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现Z-Stack定位程序代码量大,结构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inyOS的CC2430定位方案。在分析TinyOS组件架构基础上,设计实现盲节点、锚节点与汇聚节点间的无线通信以及汇聚节点与PC机的串口通信。在此基础上实现PC对各锚节点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寄存器值的正确读取,确定实验室环境下对数-常态无线传播模型的具体参数,并采用质心算法来提高定位精度。实验显示,在由四个锚节点组成的4.8×3.6 m2矩形定位区域中,通过RSSI质心定位算法求得的盲节点坐标为(2.483 1,1.018 5),实际坐标为(2.40,1.20),误差为0.199 6 m,表明较好地实现对盲节点的定位。
上传时间: 2013-10-21
上传用户:whymatalab2
为解决北斗导航接收机干扰功率强、有效信号弱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倒置自适应算法的抗干扰设计方案。该方案以自适应天线系统为平台,采用FPGA处理器Virtex5芯片实现自适应算法,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原则迭代计算功率倒置的最优权值并产生加权输出。测试结果显示:功率倒置算法在干扰形式、干扰方向未知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为北斗导航接收机提供最高50 dB的抗干扰能力。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born2007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特征,进而引出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oFDM,并对OFDM系统中已有的信道估计方法做了分类和比较。这些已有的算法在服从奈奎斯特准则的情况下均匀分配导频数据,从而降低了导频分配的灵活性。
上传时间: 2013-12-22
上传用户:lwq11
提出了基于仿真退火算法优化思想的任意宽带波束设计方法,其期望响应由工作频带划分成的等间隔窄子带上旁瓣波束形成权系数构成。各个子带上的低旁瓣波束则采用基于仿真退火波束形成原理的波束优化设计方法得到。借助计算机对二十四元圆阵进行波束优化设计。
上传时间: 2013-10-27
上传用户:爺的气质
粒子群算法是在遗传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并行优化方法,可用于解决大量非线性、不可微和多峰值的复杂问题。与遗传算法不同的是,粒子群算法中的粒子有记忆功能,整个搜索过程是跟随当前最优粒子的过程,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的粒子可能更快的收敛于最优解。而且粒子群算法理论简单,参数少,因此其应用更为广泛。文中把粒子群算法用于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在对天线形状进行设计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上传时间: 2013-11-14
上传用户:lz4v4
提出一种新的组合优化方法。先通过遗传算法得到一个初步的优化结果,再用直接搜索算法进行二次优化,这样既突出了遗传算法全局寻优的特点,又避免了它在接近最优解时出现的小幅度随机波动。以低副瓣平
上传时间: 2013-12-24
上传用户:李哈哈哈
文中在pre-FFT定时同步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定时同步算法及其改进算法,该算法利用规则集对相关函数和导函数优化的方法得以进一步减小估计方差,本文在给出其推导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仿真结果,并与相关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算法的定时估计精度较高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上传时间: 2013-10-29
上传用户:hebmuljb
针对未知雷达信号主处理中脉冲重复间隔的精确分选部分,介绍了PRI变换的脉冲重复间隔估计算法,提出针对固定重频、抖动重频和参差重频信号的PRI变换算法的仿真和改进方法。
上传时间: 2014-01-03
上传用户:1109003457
提出一种在接收端结合最大比合并的发送天线选择新算法。该算法中,发送端从N个可用天线中选择信道增益最佳的L个天线,而接收端不进行天线选择并进行最大比合并(MRC)。并对该算法在准静态瑞利衰落信道的成对差错(PEP)性能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证明。尽管发送端天线选择对MIMO系统的分级阶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同不进行天线选择O‘M)相比,应用该算法仍能获得较大的分级增益,并能明显提高相同频谱效率和相同分集阶效条件下空时码的性能。
上传时间: 2013-10-11
上传用户:a296386173
近年来,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这种新体制雷达能够在时域、频域、空域、码域获取更加丰富的目标和环境信息,尤其是MIMO雷达的空间分集和信号分集特性在提高雷达的检测与参数估计性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够突破传统雷达的性能限制。论文围绕MIMO雷达空间分集与信号分集特性,针对目标分辨与定位问题提出了MIMO雷达DOA估计的新算法,利用MIMO雷达实验系统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上传时间: 2013-11-09
上传用户:sclyu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