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技术阅读 >  雷达的探测距离和目标的截获距离有什么区别?

雷达的探测距离和目标的截获距离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3-07-23

这是微信交流群中讨论的一个问题。


探测距离


估计大家首先想到了雷达方程,知道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Rmax定义为当接收功率等于雷达最小可检测信号Smin时的雷达作用距离。

对于雷达方程,有一本书专门讨论了现代雷达的雷达方程,其中讲解了雷达方程中各种需要修正的情况。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看。

最小可检测信号Smin受到接收机噪声的限制,下式中的Fn表示实际接收机输出噪声与理想接收机输出噪声的比。信号要被检测到,需要达到一定的输出信噪比,从而足以获得需要的虚警概率和探测概率。

上式中(S/N)1的值是在仅有一个脉冲时要求的值。如果雷达波形是一串脉冲信号,并在检测判决前进行了相干或非相干累加,则雷达方程需要乘以一个因子。更多对雷达方程的修正可以参考上面的书籍。


截获距离


我们谈到截获距离,一般会想到截获接收机的截获距离,是截获接收机对雷达信号的截获分析,它与雷达发射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后处理不太相同。

首先,最大的不同就是单程和双程的区别;另外就是被动和主动的区别。


相比于雷达或通信系统中带宽可以和已知信号相匹配,截获接收机并不知道威胁信号准确的特性,属于非合作接收机,通常是非相干积累,并且需要较宽的带宽。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想到了低截获概率(LPI)雷达和截获因子。Schleher给出了LPI雷达的定义。也就是当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大于截获接收机的最大截获距离时,雷达具有一定的LPI性能。


他指出LPI雷达是包含雷达和截获接收机的系统,雷达是否具有低截获特性与截获接收机的类型相关,也就是说过去具有LPI性能的雷达面对新一代的截获接收机就不一定是LPI雷达了,而要对抗新一代的截获接收机,雷达需要更多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来改善其LPI性能。



如果你有更多“雷达通信电子战”问题,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分类中的“行业交流”或底部菜单栏的“圈子”进入。相比于微信群交流,行业圈可容纳的人员更多,知识可沉淀可留言可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