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靠性工程是一门研究产品缺陷或故障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而解决缺陷或故障并进行预防和纠正,从而使缺陷或故障不发生或尽可能少发生的学科。因此,可靠性工程就是一门与故障做斗争的学科。数学在可靠性工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她它可以用来描述产品故障发生的规律及对可靠性试验和使用信息进行产品的可靠性水平评定。但产品的可靠性不是算出来的,不是试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制造出来和管理出来的,是在产品的全寿命周期中坚持与缺陷和故障斗争出来的。这与人们的健康与疾病斗争的道理一样,都必须先从预防故障与缺陷入手,继而若存在薄弱环节或隐患,能够早发现并及时进行纠正,采取纠正措施并对措施进行验证。二重视预防故障和缺陷是斗争的最重要的一步,是可靠性工程的核心,也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提出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的思想。可靠性工程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故障与缺陷的预防控制技术和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都体现在产品的研发过程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中,即在设计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时,采取一系列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专门方法,应用并行工程的方法对可靠性与性能进行一体化设计,把产品的可靠性设计落实到设计图纸、制造及验收规范里。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中规定的预防故障的可靠性设计与技术分析技术有13种:建立可靠性模型,可靠性分配,可靠性预计,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故障树分析,潜在分析,电路容差分析,制定可靠性设计准则,元器件、零部件和原材料选择与控制,确定可靠性关键产品,确定功能测试、包装、贮存、装卸、运输和维修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有限元分析,耐久性分析等。尽早发现缺陷和故障事可靠性工程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设计或制造过程中尽管已经针对产品使用过程可能发生的故障尽可能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但难免会有疏漏,因此尽早发现缺陷或故障就显得非常重要,发现的越早损失越小。在可靠性工程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诸多尽早发现缺陷和故障的技术和方法。如FMECA分析,FTA分析,可靠性评审,环境应力筛选,可靠性研制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等。这些方法和管理手段无非都是发现产品或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或薄弱环节。及时纠正缺陷和故障事实现产品研发过程可靠性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可靠性工程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发现缺陷和故障不是目的,解决缺陷和故障才是目的,才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可靠性工程在纠正故障的过程中也形成一些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针对产品从研发开始的全寿命周期里建立一套运行有效的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一边对产品可靠性增长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在纠正故障方面,我国军工行业在实践中形成的故障归零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问题五归零,即产品一旦发生故障必须从技术层面上开展五方面的工作,即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和举一反三。同时,还要从管理层面开展五方面的工作,也称管理五归零,即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和完善规章。有效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和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指标是产品可靠性工程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纠正措施制定后必须经过工程验证,以证明纠正的有效性,要防止工程中常出现的“小改出大错”。一定要记住“牵一发动全身”的道理。某一故障的改进很可能会引起新的问题,所以必须对纠正进行验证。只有把故障定位准确了,机理清楚了,制定有效的措施并经验证,产品可靠性才能保证。可靠性工程中关于可靠性指标的验证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方法,如可靠性鉴定试验、可靠性验收试验、加速寿命试验等。三在实施“预防、发现、纠正和验证”一系列技术方法的过程中离不开可靠性管理,缺少系统有效的管理,很多技术活动是无法有效开展的。可靠性管理是可靠性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中列出的可靠性管理的工作项目有:制定可靠性计划,制定可靠性工作计划,对承制方、转承制方和供应方的监督与控制,可靠性评审,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建立故障审查组织,可靠性增长管理等。往期相关文章: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关系浅谈质量与“六性”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查看全文