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技术阅读 >  对雷达成像有哪些认知?这里有些要补充

对雷达成像有哪些认知?这里有些要补充

时间:2023-07-23

不分昼夜,无论云雨,均可成像

还记得9月3日那名英国技术专家号称通过谷歌地图在柬埔寨密林深处发现疑似MH370残骸的不实消息吗?

长光卫星调动10颗卫星去疑似地点拍摄,是商用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期初因为云层覆盖并没有拍到。直到最后一颗星回来才看清,原来啥也没有。


视频卫星与传统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来说,它是采用“视频录像”的方式,光学成像系统在卫星运动过程中,始终“凝视”某一目标区域,实现连续的观测。由于它是光学成像,因此昼夜和云层对其观测的限制较大。


从上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出,雷达成像相比于光学成像显示出了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优势。

波长较长,穿透力强

主流雷达卫星常用X,C,L波段,随着波长越长,穿透性越强。并且利用不同波段的不同穿透性,可以获取更丰富的地物信息。X波段适合对冰的观测和分类,以及对海面污染情况的观察;L波段适合对淡水和穿透地下目标的观测;C波段适合观察海洋上的强目标。


地物变形:透视收缩、叠掩、阴影

距离雷达天线近的地物与目标的反射回波先被雷达接收,因此目标顶部的回波先于底部到达,从而掩盖了低矮目标,这种现象称为叠掩,多出现在高大建筑及高山峻岭。


地物目标的阴影在雷达图像中呈黑色,易于路面、水面等相混淆。不过雷达图像的阴影也体现出了目标的很多细节,例如发现建筑物的高低、树干和树冠的形状等。


后向散射特征

不同类型的地物目标的形状、结构和质地不同,对入射的雷达波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因此后向散射值不同,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反射波的特性与地物目标的介电常数和粗糙度以及雷达波的入射角有关。例如平坦的湖面、跑道在雷达图像中多为黑色;而铁路、立交等多为亮线;

不同探测方向对成像的影响

雷达是有源探测,其方向是指雷达波束照射某一物体时所指的方向,一般是从正北按顺时针方向到雷达波束的夹角。同一个物体在成像结果中表现出的形状和亮度受探测方向影响很大。


不同极化方式对成像的影响

电磁波不同的极化方式在与地物目标相遇后会产生不同的极化效应,从而反射回波有一定的区别。


通常,同极化方式(HH,VV)成像有相近的反射回波能量,大多数地物目标的成像效果一致。但对某些特殊的地物目标成像会有较大差异。

交叉极化(HV,VH)成像与同极化成像的最大区别是回波信号是与入射波信号极化不同的回波。由于它的去极化机理,其反射回波的总体能量要弱于同极化。

综上看来,采用不同的波段、入射角、探测方向、极化方式,对不同的特性的目标所成像的结果都有所不同,这就提供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充分挖掘其中的相同与不同,将会为SAR图像的判读与解译提供有力的支撑。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