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载波通讯是一种低价方便、并可免除装设专用通信线路的通信技术, 文中介绍了利用Chirps 扫描频率进行载波的扩频通讯技术和CEBUS 总线的有关协议, 给出了由SSC P300 芯片构成的电力线载波通讯电路在电表自动抄收系统中的应用设计实例。
上传时间: 2013-11-16
上传用户:hanwu
IC 特色 : ˙ 半谐振模式之 ZVS零电压切换 , 能有效降低切换损失 , 提高效率 , 并具展频功能 , 改善EMI . ˙ 轻 / 重载的 Duty Factor 皆在 CCM 与 DCM 边缘 , 是最能发挥次级 "同步整流" 效率的一种工作模式 . ˙ 空载时进入 Cycle Skipping ( Typical 0.3W ) , 有效达成环保规範 . ˙ 内建 "LEB前缘遮没" 功能 , 避免电流迴授失真 . ˙ 能随输入电压变化 , 自动补偿 OPP过功率保护点 . ˙ 精密的 OVP 过压保护点可自行设定 . ˙ 完整的保护功能 : OVP过压保护 , OCP过流保护 , OPP过载保护 , SWP线圈短路保护 , SCP输出短路保护 , OTP过温度保护 .
上传时间: 2014-12-24
上传用户:回电话#
研究了基于双频的三相桥式逆变器拓扑结构,该拓扑由两个传统的三相桥式逆变器级联而成,其中一个工作在低频状态,另一个工作于高频状态,两单元功能相对分离。对高频单元采用单周控制,对低频单元采用电流滞环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拓扑对降低开关损耗、电流总谐波畸变率、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具有很好的作用。
上传时间: 2014-11-27
上传用户:三人用菜
定频定压(CVCF)不断电系统专案报告
上传时间: 2013-11-16
上传用户:fanxiaoqie
本文主要介绍在GOLD4P上实现的独有的无间断双电源切换功能,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有谁家的USB HUB在产品上实现了NS级的无缝双电源切换功能。要讲清这个问题,得先从这个问题的最基本说起。
上传时间: 2014-03-30
上传用户:gengxiaochao
提出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与公用电网并网的逆变器定频滞环电流控制新方法, 该方法首先基于电网线电压空间矢量将复平面分为6 个扇区, 在每个扇区内实现两相开关解耦分别控制相应的线电流; 然后, 在控制相的下一个线电流误差周期到来时, 计算并调节下一周期的滞环宽度以达到定频滞环电流跟踪, 改善输出电流波形, 提高控制精度。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额外的模拟电路便可以实现开关频率的稳定。利用Matlab 进行建模, 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稳定滞环开关频率是有效的, 同时也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可行的。
上传时间: 2013-10-28
上传用户:123312
工频变压器在被大家称为低频变压器,以示与开关电源用高频变压器有区别。工频变压器在过去传统的电源中大量使用,而这些电源的稳定方式又是采用线性调节的,所以那些传统的电源又被称为线性电源工频变压器的原理非常简单,理论上推导出相关计算式也不复杂,所以大家形成了看法:太简单了,就那三、四个计算公式,没什么可研究的。设计时只要根据那些简单的公式,立马成功。掌握了电压高了拆掉几圈,电压低了加几圈,空载电流大了,适当增加初级圈数,也觉的低工频变压器的非常简单。我认为上面的认识既有可取之处,也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可取之处:根据计算式或自己打样,可以很快就得出结果,解决了问题;加上有六七年以上得实际工作经验,可说是在某单位得心应手,鹤立鸡群。值得研究的地方是:你是否了解自己设计出的产品性能?设计合理吗?设计优化过吗?经济性如何?过去电源变压器的设计由电子部牵头组织专家学者成立变压器工作组,编写典型计算免费发放各单位,作为计算依据,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变压器设计人员,由于有了参数表的存在,各厂设计出来的变压器各参数基本一致,连圈数和线径都可能一一模一样。验收的规则也是统一到变压器总技术条件上来。改革开放以后国营企业的变压器设计人员,除极少数外,下海的不多。典型计算资料本不可多得,要按失密论处。加上典型计算是原苏联的一套铁心规格与现行得EI铁心片规格不符,无参照价值。目前基本上是采用师傅带徒第的方式带出来一大批变压器工程人员。。与过去不同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大都是自己打样,由于工频变压器市场广泛,小单子很多。而这些单子很多是从关系接来的。不十分计较价格,因此理论水平一般,实际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大有人在。从设计角度来看师师傅带徒第的方式带出来一大批变压器工程人员,他门的设计风格各不相同。
上传时间: 2013-10-17
上传用户:dudu1210004
用AVR单片机实现快速跳频
上传时间: 2013-10-23
上传用户:cicizoe
量程自动切换数字电压表
上传时间: 2013-11-05
上传用户:moshushi0009
《AVR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详细介绍了ATMEL公司开发的ATmega8系列高速嵌入式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接口电路、C编程实例,以及一些特殊功能的应用和设计,对读者掌握和使用其他ATmega8系列的单片机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AVR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硬件工程师的应用手册,亦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计算机、仪器仪表、电子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AVR单片机的主要特性 1.2 主流单片机系列产品比较 1.2.1 ATMEL公司的单片机 1.2.2 Mkcochip公司的单片机 1.2.3 Cygnal公司的单片机 第2章 AVR系统结构概况 2.1 AVR单片机ATmega8的总体结构 2.1.1 ATmega8特点 2.1.2 结构框图 2.1.3 ATmega8单片机封装与引脚 2.2 中央处理器 2.2.1 算术逻辑单元 2.2.2 指令执行时序 2.2.3 复位和中断处理 2.3 ATmega8存储器 2.3.1 Flash程序存储器 2.3.2 SRAM 2.3.3 E2pROM 2.3.4 I/O寄存器 2.3.5 ATmega8的锁定位、熔丝位、标识位和校正位 2.4 系统时钟及其分配 2.4.1 时钟源 2.4.2 外部晶振 2.4.3 外部低频石英晶振 2.4.4 外部:RC振荡器 2.4.5 可校准内部.RC振荡器 2.4.6 外部时钟源 2.4.7 异步定时器/计数器振荡器 2.5 系统电源管理和休眠模式 2.5.1 MCU控制寄存器 2.5.2 空闲模式 2.5.3 ADC降噪模式 2.5.4 掉电模式 2.5.5 省电模式 2.5.6 等待模式 2.5.7 最小功耗 2.6 系统复位 2.6.1 复位源 2.6.2 MCU控制状态寄存器——MCUCSR 2.6.3 内部参考电压源 2.7 I/O端口 2.7.1 通用数字I/O端口 2.7.2 数字输入使能和休眠模式 2.7.3 端口的第二功能 第3章 ATmega8指令系统 3.1 ATmega8汇编指令格式 3.1.1 汇编语言源文件 3.1.2 指令系统中使用的符号 3.1.3 ATmega8指令 3.1.4 汇编器伪指令 3.1.5 表达式 3.1.6 文件“M8def.inc” 3.2 寻址方式和寻址空间 3.3 算术和逻辑指令 3.3.1 加法指令 3.3.2 减法指令 3.3.3 取反码指令 3.3.4 取补码指令 3.3.5 比较指令 3.3.6 逻辑与指令 3.3.7 逻辑或指令 3.3.8 逻辑异或 3.3.9 乘法指令 3.4 转移指令 3.4.1 无条件转移指令 3.4.2 条件转移指令 3.4.3 子程序调用和返回指令 3.5 数据传送指令 3.5.1 直接寻址数据传送指令 3.5.2 间接寻址数据传送指令 3.5.3 从程序存储器中取数装入寄存器指令 3.5.4 写程序存储器指令 3.5.5 I/0端口数据传送 3.5.6 堆栈操作指令 3.6 位操作和位测试指令 3.6.1 带进位逻辑操作指令 3.6.2 位变量传送指令 3.6.3 位变量修改指令 3.7 MCU控制指令 3.8 指令的应用 第4章 中断系统 4.1 外部向量 4.2 外部中断 4.3 中断寄存器 第5章 自编程功能 5.1 引导加载技术 5.2 相关I/O寄存器 5.3 Flash程序存储器的自编程 5.4 Flash自编程应用 第6章 定时器/计数器 6.1 定时器/计数器预定比例分频器 6.2 8位定时器/计数器O(T/CO) 6.3 16位定时器/计数器1(T/C1) 6.3.1 T/C1的结构 6.3.2 T/C1的操作模式 6.3.3 T/121的计数时序 6.3.4 T/C1的寄存器 6.4 8位定时器/计数器2(T/C2) 6.4.1 T/C2的组成结构 6.4.2 T/C2的操作模式 6.4.3 T/C2的计数时序 6.4.4 T/02的寄存器 6.4.5 T/C2的异步操作 6.5 看门狗定时器 第7章 AVR单片机通信接口 7.1 AVR单片机串行接口 7.1.1 同步串行接口 7.1.2 通用串行接口 7.2 两线串行TWT总线接口 7.2.1 TWT模块概述 7.2.2 TWT寄存器描述 7.2.3 TWT总线的使用 7.2.4 多主机系统和仲裁 第8章 AVR单片机A/D转换及模拟比较器 8.1 A/D转换 8.1.1 A/D转换概述 8.1.2 ADC噪声抑制器 8.1.3 ADC有关的寄存器 8.2 AvR单片机模拟比较器 第9章 系统扩展技术 9.1 串行接口8位LED显示驱动器MAX7219 9.1.1 概述 9.1.2 引脚功能及内部结构 9.1.3 操作说明 9.1.4 应用 9.1.5 软件设计 9.2 AT24C系列两线串行总线E2PPOM 9.2.1 概述 9.2.2 引脚功能及内部结构 9.2.3 操作说明 9.2.4 软件设计 9.3 AT93C46——三线串行总线E2PPOM接口芯片 9.3.1 概述 9.3.2 内部结构及引脚功能 9.3.3 操作说明 9.3.4 软件设计 9.4 串行12位的ADCTL543 9.4.1 概述 9.4.2 内部结构及引脚功能 9.4.3 操作说明 9.4.4 AD620放大器介绍 9.4.5 软件设计 9.5 串行输出16位ADCMAXl95 9.5.1 概述 9.5.2 引脚功能及内部结构 9.5.3 操作说明 9.5.4 应用 9.5.5 软件设计 9.6 串行输入DACTLC5615 9.6.1 概述 9.6.2 引脚功能及内部结构 9.6.3 操作说明 9.6.4 软件设计 9.7 串行12位的DACTLC5618 9.7.1 概述 9.7.2 内部结构及引脚功能 9.7.3 操作说明 9.7.4 软件设计 9.8 串行非易失性静态RAMX24C44 9.8.1 概述 9.8.2 引脚功能及内部结构 9.8.3 操作说明 9.8.4 软件设计 9.9 数据闪速存储器AT45DB041B 9.9.1 概述 9.9.2 引脚功能及内部结构 9.9.3 操作说明 9.9.4 软件设计 9.10 GM8164串行I/0扩展芯片 9.10.1 概述 9.10.2 引脚功能说明 9.10.3 操作说明 9.10.4 软件设计 9.11 接口综合实例 附录1 ICCACR简介 附录2 ATmega8指令表 参考文献
上传时间: 2013-10-29
上传用户:lan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