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资源下载|资源专辑|精品软件
登录|注册

中断响应

  • 用holtek单片编写的时钟中断响应程序。

    用holtek单片编写的时钟中断响应程序。

    标签: holtek 编写 时钟 中断响应

    上传时间: 2014-01-27

    上传用户:海陆空653

  • 中断响应

    中断响应,使用的是TI的MSP430的单片机,各个型号的板子都能使用的标准C语言源码

    标签: 中断响应

    上传时间: 2013-12-22

    上传用户:zsjzc

  • HCS12中断原理分析 ppt

    默认状态: –在进入中断服务程序时,I位自动置1,禁止其他可屏蔽中断 –即使有优先级更高的中断请求,也必须等当前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以后才能响应 –优先级的作用只有在多个中断源同时请求中断时在能体现 –无法实现中断嵌套 如果在进入中断服务程序时,手动对I位清零: –任何其他可屏蔽中断都可以被响应,无论其优先级有多高 –中断响应由时间控制,可以实现中断嵌套 –对中断执行无法预测 HPRIO寄存器 –写入HPRIO中的中断向量的后八位,可以改变该中断的优先级 –同样,优先级的作用只有在多个中断源同时请求中断时在能体现

    标签: HCS 12 中断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xauthu

  • 中断技术

    一个完整的微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构成的。微机系统的硬件有CPU、存储器和I/O口,外设组成。CPU与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交换比较简单,而CPU与外设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之前必须确定外设是否准备好,即选择I/O传送方式。I/O传送方式有4种:无条件、查询、中断和DMA。本章学习中断传送方式的有关内容。                                       4.1  中断概述                                   4.2  MCS-51中断系统   1、中断的定义:        中断是指如下过程:CPU与外设同时工作,CPU执行主程序,外设做准备工作,当外设准备好时向CPU发中断请求信号,若条件满足,则CPU终止主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CPU与外设交换信息,待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后,CPU再返回刚才终止的主程序继续执行。 2、中断系统的定义:中断系统是指为了实现中断传送过程在CPU内外设置的硬件和有关中断的指令。3、中断源:⑴中断源的定义:中断源是指引起中断请求的来源。⑵中断源的分类: ①软中断和 ②硬中断4、中断处理的全过程       中断处理的全过程分成3个阶段:中断请求、中断响应和中断服务。5、多重中断与中断优先级      ⑴ 当系统中有多个设备提出中断请求时,多个外设的中请信号要通过门电路送到CPU的中请输入端,使CPU能收到多个外设提出的中请。     ⑵ CPU在收到多个外设的请求后,按中断处理原则处理中断。     ⑶  确定优先级的方法解决优先级的问题一般可有三种方法:软件查询法、简单硬件方法及专用硬件方法(采用可编程的中断控制器芯片,如Intel8259A)。

    标签: 中断技术

    上传时间: 2013-10-11

    上传用户:ysjing

  • 8086总线操作、中断系统及总线请求

    8086总线操作:8086微处理器与片外存储器或I/O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经BIU执行8086规定的总线操作。总线周期的组成:8086的基本总线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每个时钟周期间隔称为一个T状态。8086的中断系统:8086微处理器可处理256种中断。8086对外部硬件中断请求INTR的响应:      当INTR有一高电平,即有可屏蔽中断请求。若此时IF=1且当前指令执行完,进入中断响应周期,处理过程如下:INTA#在两个总线周期中分别发出有效信号,第二周期中8086读到中断类型码保护现场:标志寄存器入栈,清除IF和TF标志位,保护断点(下一条指令地址入栈)。8086总线请求:在一个系统中,若存在多个可控制总线的主模块时,总线使用权的转移存在着一个请求与响应的过程。

    标签: 8086 总线 中断系统 操作

    上传时间: 2013-10-20

    上传用户:皇族传媒

  • 里面是关于arm中断的详细的资料

    里面是关于arm中断的详细的资料,包括中断向量,中断响应

    标签: arm 中断

    上传时间: 2013-12-21

    上传用户:semi1981

  • 51外部中断讲解

    51里,从中断开始,很多初学者就会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特上传此资料。单片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暂时中断执行当前的程序,转而去执行其他的应急处理程序,称为中断。例如。你正在餐厅吃饭,有朋友喊你去接电话,于是你就收到了来自朋友的一个中断(可以叫做外部中断),当你准备去接电话时,突然肚子疼,需要上厕所(内部中断),这又是一个中断,我们把引起中断的事件叫中断源(例如接电话、上厕所等,外部引起的叫外部中断,内部引起的叫内部中断),产生中断就要去处理它,这称为中断的响应。在接电话、上厕所这些中断源中,显然上厕所更需要立刻处理,这就是中断的优先级。 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十分重要,分为外部中断和定时器中断。中断发生CPU在处理某一事件A时,发生了另一事件B请求CPU迅速去处理中断响应和中断服务CPU暂时中断当前的工作,转去处理事件B中断返回待CPU将事件B处理完毕后,再回到原来事件A被中断的地方继续处理事件A这一过程称为中断单片机有10个寄存器主要与中断程序的书写控制有关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IE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串口控制寄存器SCON中断优先控制寄存器IP定时器工作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定时器初值赋予寄存器(TH0/TH1,TL0/TL1)

    标签: 51单片机 外部中断

    上传时间: 2022-02-16

    上传用户:qdxqdxqdxqdx

  • 基于FPGA的精确时钟同步方法研究.rar

    在工业控制领域,多种现场总线标准共存的局面从客观上促进了工业以太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上已经出现了HSE、Profinet、Modbus TCP/IP、Ethernet/IP、Ethernet Powerlink、EtherCAT等多种工业以太网协议。将传统的商用以太网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现场设备层的最大障碍是以太网的非实时性,而实现现场设备间的高精度时钟同步是保证以太网高实时性的前提和基础。 IEEE 1588定义了一个能够在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实现高精度时钟同步的协议——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PTP协议集成了网络通讯、局部计算和分布式对象等多项技术,适用于所有通过支持多播的局域网进行通讯的分布式系统,特别适合于以太网,但不局限于以太网。PTP协议能够使异质系统中各类不同精确度、分辨率和稳定性的时钟同步起来,占用最少的网络和局部计算资源,在最好情况下能达到系统级的亚微级的同步精度。 基于PC机软件的时钟同步方法,如NTP协议,由于其实现机理的限制,其同步精度最好只能达到毫秒级;基于嵌入式软件的时钟同步方法,将时钟同步模块放在操作系统的驱动层,其同步精度能够达到微秒级。现场设备间微秒级的同步精度虽然已经能满足大多数工业控制系统对设备时钟同步的要求,但是对于运动控制等需求高精度定时的系统来说,这仍然不够。基于嵌入式软件的时钟同步方法受限于操作系统中断响应延迟时间不一致、晶振频率漂移等因素,很难达到亚微秒级的同步精度。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的时钟同步方法,以IEEE 1588作为时钟同步协议,以Ethernet作为底层通讯网络,以嵌入式软件形式实现TCP/IP通讯,以数字电路形式实现时钟同步模块。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FPGA的特点,通过准确捕获报文时间戳和动态补偿晶振频率漂移等手段,相对于嵌入式软件时钟同步方法实现了更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在以集线器互连的10Mbps以太网上能够达到亚微秒级的同步精度。

    标签: FPGA 时钟同步 方法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8-03

    上传用户:hn891122

  • 基于ARM的TimeToCount辐射测量仪的研究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飞速发展和芯片设计水平的不断进步,ARM微处理器的性能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同时其芯片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嵌入式系统以其独有的优势,己经广泛地渗透到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以ARM7 LPC2132处理器为核心,结合盖革一弥勒计数管对Time-To-Count辐射测量方法进行研究。ARM结构是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原理而设计的,其指令集和相关的译码机制比复杂指令集计算机要简单得多,使用一个小的、廉价的ARM微处理器就可实现很高的指令吞吐量和实时的中断响应。基于ARM7TDMI-S核的LPC2132微处理器,其工作频率可达到60MHz,这对于Time-To-Count技术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利用LPC2132芯片的定时/计数器引脚捕获功能,可以直接读取TC中的计数值,也就是说不再需要调用中断函数读取TC值,从而大大降低了计数前杂质时间。本文是在我师兄吕军的《Time-To-Count测量方法初步研究》基础上,使用了高速的ARM芯片,对基于MCS-51的Time-To-Count辐射测量系统进行了改进,进一步论证了采用高速ARM处理器芯片可以极大的提高G-M计数器的测量范围与测量精度。 首先,讨论了传统的盖革-弥勒计数管探测射线强度的方法,并指出传统的脉冲测量方法的不足。然后讨论了什么是Time-To-Count测量方法,对Time-To-Count测量方法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指出Time-To-Count方法与传统的脉冲计数方法的区别,以及采用Time-To-Count方法进行辐射测量的可行性。 接着,详细论述基于ARM7 LPC2132处理器的Time-To-Count辐射测量仪的原理、功能、特点以及辐射测量仪的各部分接口电路设计及相关程序的编制。 最后得出结论,通过高速32位ARM处理器的使用,Time-To-Count辐射测量仪的精度和量程均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Y射线总量测量,使用了ARM处理器的Time-To-Count辐射测量仪的量程约为20 u R/h到1R/h,数据线性程度也比以前的Time-To-CotJnt辐射测量仪要好。所以在使用Time-To-Count方法进行的辐射测量时,如何减少杂质时间以及如何提高计数前时间的测量精度,是决定Time-To-Count辐射测量仪性能的关键因素。实验用三只相同型号的J33G-M计数管分别作为探测元件,在100U R/h到lR/h的辐射场中进行试验.每个测量点测量5次取平均,得出随着照射量率的增大,辐射强度R的测量值偏小且与辐射真实值之间的误差也随之增大。如果将测量误差限定在10%的范围内,则此仪器的量程范围为20 u R/h至1R/h,量程跨度近六个数量级。而用J33型G-M计数管作常规的脉冲测量,量程范围约为50 u R/h到5000 u R/h,充分体现了运用Time-To-Count方法测量辐射强度的优越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随着计数前时间的逐渐减小,杂质时间在其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就越来越严重,尽可能的减小杂质时间在Time-To-Count方法辐射测量特别是测量高强度辐射中是关键的。笔者用示波器测出此辐射仪器的杂质时间约为6.5 u S,所以在计算定时器值的时候减去这个杂质时间,可以增加计数前时间的精确度。通过实验得出,在标定仪器的K值时,应该在照射量率较低的条件下行,而测得的计数前时间是否精确则需要在照射量率较高的条件下通过仪器标定来检验。这是因为在照射量率较低时,计数前时间较大,杂质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明显,数据线斜率较稳定,适宜于确定标定系数K值,而在照射量率较高时,计数前时间很小,杂质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大,可以明显的在数据线上反映出来,从而可以很好的反应出仪器的性能与量程。实验证明了Time-To-Count测量方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如何对计数前时间进行精确测量。经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计数前时间中的杂质时间可分为硬件杂质时间和软件杂质时间,并以软件杂质时间为主,通过对程序进行合理优化,软件杂质时间可以通过程序的改进而减少,甚至可以用数学补偿的方法来抵消,从而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计数前时间,以此得到较精确的辐射强度值。对于本辐射仪,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来进行测量,当辐射场较弱时,通常采用规定次数测量的方式,在辐射场较强时,应该选用定时测量的方式。因为,当辐射场较弱时,如果用规定次数测量的方式,会浪费很多时间来采集足够的脉冲信号。当辐射场较强时,由于辐射粒子很多,产生脉冲的频率就很高,规定次数的测量会加大测量误差,当选用定时测量的方式时,由于时间的相对加长,所以记录的粒子数就相对的增加,从而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通过调研国内外先进核辐射测量仪器的发展现状,了解到了目前最新的核辐射总量测量技术一Time-To-Count理论及其应用情况。论证了该新技术的理论原理,根据此原理,结合高速处理器ARM7 LPC2132,对以G-计数管为探测元件的Time-To-Count辐射测量仪进行设计。论文以实验的方法论证了Time-To-Count原理测量核辐射方法的科学性,该辐射仪的量程和精度均优于以前以脉冲计数为基础理论的MCS-51核辐射测量仪。该辐射仪具有量程宽、精度高、易操作、用户界面友好等优点。用户可以定期的对仪器的标定,来减小由于电子元件的老化对低仪器性能参数造成的影响,通过Time-To-Count测量方法的使用,可以极大拓宽G-M计数管的量程。就仪器中使用的J33型G-M计数管而言,G-M计数管厂家参考线性测量范围约为50 u R/h到5000 u R/h,而用了Time-To-Count测量方法后,结合高速微处理器ARM7 LPC2132,此核辐射测量仪的量程为20 u R/h至1R/h。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核辐射仪的量程比以前基于MCS-51的辐射仪提高了近200倍,而且精度也比传统的脉冲计数方法要高,测量结果的线性程度也比传统的方法要好。G-M计数管的使用寿命被大大延长。 综上所述,本文取得了如下成果:对国内外Time-To-Count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Time-To-Count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Time-T0-Count方法理论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计数前时间和两个相邻辐射粒子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论证了Time-To-Count方法的科学性。详细说明了基于ARM 7 LPC2132的Time-To-Count辐射测量仪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的过程,通过高速微处理芯片LPC2132的使用,成功完成了对基于MCS-51单片机的Time-To-Count测量仪的改进。改进后的辐射仪器具有量程宽、精度高、易操作、用户界面友好等特点。本论文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了Time-To-Count技术中的几点关键因素,如:处理器的频率、计数前时间、杂质时间、采样次数和测量时间等,重点分析了杂质时间的组成以及引入杂质时间的主要因素等,对国内核辐射测量仪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 TimeToCount ARM 辐射测量仪

    上传时间: 2013-06-24

    上传用户:pinksun9

  • 基于FPGA的精确时钟同步方法研究

    在工业控制领域,多种现场总线标准共存的局面从客观上促进了工业以太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上已经出现了HSE、Profinet、Modbus TCP/IP、Ethernet/IP、Ethernet Powerlink、EtherCAT等多种工业以太网协议。将传统的商用以太网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现场设备层的最大障碍是以太网的非实时性,而实现现场设备间的高精度时钟同步是保证以太网高实时性的前提和基础。 IEEE 1588定义了一个能够在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实现高精度时钟同步的协议——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PTP协议集成了网络通讯、局部计算和分布式对象等多项技术,适用于所有通过支持多播的局域网进行通讯的分布式系统,特别适合于以太网,但不局限于以太网。PTP协议能够使异质系统中各类不同精确度、分辨率和稳定性的时钟同步起来,占用最少的网络和局部计算资源,在最好情况下能达到系统级的亚微级的同步精度。 基于PC机软件的时钟同步方法,如NTP协议,由于其实现机理的限制,其同步精度最好只能达到毫秒级;基于嵌入式软件的时钟同步方法,将时钟同步模块放在操作系统的驱动层,其同步精度能够达到微秒级。现场设备间微秒级的同步精度虽然已经能满足大多数工业控制系统对设备时钟同步的要求,但是对于运动控制等需求高精度定时的系统来说,这仍然不够。基于嵌入式软件的时钟同步方法受限于操作系统中断响应延迟时间不一致、晶振频率漂移等因素,很难达到亚微秒级的同步精度。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的时钟同步方法,以IEEE 1588作为时钟同步协议,以Ethernet作为底层通讯网络,以嵌入式软件形式实现TCP/IP通讯,以数字电路形式实现时钟同步模块。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FPGA的特点,通过准确捕获报文时间戳和动态补偿晶振频率漂移等手段,相对于嵌入式软件时钟同步方法实现了更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在以集线器互连的10Mbps以太网上能够达到亚微秒级的同步精度。

    标签: FPGA 时钟同步 方法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7-28

    上传用户:heart520b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