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采用TOP-DOWN设计方法对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对PCI总线协议做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本论文以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为线索,阐述了PCI总线接口控制器设计、仿真及综合、验证的各个步骤,以及PCI板卡驱动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作为PCI接口控制器下一步发展的前瞻性研究,还介绍PCI接口控制器DMA传输方式的实现思路及功能模块划分.在本论文的研究中,重点分析了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设计、对PCI总线协议的分析理解是进行PCI总线接口控制器设计的前提,而对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功能分析和结构划分是设计的关键.本论文在对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功能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整体设计和子模块的划分和实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完成了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设计,并且通过编写测试激励程序完成了功能仿真,以及布局布线后的时序仿真,并设计了PCB实验板进行了测试,证明所实现的PCI接口控制器完成了要求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tvnash
低密度校验码(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是一种性能接近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已被广泛地采用到各种无线通信领域标准中,包括我国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欧洲第二代卫星数字视频广播标准(DVB-S2,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Satellite 2)、IEEE 802.11n、IEEE 802.16e等。它是3G乃至将来4G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当今LDPC码构造的主流方向有两个,分别是结合准循环(QC,Quasi Cyclic)移位结构的单次扩展构造和类似重复累积(RA,Repeat Accumulate)码构造。相应地,主要的LDPC码编码算法有基于生成矩阵的算法和基于迭代译码的算法。基于生成矩阵的编码算法吞吐量高,但是需要较多的寄存器和ROM资源;基于迭代译码的编码算法实现简单,但是吞吐量不高,且不容易构造高性能的好码。 本文在研究了上述几种码构造和编码算法之后,结合编译码器综合实现的复杂度考虑,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基于二次扩展(Dex,Duplex Expansion)的QC-LDPC码构造方法,以实现高吞吐量的LDPC码收发端;并且充分利用该类码校验矩阵准循环移位结构的特点,结合RU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编码器的设计方案。 基于二次扩展的QC-LDPC码构造方法,是通过对母矩阵先后进行乱序扩展(Pex,Permutation Expansion)和循环移位扩展(CSEx,Cyclic Shift Expansion)实现的。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可变码长、可变码率,一般编译码器需同时支持多个乱序扩展和循环移位扩展的扩展因子。本文所述二次扩展构造方法的特点在于,固定循环移位扩展的扩展因子大小不变,支持多个乱序扩展的扩展因子,使得译码器结构得以精简;构造得到的码字具有近似规则码的结构,便于硬件实现;(伪)随机生成的循环移位系数能够提高码字的误码性能,是对硬件实现和误码性能的一种折中。 新编码器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资源的复用,使得实现复杂度近似与码长成正比。考虑到吞吐量的要求,新编码器结构完全抛弃了RU算法中串行的前向替换(FS,Forward Substitution)模块,同时简化了流水线结构,由原先RU算法的6级降低为4级;为了缩短编码延时,设计时安排每一级流水线计算所需的时钟数大致相同。 这种码字构造和编码联合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势:相比RU算法,新方案对可变码长、可变码率的支持更灵活,吞吐量也更大;相比基于生成矩阵的编码算法,新方案节省了50%以上的寄存器和ROM资源,单位资源下的吞吐量更大;相比类似重复累积码结构的基于迭代译码的编码算法,新方案使高性能LDPC码的构造更为方便。以上结果都在Xilinx Virtex II pro 70 FPGA上得到验证。 通过在实验板上实测表明,上述基于二次扩展的QC-LDPC码构造和相应的编码方案能够实现高吞吐量LDPC码收发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目前,LDPC码正向着非规则、自适应、信源信道及调制联合编码方向发展。跨层联合编码的构造方法,及其对应的编码算法,也必将成为信道编码理论未来的研究重点。
上传时间: 2013-07-26
上传用户:qoovoop
本文在深入研究MIL-STD-1553B总线传输协议以及国外协议芯片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较流行的EDA技术,基于Xilinx公司Virtex-II系列FPGA完成了1553B总线接口协议设计实现,并自行设计实验板将所做的设计进行了验证。论文从专用芯片实现的具体功能出发,结合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给出基于FPGA的总线接口协议设计的总体方案,并根据功能的需求完成了模块化设计。文章重点介绍基于FPGA的总线控制器(BC)、远程终端(RT)、总线监视器(MT)三种类型终端设计,详细给出其设计逻辑框图、引脚说明及关键模块的仿真结果,最终通过工作方式选择信号以及其它控制信号将三种终端结合起来以达到通用接口的功能。本设计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使用Xilinx专用开发工具对设计进行综合、布局布线等,最终下载到FPGA芯片XC2V2000中进行实现。 文章最后通过自行搭建的硬件平台对所做的设计进行详细的测试验证,选择ADSP21161作为主处理器,对。FPGA芯片进行初始化配置以及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同时利用示波器观测FPGA的输出,完成系统的硬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上传时间: 2013-08-03
上传用户:kennyplds
为了满足外围设备之间、外围设备与主机之间高速数据传输,Intel公司于1991年提出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的概念,即周边器件互连。因为PCI总线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率,所以在数字图形、图像和语音处理以及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首先对PCI总线协议做了比较深刻的分析,从设计要求和PCI总线规范入手,采用TOP-DOWN设计方法完成了PCI总线接口从设备控制器FPGA设计的功能定义:包括功能规范、性能要求、系统环境、接口定义和功能描述。其次从简化设计、方便布局的角度考虑,完成了系统的模块划分。并结合设计利用SDRAM控制器来验证PCI接口电路的性能。 然后通过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仿真、综合及硬件验证的描述介绍了用于FPGA功能验证的硬件电路系统的设计,验证系统方案的选择,并描述了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布局布线结果以及硬件验证的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通过编写测试激励程序完成了功能仿真,以及布局布线后的时序仿真,并设计了PCB实验板进行测试,证明所实现的PCI接口控制器完成了要求的功能。 最后,介绍了利用驱动程序开发工具DDK软件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完成系统设计及模块划分后,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描述系统,并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上传时间: 2013-07-15
上传用户:1134473521
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短波这一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不仅没有被淘汰,还在快速发展。其通信距离远、设备简单以及移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数字调制技术作为通信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全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使用使各类现代调制解调技术融合一体,目前国内多速率/多制式调制解调大多基于通用.DSP实现,支持的速率比较低。由于运算量大和硬件参数的限制,采用通用DSP无法胜任高速率调制解调的任务。现代FPGA可以提供支持以低系统丌销、低成本实现高速乘.累加超前进位链的DSP算法。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基于FPGA技术来实现短波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通过对具体的FPGA系统设计与调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本文通过具体的EPlC60240C8芯片作为处理器的FPGA实验板,研究了短波数字信号调制解调的设计与丌发过程。分析了现代通信的各种调制方式.误码率。得出了不同的调制方式的优劣性。最后重点提出了QPSK的调制解调方法。给出了Qf'SK的调制解调框图、QPSK的SystemView系统仿真、VHDL程序进行调制解调,在OUARTUS上进行仿真。然后设计AD/DA输入输出电路,对短波数字信号进行调制解调。通过设计的AD/DA电路输入短波数字信号进行调制解调,然后输出原始的模拟信号。文中还对比了其他的调制解调方式,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的调制解调方式对短波信号的影响。最后,通过比较FPGA与DSP在处理高速率、大容量的数字信号,得出不同的结论。展示了FPGA在这方面的优越性。
上传时间: 2013-06-05
上传用户:362279997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现场可编程器件的出现,为满足实时处理系统的要求,诞生了一种新颖灵活的技术——可重构技术。它采用实时电路重构技术,在运行时根据需要,动态改变系统的电路结构,从而使系统既有硬件优化所能达到的高速度和高效率,又能像软件那样灵活可变,易于升级,从而形成可重构系统。可重构系统的关键在于电路结构可以动态改变,这就需要有合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来实现这一功能。 论文利用可重构技术和“FD-ARM7TDMLCSOC”实验板的可编程资源实现了一个8位微程序控制的“实验CPU”,将“实验CPU”与实验板上的ARMCPU构成双内核CPU系统,并对双内核CPU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体系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首先,文章研究了8位微程序控制CPU的开发实现。通过设计实验CPU的系统逻辑图,来确定该CPU的指令系统,并给出指令的执行流程以及指令编码。“实验CPU”采用的是微程序控制器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因此进行了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即微指令编码的设计和微程序编码的设计。为利用可编程资源实现该“实验CPU”,需对“实验CPU”进行VHDL描述。 其次,文章进行了“实验CPU”综合下载与开发。文章中使用“Synplicity733”作为综合工具和“Fastchip3.0”作为开发工具。将“实验CPU”的VHDL描述进行综合以及下载,与实验箱上的ARMCPU构成双内核CPU,实现了基于可重构技术的双内核CPU的系统。根据实验板的具体环境,文章对双内核CPU系统存在的关键问题,如“实验CPU”的内存读写问题、微程序控制器的实现,以及“实验CPU'’框架等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在开发工具中添加控制模块和驱动程序来实现系统工作方式的控制。 最后,文章对双核CPU系统进行了功能分析。经分析,该系统中两个CPU内核均可正常运行指令、执行任务。利用实验板上的ARMCPU监视用“实验CPU”的工作情况,如模拟“实验CPU”的内存,实现机器码运行,通过串行口发送的指令来完成单步运行、连续运行、停止、“实验CPU"指令文件传送、“实验CPU"内存修改、内存察看等工作,所有结果可显示在超级终端上。该系统通过利用ARMCPU来监控可重构CPU,研究双核CPU之间的通信,尝试新的体系结构。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royzhangsz
基于单片机的实验,对了解单片机的引脚,逻辑功能非常有价值;对电子设计大赛,课程设计都非常有帮助;实实在在的例子比纯理论有趣的多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ISRING001
适合系统学习OFDM技术。本文设计并实现OFDM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部分的数字电路。采用实验板或自行设计电路进行调试,并采用相关仪器验证。系统整体调试、优化,或就某一部分进行深入研究。
标签: OFDM
上传时间: 2013-08-30
上传用户:cjf0304
1、 利用FLEX10的片内RAM资源,根据DDS原理,设计产生正弦信号的各功能模块和顶层原理图; 2、 利用实验板上的TLC7259转换器,将1中得到的正弦信号,通过D/A转换,通过ME5534滤波后在示波器上观察; 3、 输出波形要求: 在输入时钟频率为16KHz时,输出正弦波分辨率达到1Hz; 在输入时钟频率为4MHz时,输出正弦波分辨率达到256Hz; 4、 通过RS232C通信,实现FPGA和PC机之间串行通信,从而实现用PC机改变频率控制字,实现对输出正弦波频率的控制。
上传时间: 2013-09-06
上传用户:zhuimenghuadie
atmega16单片机ad实验有源代码
上传时间: 2013-11-22
上传用户:butterfl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