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技术阅读 >  深夜emo的原因找到了:熬夜的大脑,自杀或自残风险更高 | Front. Netw. Physiol.

深夜emo的原因找到了:熬夜的大脑,自杀或自残风险更高 | Front. Netw. Physiol.

时间:2024-02-06

  //  

大脑可能也有一个活动周期,这或许是我们容易在半夜“破防”的原因。

图片来源:Pixabay
深夜过半,世界仿佛成为一片黑暗之地。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消极思绪在脑海中飘荡,此时你还醒着,盯着天花板,可能开始渴望罪恶的快乐,来一支烟或者来一顿碳水大餐。
充分证据表明如果半夜仍然保持清醒,人类大脑此时的功能将不同于白天。午夜过后,消极情绪战胜积极情绪,更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危险念头不断滋生,自制力却消散而去。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类昼夜节律与大脑功能的这些关键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在一篇新论文中总结证据,描述黑夜来临之后大脑系统如何发挥不同的功能。
他们的假设理论称为“午夜大脑”(Mind After Midnight):人类身体和大脑遵循自然的一天24小时的活动循环周期,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概括来说,在某些时刻我们这一物种的感知和行动倾向于遵循某些特定方式。例如,白天时,分子水平和大脑活动被调到了清醒状态。但在深夜,我们的通常模式是进入睡眠。
当然,从演化论角度来看这一说法很有道理。人类白天采集狩猎的效率更高,而夜晚更适合休息,此时人类成为猎物的风险也更高。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为了应对增强的风险,夜晚我们对负面刺激的关注也得到提升。从前这样可能帮助我们及时应对看不见的威胁,后来,过度关注负面因素改变了奖励系统,让个人特别容易做出危险行为。
另外,再加上睡眠不足,这一意识状态只会变本加厉。
“上百万人在半夜是醒着的,还有相当显著的证据表明他们的大脑和白天的功能不同。”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神经生物学家伊丽莎白·克莱曼(Elizarbeth Klerman)如此说道。“我呼吁展开更多研究,调查这一现象,因为他们以及其他人的健康和安全会受到影响。”
新研究的作者通过两个例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个例子是吸食海洛因的瘾君子,白天他们成功克制了自己的毒瘾,但晚上却臣服于欲望。第二个例子是与失眠斗争的大学生,随着不眠之夜越来越多,他开始产生无助感、孤独感和绝望感。
这两种情况最终都会致人死地。在夜晚自杀和自残的情况相当普遍。事实上,一些研究报告半夜到早上六点这段时间内的自杀风险要比其他任何时候高出三倍。2020年的一项研究结论指出,深夜的清醒状态正是一种自杀风险因子,“可能由于昼夜节律失调所致”。“自杀,之前听上去不可思议,现在成为一种逃避孤独和痛苦的手段,在想清楚自杀的代价之前,这名学生已经掌握了方法,准备好在无人清醒阻止的时刻动手。”“午夜大脑”理论的作者们如此解释这一假设。
此外,人们在夜间也会服用更多非法或者危险药物。2020年,巴西一家受监管的药物消费中心研究表明,夜晚过量服用阿片类药物的风险比平时高了4.7倍。其中一些行为可以用睡眠不足或者夜色掩护作为借口,但夜晚神经系统的变化可能也发挥作用。
克莱曼和她同事这样的研究人员认为,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这些因素,以确认我们正在保护那些最容易受到半夜清醒风险影响的人。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表示还没有研究检查过睡眠剥夺和昼夜节律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奖赏加工过程。因此,我们不知道那些轮班倒的工作人员,例如飞行员或者医生,如何应对自己不同寻常的睡眠作息。
意外的是,我们对一天这六小时内人类大脑的运作机制几乎一无所知。无论清醒还是睡眠,午夜之后的大脑仍是一大团谜。
研究发表在《网络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Network Psychology)期刊上。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alert.com/the-human-mind-is-not-meant-to-be-awake-after-midnight-scientists-warn
论文信息

【标题】The Mind After Midnight: Nocturnal Wakefulness, Behavioral Dysregulation, and Psychopathology

【作者】Andrew S. Tubbs, Fabian-Xosé Fernandez,  Michael A. Grandner, Michael L. Perlis and  Elizabeth B. Klerman

【时间】2022年3月3日

【期刊】Frontiers in Network Psychology

【DOI】10.3389/fnetp.2021.830338

【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etp.2021.830338/full

【摘要】Sufficient sleep with minimal interruption during the circadian/biological night supports daytime cognition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Conversely, disrupted sleep involving significant nocturnal wakefulness leads to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dysregulation. Most studies to-date have examined how fragmented or insufficient sleep affects next-day functioning, but recent work highlights changes in cognition and behavior that occur when someone is awake during the night.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evidence for day-night alterations in maladaptive behaviors, including suicide, violent crime, and substance use, and examines how mood, reward processing, and executive function differ during nocturnal wakefulness. Based on this evidence, we propose the Mind after Midnight hypothesis in which attentional biases, negative affect, altered reward processing, and prefrontal disinhibition interact to promote behavioral dysregulation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文章来源:Science Alert

IEEE Spectrum

《科技纵览》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往期推荐

原子厚度的晶体管

用离心机把卫星“抛入”轨道

人工智能极简主义者吴恩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