基本概念第3章GPON协议分析第4章GPON关键技术第5章GPON的物理特性
标签: GPON
上传时间: 2013-11-05
上传用户:1871073315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交换机进行局域网的连接方法。 2.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交换机的使用方法。 3.掌握局域网中客户机协议的配置与网络资源共享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网络的物理连接 1)分小组,每个小组一台8口交换机,将实验一制作的直通双绞线的两个水晶头分别连接接到交换机的接口和计算机的网卡接口。 2)计算机和交换机都加电,检查网络交换和端口指示灯和计算机的网卡指导灯是否正常,若正常则表示物理连接没问题,否则检查原因。 3)配置网络协议 网上邻居右键è属性è本地连接的右键è属性,在对话框中设置TCP/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等。其中包括: (1)安装网络客户 (2)安装网络协议 (3)配置工作组 (4)配置客户机网卡的IP地址
上传时间: 2013-11-10
上传用户:小眼睛L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